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例谈课堂教学中亮点的寻找与设计

  • 投稿熊伟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89次
  • 评分4
  • 45
  • 0

陶军毅

赵国忠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然而,课堂教学是需要有亮点的。所谓“亮点”,是指课堂中最出彩、最引人深思、最吸引学生目光之处。亮点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对人生和知识的渴求……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亮点更是必不可少,那么,课堂教学的亮点如何寻找?课堂教学的亮点又该如何设计?笔者就“新课导入”、“素材设计”、“重难点突破”、“课堂生成”、“课堂结尾”、“教学反思”六个方面例谈教学亮点的寻找和设计。

新课导入显现亮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新课导入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设计得好,就会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学生注意力。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开门见山”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

如在《魔术棒的使用》一课中,我采用“汉乐府”的形式导入新课。乐府诗《江南》是一首可唱的采莲诗,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这首诗歌因其歌词朗朗上口、和声优美动人、音调回旋反复,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学生。接着,我展示了根据这首诗的意境制作的一幅画,并问学生:古人为这首诗配了曲,老师想为这首诗配图,但只完成了一部分,请大家想想,图中还缺少了什么?就这样,学生在美丽的风景、优美的歌声中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究新的知识;反之,如果新课导入阶段没有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影响新课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素材设计展显亮点

布鲁诺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发生兴趣。”这里的材料即教学素材。素材的选择可以来自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也可以来自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是带有趣味性、创意性的材料……

如宁波市的黄书博老师在《动作补间动画》一课中,采用与物理课中的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教学素材,通过在光滑平面上小球的运动动画的制作,来揭示动作补间动画特点,该课在2013年宁波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任务1:模拟小球沿斜面B—C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运用了“牛顿第一定律”)。

任务2:模拟小球沿斜面A—B滚落的运动过程(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

素材的选择应该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来进行选材;其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意识到素材的“实用性”;再次要体现素材的层次性,在难度上要逐渐递增,以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学素材的选择要能实现知识点的整合。总之,素材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学”。

重难点突破彰显亮点教学重点通常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学难点是学生比较难接受、难理解的知识点。课堂教学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很好地解决“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一堂课的亮点也往往隐藏在教师对这两个常规问题的处理上。

例如,《图层的初步应用》一课的难点在图层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上,处理的方法如下:准备好三张玻璃纸,在玻璃纸上分别画上白色的鸭子、黄色的鸭子(位置和大小与白色鸭子一致)、蓝色的小河;然后设计三个问题来说明图层的三个特点:透明性、独立性、顺序性。三个问题设计如下:

1.图层如同玻璃纸,玻璃纸有什么特点?图层有什么特点?

2.前层玻璃纸上画的“鸭子”被擦除时,后层玻璃纸上的“小河”会不会被擦除?图层有什么特点?3.交换两只“鸭子”所在玻璃纸的位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鸭子”?图层又有什么特点?

接着又在“图层调板”中设计三个问题来验证图层的三个特点,三个问题设计如下:

1. 擦“树”时,“荒漠”没被擦掉,体现了图层的什么特点?

2.调换“树”与“荒漠”所在图层的位置后, “树”就不见了,体现了图层的什么特点?

3.“荒漠”擦掉时,“树”会露出来,体现了图层的什么特点?

用形象的实物与虚拟的图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能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图层的概念及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执教市级公开课《宽幅照的拼接》时,我将该课的重难点落实在“调色”上。因为自动匹配后,两张图片的颜色还存在细微的差异,手动调整这些差异是很困难的事,而宽幅照拼接的第二步“自动拼接”相对简单,第三步“裁剪图片”又在第四课就学过,所以重难点只能落实到“调色”这一环节上。如何在“调色”环节设计亮点?我采用评选“谁是最细心的人”方式进行切入,先以小组推评的方式推出每组最细心的学生,将他们的参数记在黑板上,然后开始逐一验证,经过“匹配颜色”、“输入参数”、“自动拼接”三步后,宽幅照初步形成,色差没调好的照片此时会有很明显的拼接痕迹。据此,由全班学生作评委,对他们进行星级评比,根据星星的数量,评出了我班最细心的学生。

通过这样的比赛,既让学生们掌握了调色和拼接的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细心、耐心的意志品格。“突出重点”是为了让学生深刻地学;“突破难点” 是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学。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类比、归纳,实现知识的迁移,也可以利用各种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等方法来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让学生在轻松而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得深刻。

课堂生成探究亮点

课堂教学并不总是依照我们设计的路线进行的,有时迂回曲折,超出设计者的想象;有时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进行,这时该怎么办呢?是直接把正确的方法或答案告知学生,还是让学生继续探究错误呢?心理学家盖耶告诉我们:“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我在《图层的初步应用》一课的第五个环节“合并图层”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并在错误的尝试中使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教学实录如下:

师:你能由一棵树变出一片树林吗?

学生尝试探究。

注释:发现部分学生用之前所学“复制图层”的方法复制出多棵树和影子,然后将树和影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片树林。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方法,我期望能在错误的探究中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中来。

教师展示一件用错误的方法制作的作品,表扬其探究精神后,接着问学生甲:树林中的树有大小之别,你能改变其中一棵树的大小吗?

学生甲演示。

师:操作过程中,你碰到的最麻烦的问题是什么?

生甲:树和影子的形状需要分别调整。

师:为什么要分别调整?怎样实现二者的联动?

生甲:因为树和影子位于不同的图层上,复制前先把它们合并到一起。

师:怎样合并图层呢?

注释:至此,学生终于从错误中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

学生尝试探究、查阅资料。

学生乙演示合并图层的方法。

教师再次展示学生作品,问:“作品存在哪些问题?”

生丙:树上长树、影子挡树。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问题生成之后需要解决之道,更需要我们加以利用和引导。学生也只有在经历了对错误问题的深刻认识之后,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课堂结尾呈现亮点

课堂结尾指教学活动将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的教学活动。课堂结尾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要因人而变,因文而异,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灵活地选择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课虽终,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

例如,宁波市张利波老师在《构图与图片裁剪》一课结束时,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将杂而散的知识点用导图的方式组织起来,条理分明、结构清晰,再结合“自定义动画”,使知识回放更有层次感和条理性。

一节好课的结尾应该是下一节课好的开端;一节好课的结尾也应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起学生思索;一节好课的结尾更应该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好的开头,引人入胜,妙的结尾,画龙点睛,课堂结尾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也可以启迪学生进行深度发散思考。

教学反思寻找亮点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堂课总会有不尽人意的、亟待改进的地方,表现在教学用语、教法上,也可能表现在课后小结、学生练习等方面。通过独自深入的思考,或与人讨论中改进问题,并把改进的结果应用于教学,在教学中进行印证,在印证中进一步改进,在反复的实践中寻找教学的亮点,打造完美的课堂。

例如,《宽幅照的拼接》一课的第二个环节的设计是“尝试拼接”,原先的设计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图层”知识对组成校门的三张图片进行拼接,然后根据拼接产生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找出解决方法。试教时发现这样的设计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拼接时间过长,基本超过一分钟,二是拼接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改进这些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后改用“师生竞赛”的方法得以解决,方法如下:“在屏幕上展现倒计时的数字,在45秒内让学生尝试拼接,如果能拼出来,就进行演示和表扬,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假如老师也来拼接的话,需要几秒呢?’学生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嘴里数着1——2——3……老师居然只要2.5秒……”

于是,课堂的学习氛围一下活跃起来,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例如,《宽幅照的拼接》拓展练习阶段原先设计了两个练习,第一题的难度系数较小,第二题的难度系数较大,通过难度系数的递增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试教时发现在这个阶段学生只能完成第一题,第二题形同虚设,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思后对原有的素材进行重新处理:降低第二题的难度系数,使两题的难度趋于一致,再次试教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竞赛,即前两组学生做第一题,后两组学生做第二题,在团队之间开展分组竞赛,比一比哪一队做得又快又好?

修改后既解决了原先存在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眼界,在名师的课堂中、在专家的引领中、在优秀的案例中、在反复的实践中,汲取养料,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生命需要亮点,课堂更需要亮点,亮点的寻找和设计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合理的亮点设计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所以亮点设计是衡量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课堂教学仅有亮点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优美的语言、扎实的基本功等。只有把这些环节都做扎实了,课堂才能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市杭州湾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