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征 编译Trans.&ed.Song Zheng
网络艺术是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进入90年代以来,以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化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的信息高速公路,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的主驱动轮,同时给大众传播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美国的电脑文化专家、未来学研究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尼葛洛-庞帝在他的著作《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认为,后工业社会将是一个以数字化即电脑化为本质特征的社会,它的表现形式是电子化网络,如今的后现代社会如何向那样一个社会形态过渡,他都讲述得很清楚,那就是个人电脑的“入网“,就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就是说“电脑”不仅仅只是一种计算工具,而且还是把人类领向历史新时代的标志。它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娱乐方式和人际交往的方式等。
1.什么是网络艺术
网络艺术到底包括什么?对于网络艺术来说,互联网是仅仅为传统的各种艺术门类提供了一个平台,还是有其自身的内容?互联网在为各类传统的、现代的艺术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的同时,其自身在艺术方面都有哪些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在面对网络媒体时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考虑的问题。
一般认为,目前网络艺术可以分为三类形态。第一类是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的已经创作完毕的艺术作品。其实这一类只能说是互联网为传统艺术在网上提供了一个平台。尽管在这种形态的网络艺术中,网络只是起到了一个发布平台的作用,但信息交流的需要以及人们欣赏的需要,尤其是互联网在传输信息方面的作用,使得目前这类形态的网络艺术仍是目前的主流。网络艺术的第二类是直接在互联网上首次“发表”的各种艺术作品。由于互联网的巨大的兼容性,所以网络和传统的媒体相比较起来,它就像一个超级“匣子”,能够包罗万象。其中有一种形式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软件生成的电脑艺术作品,即所谓网上的电脑艺术。不少电脑高手可以利用电脑创作一些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作品。第三类是指那些纯粹以网络为载体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应该是完全基于网络而创作的。互动性应该是这类网络艺术的一大主要特征。总体而言,三类网络艺术都是数字化的,都通过互联网传播。而后两类网络艺术在创作上更具个性,可以无限复制,随意修改。
2.为什么会出现基于网络的这种新的艺术形式
网络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诸多主题,并且与时代变化和发展紧密相连。很多年轻艺术家成为了这门新兴艺术的主力军,他们被称为艺术舞台的先锋派。他们凭借对艺术的敏锐嗅觉和高度热情将我们现代社会的众多主题融入艺术作品之中。随着1994年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媒体艺术家便意识到可以利用它作为平台,创立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通过网络,他们可以使自己的作品直接面向更广阔的大众群体,而不用仅仅局限于像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之类的传统艺术市场。网络艺术作品的互动性特点能够使参观者充分地融入到作品之中,这也成为吸引艺术家们进行网络艺术创作的主要原因。1995年这一领域的第一批作品诞生,这些作品的创作既无营利目的也无内容上的限制。但后来有一部分艺术家也开始尝试创作一些能够出售的艺术作品。网络艺术品收藏者需要对“财产”这一概念有独特的认识,因为他们收藏的作品无法像传统艺术作品那样既看得见又摸得着。
3.早期的网络艺术的特点:不拘一格,天马行空
斯洛文尼亚艺术家柯西克是这一领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使网络艺术越来越为人熟知。他的第一个网络艺术作品名为Net.art per se,1996年在特里斯特的一次会议中展出。作品虽然模仿了CNN的网站,但是实际上浏览者访问的是网络艺术网站。2001年柯西克和艺术家夫妻伊娃和弗朗哥·马蒂斯成为第一批在49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设计斯洛文尼亚展馆的网络艺术家。在双年展中柯西克展出了名为《机场艺术史》的系列作品,其中有一些动画作品旨在调侃浮躁的艺术品消费。他以一种冷静客观的艺术语言对2000年来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了再创作。意大利艺术家夫妻伊娃和弗朗哥·马蒂斯常在其作品中表达一种颠覆性的理念。他们批判互联网中的新机制。他们将密码保护的网站hell.com整个复制下来,网站中有一个展出网络艺术的虚拟博物馆,在展览中向公众48小时开放,夫妻二人也因此名声大噪。他们讨厌hell.com网站严格的准八系统,他们认为万维网就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尤其是对网络艺术而言。在4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艺术家夫妻携带一种名为Biennale.py的病毒来参展,这种病毒于2001年6月6日开幕式当天从斯洛文尼亚馆开始传播,这是第一个关于电脑病毒的艺术作品。整个活动内容完全透明化并预先通知了与会各方。源代码打印在3×4米的旗帜上,挂在斯洛文尼亚馆前。病毒事先发给了所有的杀毒软件公司。病毒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表达生存而不是毁灭。病毒立即引起了轰动,尤其是它的这种罕见的编程语言更引人注意,它迅速传播开来,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反馈。艺术家称这是一种主动上门的艺术,你不用去博物馆参观,足不出户就能欣赏作品。这一活动的另外一个主题是“网站的入侵”。夫妻二人发起了一项名为“分享生活”的主题活动。在整整三年中允许访问者无限制地访问他们的硬盘资料,包括所有程序、私人电子邮件、图片和账户信息。通过这项活动,他们要达到网络信息完全透明化的效果。
早期的网络艺术网站还有1996年创立的www.mouchette.org。它是那一时期另类网络艺术作品的代表。网站是关于一名叫穆谢特的13岁小女孩的故事,她是乔治·贝尔纳诺斯于1938年创作的小说中的主人公。穆谢特饱受生活折磨,她贫困不堪,受人嘲笑,遭人强奸,最终自杀身亡。网站反映了青少年的诸多问题。如性、父母的遗弃、生活的枯燥乏味等。网站的某些细节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如可以点击的到处爬行的苍蝇,不断变化的小女孩的住所。网站涉及了很多有争议的主题。
俄罗斯著名网络艺术家阿列克谢·舒尔金在他的作品《简易生活》中表达了对当时快速发展的情色业的批判态度。进入他的网站,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做出选择:18岁以上或18岁以下。点击18岁以上选项,你会看到很多色情图片。点击18岁以下选项,你会看到同样的色情图片,不过这些图片都是以AsciI码形式呈现的,以这种编码形式呈现的图片极其抽象,以致根本无法看出这些是色情图片。此作品创作于1997年,当时俄罗斯正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此后俄罗斯的网络世界便陷入色情产业的沼泽中。
英国人艾德·伯顿为大家展示了程序的互动性,他设计的程序拥有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用户界面。他的代表作品是一个涉及重力和迁移率等物理原理的软件。软件给大家呈现了一幅由很多小点组成的几何图形,通过移动鼠标可以看到对图形的影响。比如通过鼠标操作降低重力,便可以看到图形的相应变化。在2000年4月,这一软件的第一版公开发行。在2001年,这一软件赢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
还有一些网络艺术把真实的装置作品和互联网相结合。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1995年创作的《远程花园》。作品主体是一个植物床,它由一个机械臂来照看。机械臂连接着一个网络摄像头,一个蓄水池和一个挖土播种的工具。浏览者注册后便可以观赏这个花园并参与其中的工作,比如浇水和播种什么的。浏览者还可以通过聊天室进行交流,聊天室为“虚拟园丁们”提供了俱乐部式的社区。这个花园应该被看做是虚拟和真实相结合的作品。来自尼日利亚的肯·戈德堡、美国的约瑟夫以及来自南加州大学的一些工作人员都参与到这一作品中。1995年此作品诞生于南加州大学校园中。1996年此作品被搬到位于奥地利林茨的电子艺术中心,直到2004年此作品一直在这里通过互联网被照看。这—作品包含了现代技术、虚拟世界和原始人类生活等诸多元素,它为未来交流系统的使用及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Boredomresearch是一对来自英格兰的年轻艺术家夫妻的名字。他们创作了很多网络艺术和软件艺术作品。《愿望》是一幅充满诗意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东方人将愿望写下来系在树上的传统。在浏览他们的网页时,你可以将自己的愿望写下系在一棵数字化的模拟大树上。数年过后,这棵数字化许愿树便成了人们梦想的大集合。他们最新的作品叫《真正的蜗牛邮件》。蜗牛邮件其实就是网络用户对传统信件递送的称呼。作品反映了当下人们对交流高效性和节约交流时间的一种期盼,并对这种期盼提出了批评。在域名为www.realsnailmail,net的网站中,你可以利用里面的装置发送电子邮件。装置的主体是一个特制的方形木制围场,里面有一只壳上带有天线的蜗牛。在围场的一端有一个发射器,另一端有一个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在半径5厘米的范围内通过蜗牛壳上的天线发送和接受信号。如果要通过这个装置发送邮件,你要等蜗牛恰巧先经过发射器再经过接收器才可以完成。
宋征:天津美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