◆河北省保定二中 张 媛
【摘 要】一堂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不亚于一部好影视剧的艺术效果。故此,潜心探讨授课艺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文章从一堂课开头、结尾的设计,授课内容及方法,思维训练,情境创设等几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授课艺术做了浅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授课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55-0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课堂授课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一堂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不亚于一部好影视剧的艺术效果。故此,潜心探讨授课艺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历史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它既不像语文、数学课那样以应用为主,也不像音乐、体育课那样以演练为主,历史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学科。教师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讲求授课艺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课堂结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授课艺术方面进行了浅显地探讨。
一、一堂课的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余音绕梁,生动形象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听的乐曲,开头就要扣人心弦。令人凝神的开场白,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其主要做法是:开宗明义,巧设悬念,故布疑阵,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时,可设计这样的开场白:“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发明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千百年来,始终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站在世界的前列。然而,为什么她在近代落伍了?”这样的开场白能发人深思,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尾要结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来:一堂课的结尾不仅可以体现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际效果。如讲秦的统一、三国归晋,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乃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统一,都可以说明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样言简意赅,可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将思维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以学生为主要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即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培养思维能力,必须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创设、优化有益的学习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各种形式的授课方式,或先讲后练,或边讲边练,要按照教材结构与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分析、选择能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的结合点。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历史教师必须摈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感受,必要时,还可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如讲到台湾、香港问题时,可畅谈今天,回顾历史,让学生思考、回忆、归纳,最后得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香港是被英帝国主义一步步从中国割占出去的,中国收回香港是历史的必然。只有授课方式灵活,课堂气氛才生动、活泼。
三、创造历史教学情境,增强历史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每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及相关环节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选择启情点,设置教学情境,使之既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又具有艺术性、情感性。授课时,教师可让师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达到“观史如身在其中”,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激起感情波涛,从而使他们受到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如笔者在讲“九·一八”事变时,先播放了歌曲《在东北松花江上》,课堂气氛马上沉静下来,学生们的耳边仿佛响起了当年日本法西斯蹂躏东北3000万同胞的铁蹄声,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在为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义愤填膺,这自然地唤起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和历史责任感,教学效果颇佳。
四、授课内容精当,区别轻重缓急
新教材的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新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的各种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为其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环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授课内容要精心设计,合理剪裁,主次分明,对重点内容重点点拨,如中国近代史主要讲授帝国主义的侵华史,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使学生明确:要使中华民族不受外侮,必须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授课时,教师要做到用语确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矛盾的实质,同时,对次要内容要几句带过,不拖泥带水,以免喧宾夺主。除此之外,教师语言还要讲求含蓄,含而不露,教学时只引导思路而不急于告诉结论,不讲本意而着意进行烘托和暗示,可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讲授富有启发性,意在让学生思而得之。
五、知识讲授要有趣味性,寓教于乐,要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享受课堂”、“快乐课堂”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历史课如何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达到“乐学、会学”的目的,已成为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强调重视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研”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求知的导向和感知事物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讲授的趣味性,会使学生处于认真探究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而增进学习效率。例如,笔者在讲《拉丁美洲独立革命》时,为让学生记住取得独立的国家,编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建都巴西,它下辖的中美联合省,有一位智利惊人的少女名叫玻利维亚,她每天用秘鲁划着阿根廷,唱着墨西哥,在海地捕捞着营养丰富的甲鱼:巴拉圭和乌拉圭。这样,11个取得独立的国家就在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中形象地留在了记忆里,这样做,克服了知识传授的抽象性,增加了知识传授的生动、形象化,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情感。
学海无涯,艺海无边;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有法,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如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量变到质变、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等等,违背了这些规律,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教无定法,教学是具体的,背景不同,基础不同,课堂习惯不同,个体差异大,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摸索出最切合实际的恰当方法。教师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研讨教学新法,才能在三尺讲台上,在四十五分钟有限的时间里,导演出一幕幕令学生着迷的活“话剧”,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爱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