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涵玉
【摘要】本文从近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的题款情况入手,谈中国画题款之现状,从三方面阐述笔者对此所做的思考:一是并非仅题款完备的国画才叫中国画;二是否题款于画面应视情况而定;三是尊重事物兴衰变化的自然规律。
【关键词】当代中国画;题款;现状;文人画;失语;全国美展
“中国画的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的文字,从体裁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①题款与中国画的结合,使中国画发展成为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对于中国画起着增强画面形式美、深化画面主题、拓展意境、调节构图等重要作用,还对中国画的收藏、鉴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近些年来画坛不时发出“中国画题款‘失语’”“中国画题款艺术的生存危机”“题跋越来越少”的声音,呼吁国画创作者们要重视中国画题款问题。基于此,笔者特地对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的题款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发现,展出作品591 幅(不含评委作品),其中含画题、年月、地点、姓名等款文以及印章的有120 幅,占20.3%;此外另有拓展画面意境、丰富画面语言的标准题款者67 幅,占11.3%;其余约三分之二的作品多为穷款,其中姓名加印章者最多,为184 幅,占31.1%,连印章都没有的作品43幅。再看前两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的题款情况,据著名美术史论家陈履生统计“第十届全国美展入选的545 作品中……有严格意义上题款的作品只占12.4%。而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的516件中国画作品中……有拓展画面意境、丰富画面语言的标准题款者47 件,占9.1% ”。②
从近三届全国美展国画的题款情况看,有拓展画面意境、丰富画面语言的标准题款者分别占总作品数的12.4%、9.1%、11.3%。全国美展虽不能代表所有,但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全国性美展,其存在的现象无疑具有参考价值。当代中国画题款现状确实不容乐观,称其“失语”“生存危机”等都不为过。此种现状让部分画界人士忧心忡忡:题款“失语”的中国画还能算中国画吗?一个缺乏题款修养的绘画者能算画家吗?如此下去,中国画题款将面临消失的危机,等等。笔者也对此做了以下三方面思考。
一、并非仅题款完备的国画才叫中国画
当代中国画题款的“失语”,主要体现为穷款作品多,有拓展画面意境、丰富画面语言的题记的作品少。而这种状态并非当代中国画才存在。宋代之前,作品多不题款。如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韩滉《五牛图》等都无款。五代、两宋时,也以名款居多。除宋徽宗、蔡京等人在作品上题字较多外,一般画家只在画面题很小的名款,或再加上画家身份和创作年月等内容。如崔白的《寒雀图》卷款“崔白”,《双喜图》轴款“嘉祐辛丑年崔白笔”,等等。这时无款印作品也不在少数,如,传世两宋佚名的小品画、荆浩的《匡庐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赵昌的《写生蛱蝶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因此,中国画题款在宋及以前都处“失语”状态,到元代随文人画的兴盛才得以较大发展,明清时代风靡一时,一直延续至近现代。而元明清时代题款的盛行也集中体现在文人画上,与此同时的院体画家虽受文人画影响开始在画面题款,但多为寥寥数语,并不多题。如吕纪的《雪景翎毛》《杏花孔雀》《雪岸双鸿图》《秋鹭芙蓉图》《桂菊山禽图》(如图1)等都是只题写了名款“吕纪”两小字,以林良为主的写意派,其画题字亦多作简单款识(如图2)。可见,所谓题款的“失语”在元以前普遍存在,在院体画中普遍存在。概言之,题款大量出现于文人画中,而非所有中国画中,所谓诗书画印的标准是评判文人画的标准,以之来要求、界定所有中国画,则是以偏概全。
文人画确实在中国绘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某些时期有独占画坛的趋势,但这并不代表只有文人画才是中国画,并不代表文人画就一定比院体画、画工画优秀。文人画演绎了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精彩的同时,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也有其消极的成分,如导致对造型的不重视等。徐建融教授甚至认为绘画传承明清传统的现象是因为传承唐宋传统“比较艰辛”“难以蒙混过关”“这,实际上反映了人的贪欲和惰性的必然选择,是人性的普遍弱点”。他认为:“从总体上,唐宋传统代表了中国画史的最高峰,明清传统则是它的低谷期。”③在此并无评价文人画优劣之意,只想表达一个观点:文人画并不能代表中国画的全部,它并非中国画在唐宋绘画基础上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它在元明清时代的盛极一时和工笔设色在唐宋的辉煌具有同样性质。何况,一幅作品是否有意境与深度,并不在于是否题款。王维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并不代表王维的诗就得题到画上。同理,一幅作品是否有诗意,并不仅在于这幅作品是否题诗。因此,并非只有题款完备的作品才称得上中国画。
二、是否题款于画面应视情况而定
一方面,依据画面需要,该题则题。对于一些非文人画类的作品,或者画面内容丰富、构图饱满,章法布局已很完整的作品,是没必要长篇题款的,只需穷款即可。如朱耷、林风眠、吴冠中等画家的作品(如图3、图4、图5)都少有题款,这并不影响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是否题款于画面应视自身能力而定。若书法、诗作文章等修养不够,不要强题、乱题。此种藏拙的做法是扬长避短的选择,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勉强为之,对自己而言浪费时间、破坏画面,对别人而言有糊弄观者之嫌。古人对题款很谨慎和考究,“恐书不精,有伤画局”(明·沈颢《画麈·落款》)。文同的墨竹请苏轼来题款,也不影响他在画坛的地位,反倒让人感受到其对画面题款的重视。仇英不善题款,也同样被认同为画家。其实,画家毕竟不叫文学家或书法家。
三、尊重事物兴衰变化的自然规律
当代中国画题款“失语”现状是时代造成的,是事物兴衰变化的自然规律。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存在即合理”。中国画题款到目前的状态,有其必然性。西方思潮的影响计算机替代毛笔甚至钢笔等书写工具、图像观赏替代文字阅读等,都是导致中国画题款“失语”的原因;另外,时代赋予创作主体(绘画创作者)的地位、处境、心态等,也是重要的因素。当创作主体处于“入世”的环境中,以山水、花鸟为主要表现题材的传统文人画势必处于式微,其中的题款也随之受影响。然而,当代中国画题款的“失语”并不代表它将会消失,就如京剧,纵使欣赏的人会越来越少,但仍有一部分人会坚持将此国粹传承下去,国民也仍以之为豪。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文人画的发展在现当代一度陷入窘境,就如宋代盛极一时的勾勒设色精工院体画到元明清时代渐居二线,但这并不代表勾勒设色类绘画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消失,认为它在当代又得以复苏与发展未尝不可。同理,当代中国画题款出现“失语”危机,并不代表它没有复苏的一天。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题款在当代处于“失语”状态是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但是,题款的“失语”与当代中国画的兴衰并没有本质的联系,它既不能代表当代中国画逊色于传统中国画,也不能代表题款“失语”的作品逊色于标准题款的作品,也不能代表中国画题款将消失,更不能代表中国画已穷途末路。我们需要的是一颗更包容、更积极的心。
注释:
①沈树华.中国画题款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2.
②陈逸键.论中国画题款艺术的生存危机[M].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③邵琦,孙海燕.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C].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376.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家协会主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2]陈逸键.论中国画题款艺术的生存危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3]徐建融.书画题款·题跋·钤印[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6.
[4]李方玉,朱绪常.中国画的题款艺术[M].知识出版社,1991.
【袁涵玉,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