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被抽离的躯体——简析席勒绘画中“神经质”的人物造型

  • 投稿vior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97次
  • 评分4
  • 70
  • 0

TEXT/陈明霞

【摘要】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是20世纪西方画界的一颗新星,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艺术生涯随着生命的消逝戛然而止。然而他短暂的艺术历程却给后人带来无限的深思与启发。尤其是他画面中那些奇怪扭曲的人物造型,吸引了无数观者的好奇心,究竟那些躯体里附着着什么样的灵魂,致使他们如此神经质。我们有待从中发现更多。

【关键词】扭曲;神经质;赤裸

埃贡·席勒作为西方最有贡献的艺术家之一。他璀璨的艺术以独具个性的风格在美术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英年早逝,但艺术风格却早熟,在他短暂的艺术历程中,绘画风格也有着阶段性的演变。在早期学习阶段,受到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影响,主要是对画面形式的接纳与模仿,如《带装饰性布帘的自画像》中有类似克里姆特风格的装饰纹样,这一时期,席勒的作品都是以绚丽华美的外表出现的。1910年之后,席勒开始寻找自己的语言,试图摆脱克里姆特式的寓言画面,他揭开掩盖肉体的华丽装饰,直接表现赤裸的身躯,大胆夸张地表现着性和死亡的主题。在席勒结婚后的创作中,他的画面逐渐发生变化,之前粗暴、紧张、扭曲、色情的味道已经削减了很多,而转以出现和谐、美妙、享受的情景,体现出美满的婚姻生活。不同时期的作品反应了席勒内心的情感转变。

席勒中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他这一阶段的作品可以说是心灵的“暗黑”期,但画面的味道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怪异的造型,畸形却有力,仿佛中了邪一般。瘦骨嶙峋的身躯、倒向一边的头、被扭曲的胳膊、撑直的手指、暴露的性器官,被粗狂扭曲的黑线封锁着,偶尔用少量的色彩来点缀。让人感觉其中蕴含着强大力量却又无法爆发出来,从而导致扭曲变形、“神经质”。它们的灵魂仿佛被抽离,只剩下赤裸的躯体被艺术家夸张、丑化地示以众人。画面中透露出的那股强大力量是无法抵抗的,霎时让我感受到了艺术表现的神奇力量。席勒之所以形成这种绘画风格是有多种因素的,家庭苦难的遭遇、自身生活的磨难、当时的社会形态都对他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出生于奥地利的席勒,生活在一个被病魔纠缠的家庭中。年少的他就面临了患梅毒父亲的病逝,被感染梅毒的母亲也致使席勒的三个兄弟死产,妹妹在十岁时也被病魔带走。整个家庭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病魔带来的死亡在席勒心上烙下深刻的恐惧,正如他日后的作品中总是脱离不了死亡的阴影。席勒在1910年所作的《垂死的母亲1》中描绘了母与子的形象,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预示场景。孩子蜷缩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周围被黑色笼罩,仿佛胎儿一般被包裹着,母亲的头紧贴着孩子生怕死神也将他带走,表情呆滞无力,在下方怀抱的手已暗淡消瘦,无力的徘徊在垂死的边缘。这件作品蕴含着席勒诸多的情感,揭示了席勒与母亲的不合以及病毒带给胎儿的悲惨命运,使他经常产生焦虑狂躁的情绪。

席勒对自己的身体也十分着迷,他经常将自己的形象放入画面中,以主人公的形象演示、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坐着的裸体男子》是席勒1910年的自画像,他以画家与模特的双重身份来解构自己的形象,将自己的思想和身体赤裸裸的展现给观众。画面中人物的身躯着以活生生的肤色,但四肢却加重颜色,呈深褐色且肢体残缺,四仰八叉地撑在画面中,更显现出瘦骨嶙峋的身躯所承受的痛苦。这幅自画像的脸部也被遮掩起来,且投入暗色中,这样更加凸显出画面中间鲜亮肉色的身躯,透露出几分情色信息。席勒画中的人物形象经常以丑陋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以及对社会的不满。裸体绘画作为学校的必修课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在艺术家的裸体自画像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人触及过。席勒越过心理禁区,将自己发自内心的展示给众人,这种彻底的艺术表现是任何模特都无法替代的,除了艺术家自己。或许有人认为他是个疯子、精神病患者之类,但他却沉醉在自己的艺术中,无视旁人的嘲讽,坚持自己的绘画。他描绘了一个僵硬的男子正在自慰,他从自己的身体出发去寻找那种原始的冲动,如此消极的场面更是对社会形态的挑衅和藐视。

在颓废派时期,维也纳荒淫的生活已成主导,妓女的数量在当时欧洲的各大城市中居于前列。工人阶级的女性也是上流社会绅士们猎艳的对象,他们可以任意寻找这些不设防备的对象。也正是这一现象使席勒更加注重模特的选择,他画面中的模特大多来自工人出身的女孩或妓女,经受过痛苦或磨难。她们大都身体消瘦、面容憔悴,与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小姐截然不同。在揭示维也纳腐朽败退的社会体质之外,还反映出席勒对性的渴望及痴迷。弗洛伊德在生的本能中提出“泛性论”,认为性决定一切,生命的最终目的是死亡。席勒也曾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他所描绘的女性都与性有关,表现手法更是大胆直接,如此形成震撼人心的作品。

席勒用画笔大胆地表现出人类的本性,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随着人们对这位奇才艺术家越来越多的了解,发现了他非凡的艺术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线条,这是席勒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无论在他的素描中,还是在水彩画或油画中,那深刻的线条一眼就将我们带入了他的世界。画家多用线条来勾画轮廓以突出形体的骨感、表现人体起伏的结构。他的线条并不圆滑流畅,而是尖刻生硬。那坚定有力的线条像是将形体禁锢一样,让人感觉到无限的痛苦与压力。深深的线条刻印在每一寸骨头上,使人体更显消瘦、更受折磨。他大胆放纵的线条也正是神经质形象的塑造者,生硬、粗狂、闭塞——似乎被艺术家倾注了太多感情。

当然,在神经质的人物造型中色彩也逃不了干系,席勒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有着鲜明的特色。他喜欢运用少量的色彩,多为深色和暖色,他经常会将亮颜色用于点缀,且放于关键位置。就像他在描绘女裸体时,在女性的乳头以及裸露的阴部略施亮色。在《跪着的男裸体》中他采用了戏剧性的正面姿态,画中延长的四肢、过大的双手、明显的黑色线条、薄涂的黄色、橙色和蓝色都表明了他摆脱了早期克里姆特的影响。

除线条和色彩之外,席勒在人物造型上更是煞费苦心,为了能达到异于常人的目的,他经常跑到精神病院观察患者的病态,随后将那些神经质的动作大胆夸张地表现在自己的画中,他所塑造的人物修长、骨感、强烈的收缩起伏感,以及大胆夸张的变形。在1910年的一幅自画像中,画家将自己的身体弯曲,仿佛脱臼的躯体,手指僵硬的伸直,上肢纠缠扭动着,整个身躯几乎没有血肉,只剩神经质的线条和筋骨以带有棱角的几何结构而存在。仿佛让我们看到他内心的宣泄、对现实的极度不满。

正如我们所见,那些画面中的人体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艺术家摆布在作品中呈现出怪异、扭曲的形象,仿佛灵魂已经被抽离,只剩那神经质的躯干来警示世人。席勒在人体艺术上的贡献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美丽崇拜,他的作品更能受到观众的瞩目,那些作品让观赏者羞于观看却又忍不住想偷窥,使其感到浑身不自在。但当真正进入作者的画时,你才发现原来艺术家是如此的纯粹,他的心灵并不像他所作的画那样扭曲、丑陋,而是被残酷的现实所侵害。我们应该感谢席勒带给我们如此癫狂的艺术,透过他神经质的画面我们才发现艺术的另一种美。

注释:

①神经质是一种具有某些神经症基调的人格特征,也可理解为神经过敏的特殊气质。本文主要用于表现艺术作品中人体形态的袁征。

②泛性论(pan-sexualism)过分强调性的生命本质与身心活动地位的观点和理论。泛性论把性欲视为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弗洛伊德是泛性论的集大成者,他创造“力比多”(libido,汉语译为原欲)等一系列新词。大多出自发挥泛性论思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英]塞尔斯登,[德]茨温格博格,埃贡·席勒[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2]何恬,陈嘉全.浅析席勒绘画风格形成原因与特色卟美与时代(下),2012(6).

[3]任涛.激情的宣泄——席勒自画像的审美解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4]杨烨.维也纳分离派生与死主题探析[J].艺术探索,2009(1).

【陈明霞,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