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科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189次
  • 评分4
  • 24
  • 0

郝子强詹伟达唐雁峰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理工大学130022

【摘要】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当前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几项对策。改进课程设置、采取开设通识课程、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显著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文素质培养通识教育校园文化

人文素质培养是对人灵魂与精神的雕琢和培养,对于学生培养和成长的基础。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高校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它能够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培植人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全面发展的人。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有利于开阔大学生视野,夯实人文基础,活跃思维、抵砺德行、磨炼意志,它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当前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随着一些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各高校对人文素质培养理念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日趋全面。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只有更深刻地了解当前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一条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途径。

1.1对人文素质的重视不够

理工科专业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存在偏差。学生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上,忽视了人文知识对理工科学生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世界历史文化缺乏了解,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人文知识较贫乏,特别是文学修养、文字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很多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技术领域的成果,却不会写论文、不会做研究报告,致使研究成果蒙尘。

1.2很多理工科学生,缺乏起码的人际交往能力

不会与人相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不能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从而成为心理障碍高发群体。许多大学生由于缺少人文素质教育,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意识更显薄弱。

1.3理工科学生面对就业中的困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物化心理和实用主义思想特别严重

当代大学生整体上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注重自我价值的发展,思想开放,勇于开拓,勇于竞争,能够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健康的人格。但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浪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

2.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2.1改进课程设置,充分利用人文类学院的教学资源

要开设人文类辅修专业,即在不延长学制又无需大量投入的情况下,使学生受到人文方面的熏陶,如在理工科专业学生中开设法律、管理类辅修专业,既适应了现代社会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教育作为传递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又要融入人类智慧、创造性和人性的价值。在传授科学知识、训练科技技能、培养科学素质时要贯穿人文精神,引入科技史、发展观、心理学、美学等。

2.2加强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指对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文化教育,其不仅包括基础性的语言类、文化类、历史类及科学类知识的传授,同事涵括了个性的陶冶,道德素养的熏陶以及非专业领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是针对学生共同的基础性的文化知识的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及个人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识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和理性的思考,触及灵魂,发扬其韧性,陶冶其人格,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1]?。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大学校园中浓郁的学术氛围、优雅的治学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是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的主要表现。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高校根据历史发展和办学特色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氛围,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清华的古朴典雅和求实严谨,北大的自由开放和兼容并蓄,这些百年老校在历史文化积淀下形成了稳固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浸润其中,终身受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严苛,传统意识中仅仅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理工科学生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性、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 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专家??[2]?。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肩负着人文精神重建的重任,而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3]?。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静.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7.?

[2]马毅,胡凡. 大学的主流文化与"以善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张友琴. 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