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中生信息需求的分析与引领

  • 投稿转身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47次
  • 评分4
  • 62
  • 0

宋建刚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而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个体具备信息素养的先决条件。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的第二章介绍了“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强调了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并用较大篇幅对“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进行阐述。但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完成该章的习题时,总是得出千篇一律的答案。不是“百度知道”就是“谷歌百科”中的内容,或者是搜索引擎中排在较前面的信息。这常常令我十分尴尬,也引起我的反思。如果学生所要获取的信息是为综合判断提供素材和佐证,那么所需的信息必然要预先经过学生的主观判断和取舍。既然这已经牵涉到信息的搜索者,那么教学过程中怎么可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呢?

在信息获取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中,与学生主体有直接关系的是第一个步骤——确定信息需求,而这恰恰是学生信息素养能否提升的关键所在。很多人都会把获取信息的能力归结到“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的技巧上。但试想,如果真的不了解需求的组成结构,如何派生出“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呢?又如何能完成需求呢?需求才是核心,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只是为它服务的。

确定信息需求的需求

对于有一定信息素养的人来说,确定信息需求时,必须伴随着一种自发的需求来完成这项工作。也就是说,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来驱动自己。但对许多学生来说,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自身确定信息需求的动力,最多只是应付而已。这必然会导致千篇一律的作业,而根源是学生并没有自觉地产生动力去深入搜索、丰富信息、整合信息,得出最优化的结果。

作为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建良好的主题情境去诱导学生自发产生需求。例如,我就曾让一位学生穿上简易但有明显标志的民族服装,让其他学生来辨认其民族归属。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索,再分别给出各组的答案。最后我发现,学生搜索信息花费的时间之短、正确率之高确实出乎我的意料。虽然这并不是标新立异的方法,但是学生的反响是强烈的,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信息鉴别与评价教学中,我采用情景剧的方式,教师扮演陌生网友,通过信息的搜索和言语的判断来确定其是否为饭(酒)托,用洁身自好和谨防诈骗来提醒学生避免上当。这些例子既有实用性,也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其实,社会上许多受骗者在信息素养方面确实欠佳。当然,我所举的例子虽比不上搜索机票自由行等教学内容,但是作为辅助性的材料确有可行之处。

事实上,很多信息的需求是隐性的,在学生感兴趣或关乎其切身利益时方可显现出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激发出学生的需求,而这种为自己所要获取的信息而产生的迫切需求,会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能让学生对接下来的信息获取过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并最终引导其到提高信息素养的层次上来。

确定信息需求的多样性

确定信息需求时,首先要确定的是信息需求所包含的必要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获取到的信息都有真伪两种性质,只是比例多少而已。而且真与伪是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互换的。所以体现在网络搜索上,确定信息需求时就应该包括正反两面的信息。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是“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的设定问题吗?只要设好正面的和反面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再分别进行搜索,不也一样吗?其实,这包含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确定信息需求时你会自发地搜索正反两面的信息吗?第二,所谓的“正”与“反”究竟包含什么?第一问题至关重要,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第二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因为搜索者连自己的需求包含什么都不清楚,怎么谈得上“正”与“反”?其实,笔者早期也曾开发过一些管理软件,在接手的初期,项目名称与要求是清晰的,但是我要怎么做却很迷茫,换句话说,我根本无法真正理解我的需求及需求的组成,于是迫不及待地找到系统分析员来规划整个软件的构成,再来编写程序代码,最后完成任务。

例如,我曾经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其中四个组分别对我国历史上“四大美人”的相关资料进行主题搜索,剩下的一组对各组的表现综合评价,而后让各组长整理评价内容,得出最后结论。活动过程中,有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提问: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中,越王勾践是如何训练自己的军队,最终完成复仇之战呢?传统说法肯定是西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两国之战是举国之力的战争,而且战争的主体是军队,那越王在暗地里训练自己的军队时,吴国毫无觉察吗?

此时,只有一位学生提出“花山石窟”可能就是越国藏兵练兵的所在。为了证明这个想法,该生从正反面分别设定各种“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进行搜索,包括勾践的成功和夫差的失败等,涉及范围之广令我赞叹。这位学生的视野是开阔的,这不能归功于“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的设置,而是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就已经对其所需信息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了然于胸。当然,这并非标准答案,只是一种提法,但真正明白自己的需求,对于锻炼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是极其重要的。

由于每个人对待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需求,需求所包含的因素也随之不同。此时,教师更多地应扮演启发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实例训练中得到成长。

确定信息需求的迁移

在确定信息需求时,确实会发生迁移现象,它包括需求点的延伸和知识领域的扩展等。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迁移问题,前述的两个要点就可能成了空谈,更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

1.需求点的延伸

在搜索以《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最终结局为题的练习中,学生的答案都是准确的,但这并不值得一提。在完成该题后,我再次提问,是否有同学自发地搜索其他人物的结局?令我眼前一亮的是,确实有少数学生说出了武松陪伴林冲直至其去世,甚至还有人搜索出林冲的好友鲁智深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结局。虽然这三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关联性是很强的,但是这些信息原本我并没有做要求,学生是自发从一个需求点延伸到另一个需求点,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个信息链条,丰富和完善自身的需求,这样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信息素养吗?

2.需求的迁移

除了需求点的延伸外,在确定信息需求时,也存在从一个知识领域扩展到另一个知识领域的情况。在“中美物价对比”的主题研究中,虽然用中文搜索确实也可以得到美国超市的物价情况,但问题是必须以同种物品进行比较,这样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美国超市里的商品标签是英文的,如“ground pork”、“ping bone”和“beef”等,学生就会产生认识商品相关英文名称的需求,或搜索具有翻译功能的网站的需求。因此,学生自然就会扩展到英语的知识领域,并为完成这个主题研究而服务。

3.需求的准确性

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得到的信息并不一定是准确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己访问在线数据库的习惯是必须的,这会在需求发生迁移时提供准确度上的保证。例如,要详细了解某种动物的相关情况,就可以访问中国动物数据库。当然还有在线图书馆,这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而且一定都是比较权威的。准确性的提高进一步指引了迁移的方向,也为学生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总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并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的责任。信息素养是一个专业术语,但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它不仅表现为一种能力和技术,而且是实用的,教师也应该采取务实的方法以及有实用价值的主题来培养。教师还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与“培养”是不同的,当教师引导学生自发地产生需求,并努力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与习惯,那么学生在信息海洋中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冲浪者”。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