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线条的力度表现特征

  • 投稿VVVV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28次
  • 评分4
  • 63
  • 0

文/ 梁荣辉

【摘要】线条的力度表现是艺术家造型功力的重要体现,也可以说是艺术家的内功修为,在提高造型的表现力方面和深入研究线条的力度表现特征是绘画实践中非常有意义的理论探索。本文以作者的绘画经验为基础,从绘画表现的角度论证线条的力度表现特征。

【关键词】线条;力度;美感

一、线条的力度体现在运笔的质量上

线条是笔触运动的轨迹,它记录和反映了画家在平面的形态控制、空间的感受转换及时间的情绪思考。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骨法用笔”①的概念,虽然历代各家对“骨法用笔”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但有一点大家都不可否认的就是“用笔”要表现物体的客观对象。也就是说“用笔”的线条要形象地反映出物象的客观形态。

物体是真实存在的三维物象,要用二维的线条表现在平面的宣纸上,就要进行一种从三维到二维的转化过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态描绘的准确;二是体面转换的合理;三是情感表达的顺畅。这三者是相互依存、依次递进的层次关系,也是评判线条质量的主要标准

首先,形态描绘的准确是线条力度表现的初级层次。线条的力度起码要体现在其契合物象的形象关系上。脱离形态的线条来讨论其力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就线论线”,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认为直线比曲线有力度,另一种认为粗线比细线有力度。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线条片面及粗浅的认识。在绘画的表现当中,是有“宁方勿圆”的说法。但徐悲鸿先生说这话的本意仅仅是表达素描基础教学中宁可强化体块棱角也不可含糊带过而已,并没有说要把所有圆形的东西都画成方的,否则的话把太阳也画成方形的话就违背生活的认识了。“宁方勿圆”这话说的是宁可方一点也不可太过于圆,是有一定的准确性作为参考标准的,恰恰从反面证明了形态描绘的准确是线条力度的合理基础。粗线比细线的视觉效果强烈,但并不能说粗线就比细线有力度,传统绘画的兰叶描、蚯蚓描的线条通常都比铁线描粗,但并不觉得其比铁线描更有力度。

其次,体面转换的合理是线条力度表现更深一层的层次。艺术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毕竟是不一样的,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当线条准确描绘物象来表现力度的时候还仅仅是处于“形”的阶段,而当其能把体面转换的道理融进线条表达的内涵中时,线条就有了准确的说明,其力度也就有了“质”的飞跃。线条造型的难点就在于用纯粹的线来表现立体的空间,体现面的起伏转变关系。这一点在以“面”造型的绘画中不存在障碍,而以“线”来造型则最能突显艺术家的智慧与匠心。有难点才有追求、才显魅力,这也是中国画几千年来以线造型的意趣情怀。技术难度是艺术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大家在熟识的文字上欣赏书法的魅力一样,体会的是书法家笔画结构的处理技巧,感受的是运笔线条的力度魅力。

最后,情感表达的顺畅是线条力度表现的高级层次。线条的“准确”和“内涵”在艺术表现当中更多的是偏向于画理内涵的丰富,而要把艺术家思想情感完整地传达出来,才算真正表达出了线条的力度。在绘画实践的角度来看,线条力度的表达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线条要肯定。从物理力学的角度也可以知道,一根棍子比多根棍子支撑起同重量物体时更显受力,这就是顶梁柱的效果。同样道理,一根线条构建的形体比多根线条构建的同样形体更显力度。进一步看,情感表达的犹豫必然带来行笔线条的迟滞,产生“走形”“晕墨”等败笔现象,“力度”的表达就大打折扣了。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情感表达是线条力度的重要体现。高质量的线条既要表现出形体的结构关系,更要饱含作者的处理智慧与思想情感。而这一切都反映在艺术家处理线条力度的运笔质量上来。使线条具有深厚的功力及独立美感,感受到线条力度的刚劲、坚韧和果敢无畏。

二、线条的力度体现在形状的势态上

线条的力度和形状的态势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唐代诗人卢纶有一句诗为“大雪满弓刀”②,就很形象地描写了冰天雪地中拉弓搭箭的壮美形象,体现了形状与力量的完美结合。“力”的三个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线条的力度也由其形状和方向产生,也就是造型的势态产生线条的力度。一根垂直的直线不显其力度,当这根直线的中部向左弯曲鼓起时,就产生了向左的外扩张力。石鼓文的力量感就来自其圆鼓的外形。形状的不均衡必然引发视觉力量的不均衡,而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理自然而然地会希望填补上这种失衡,以使事物重新达到平衡稳定的完美状态,这就是势态的力量感。图形内蕴的力量就如盛装的湖泊清水,当四周均衡时就水平如镜。而当形状的边线出现外鼓时就会打破原有的均衡,产生线条流动的形态感和力量感。山水画中的点苔就被形容为“高山坠石”,是形态与力度表现的真实写照。线条的力度体现在造型形状的势态上,能巧妙地利用这一点使画面产生“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力量美感,产生线条力度流动“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③的刚劲美感。

三、线条的力度体现在受力的转折上

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④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在画女人体的时候对这感受尤为明显,细嫩的皮肤里饱含着水分和脂肪,犹如破壳的鸡蛋般水灵圆润。要表现这种绵绵的内劲,就不宜画像男人一样的夸张刚硬劲挺的轮廓。线条的力度有刚劲也有韧劲,前者着重表现线条的张力,后者强调线条的弹力,都是线条力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条弹力的表现最关键的是要把力量束蕴起来,犹如“箭在弦上,引而不发”的绑紧状态,让人能从线条的受力变形中感受其未来强大的爆发力,外柔内刚的线条韧劲就在其受力变形的形态转折中。线性造型对质感的表达是有很大的局限的。在绘画实践中,同样的线条既表现钢铁又表现棉花。因而,线性造型中表现形体的分量感或厚重感不能像体面造型那样描绘物象的细节与质感而感知,取其“意象”⑤来造型,表现受力点承重的压力变形来反衬体块的分量感及厚重感。在平淡无奇的线条表面强化其受力的转折变化,就使线条如“静水流深”般的表面底下潜藏着汹涌的巨大力量一样,产生线条坚韧的力度。

四、线条的力度体现在提炼的简洁上

从人的视觉感观方面看,线条的力度和形体提炼的简洁关系有关。过多的细节或过于复杂的形体都会产生视觉疲劳而降低记忆的效率。人最能记住的是简洁而单纯的形体,也最能关注和体会构成其形态的线条力度。当形态变得复杂而多变时,人的关注点就会转向细节本身而忽略线条力度的美感。另一方面,人体的轮廓是有很多微妙的细节变化的,如果不加以提炼概括,必然会引起转折的力量的分散与消融,如光的漫反射一样形不成整体的合力,削弱线条整体的力量感,影响线条的力度表现。

五、结语

线条的力度是人们对线条表现的一种认识感受,是艺术家运笔质量、处理技巧及情感表达的综合体,体现了造型的形状势态、受力转折及提炼简洁的处理方法的独特美感。

注释:

①潘运告.汉魏六朝书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301.

②彭庆生,张仁健.唐诗精品[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251.

③潘运告. 汉魏六朝书画论[M].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45.

④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

⑤[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梁荣辉,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