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班主任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开展系列活动 聚合竞争小组——小组合作两大难题之应对

  • 投稿西伯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31次
  • 评分4
  • 72
  • 0

小组合作作为中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其好处毋庸置疑需赘述,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却会遇到很多问题,解决不好,费心费时却劳而无功。做班主任15年,我领着我的各届弟子们在小组合作的路上走走停停,遇到很多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迂回中前进,小组合作开展得也越来越有成效。在此分享一二,抛砖引玉。

虚而不实,不竞不争

在我以往的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实践中,常常出现无疾而终的情况。短则一月,长则一学期,尽管小组的“建制”还在,但大家又回到各自为政的老状态上,合作小组组内少合作,组间无竞争,形同虚设。作为班主任,我对一种管理模式“轰轰烈烈地建立,悄无声息地消失”既感到遗憾,又有些不好意思,还有束手无策的挫败感,因为并非班主任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或是声色俱厉的硬性要求就能让大家真正地合作起来。反思其原因,主要是我只理想化地建立了小组,却只是在传统活动时督促和鼓励学生们要大家进行合作,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小组合作开展下去,说白了,本来建起的就是个“空架子”,应景之作如何指望其长久呢?

为分而争,竞而不和

高二的一次班会上,几位学习委员针对上课大家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的情况,提出了将上课回答问题计入小组总分的方案,例如小组成员课上回答一次问题给小组的周评分加三分之类。此时小组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茶,学生们制定了特别详细的小组考核得分标准和监察机制,且在班级后墙上设了评分板,代表各组的标志物例如飞船、火箭之类,每周会根据小组得分调整位置,各组的得分情况一目了然。学委们设计该方案的目的是鼓励大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班级里平时也都是这样根据实际需要增补小组的评分措施:

学委刚把评分标准宣布完,一位男生就起身问道: “请问,上课回答问题用次数来奖励是否合理,如何杜绝为了小组分数随便举手的情况?如果我积极举手,但是老师没有叫我,那算不算我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如果不算,那是不是打消了我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如果只要举手就给分,那不管会与不会大家都可能举手,是不是还给老师授课造成麻烦了?”问题很尖锐,还有许多同学附和,这使负责宣布该方案的学习委员十分尴尬,看得出来其积极性也受了不小的打击。

说实话,这样的反应,既在我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说意料之中是因为能察觉到学生们对小组得分的在意;意料之外是提问的男生是一位平日里沉默内敛又十分温和的学生,连他都有这样的反应,看来学生们对小组得分的敏感程度非同一般。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小组合作开展中让我十分头疼的问题,小组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激发动力和创造力,可是如果处理得不当,又会引起小组间冷漠、疏离甚至出现恶性竞争,使小组间的竞争关系变得不健康,进而破坏班级整体的和谐气氛。

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加以重视,那就是同一小组的同学因为经常在一起,探究合作,荣辱与共,感情变得更加深厚,慢慢地容易形成小团体,会排斥其他小组,加上与其他组的竞争,大家就更“排外”了。最后的结果是班级分而治之,成立了若干小山头,有时甚至出现互相拆台的情况,特别不利于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进步。

如何扭转这种情况呢?如何让我的小组合作模式摆脱“虚而不实”的尴尬局面?必须让小组合作有实实在在又能持续执行的内容。

取消评分,竞中有合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小组间的竞争。

其实,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能够分清事情的利弊以及自己行为的性质,只是在实践中会忘记全面把握问题。

针对竞争,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什么是竞争?

2.竞争的好处是什么?

3.现代社会,我们可不可以不竞争?

4.竞争压力大会有哪些后果?

5.我们该如何竞争?

6.其他小组的同学只是你的竞争对手么?

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还结合班级近期的几则事例,认识到“竞争使我们更加具有创造力,集体变得更加富有生气和活力,我们每个人做事情也更加有热情、有动力,竞争既是不可避免也是不需回避的,我们该学会正确竞争,既不能盲目也不能焦虑……”针对班级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也坦言自己“气量小了点儿”“不够理解其他小组”,认识到“因为得分而失去朋友与合作是很傻的行为”,其实,有些问题就是缺乏交流而引起的误解,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解开心结,一些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这样的“边鼓”我时常敲着,聪明的学生们也心领神会,随时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中,我和学生们也渐渐悟出一个道理,即不必执着于组间竞争。因为小组合作模式最重要的在于合作中产生的集体智慧。先哲荀子说过: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日:人能群(人能形成社会组织),彼不能群也。”人通过参与、学习、分享获得高于个人智慧之和的集体智慧,这是“群”的最大效能,而组间竞争只是让小组获得合作动力的一种手段,因此不必执着于让各小组之间一定有一个量化的评比形成高下。今年,学生们上高三了,大家研究决定取消了让同学们压力巨大、也比较占用时间的小组得分制度。高三的小组合作更倾向于小组成员精神上的互助支持以及小组间问题的探讨解决,尽管没有了评分制度,小组间的竞争减少了,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学生们合作的热情。

建立“我的成长故事”学生成长档案。

小组建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小组成员在集体力量的支持下,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理想目标,因此,小组建立后,我就趁热打铁,让每位成员都明确自己的目标。其实许多高中生只有朴素的考某个大学或是关于未来的一个“高大上”的目标,没有对自身情况的全面综合总结,也没有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做出脚踏实地的自我提升计划,因而不能更高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因此,我推出小组成长档案“我的成长故事”,在小组范围内为学生们提供自我反思的平台。

我给学生们一周的时间去完成“我的成长故事”,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每两周对自己计划的完成进行一次书面总结;小组内讨论、互评,提出建议。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客观的了解,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的近期目标,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小组互评和建议就是让小组成员间保持着互相探究和相互促进的习惯。同时,把组间竞争引向真实地成长。

持续开展小组活动。

为了能让小组合作持续开展,我和学生们商量决定:所有的班级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和开展,并且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例如,每天的读报、值日、跑步,每周的班团会、升旗、周末工作总结,这些活动都由8个小组轮流组织全班同学开展。在各项活动上精益求精,尽可能展示小组的特色和能力,各小组之间形成了互相学习和较量的氛围。例如,轮流值日时,各小组不仅在控制扫除时间、提高整洁程度等方面下足功夫、每个小组还都力争给全班同学带点“小惊喜”:有的小组自制粉笔盒,有的小组每天在门外黑板上播报天气预报,有的小组在流感期间买来消毒粉为班级消毒,一改以往只把分内活儿干好的局面,尽可能多为班级做贡献。再如班会,各组各显神通,有的组深挖如“马航失联”等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同学们进行“亲情、生死、责任、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讨论;有的组推出大家最关心的大学和专业的话题,为同学们提供了非常详尽的资料参考;有的组模仿大家喜欢的“一站到底”“最强大脑”“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趣味性十足地帮助大家复习了高中各科知识。这些活动之所以能开展得有声有色,是因为这种将班级任务分组而治,用“政绩”说话,各有各的领地,共享成果的方式,使恶意拆台无市场,又将大家的积极性和潜力被激发了出来,不是应付敷衍,或走旁门左道,而是竭尽全力尽可能做好。每个小组尝到了组间合作的甜头,将合作拓展到更多的班级活动中,如本班自发的跑步活动,各小组有的做宣传,有的负责领跑,有的负责清点人数,有的负责总结。这样,各项活动都是小组集体完成,班级各项活动有条不紊,提高了他们集体责任感和管理能力,更使各项活动得以出色完成。

开展小组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组间交流自然不能止于班会,日常活动中的合作是最好的交流与沟通,既然在小组内部合作能够产生集体合力,提高效率,加深感情,小组间的合作也完全可以做到。

对小组影响最大的组长们首先组织到了一起,交流各组的学习、合作和组织活动的经验,分享合作中的感受与烦恼,并且讨论设计适合组间合作的活动。这种负责人交流模式作为惯例坚持了下来,组间的活动也不断出台,让各小组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隔阂也慢慢消除。

例如,受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观念的启发,针对同学们各种情绪问题, “非常6+1小组”在班级开展了“坏情绪,走开”的活动。首先,让各小组都参与到活动的设计中,广泛征集意见,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最困扰大家、影响进步和做事效率的坏情绪。同学们参与热情很高,很快就征集到“困倦、抱怨、懈怠、自卑、焦虑”等情绪。然后就活动的开展即如何提醒同学们克服这些情绪展开讨论,最终大家采纳了“水墨清华小组”的方案:小组间互相督促,同桌间有义务提醒对方表露出来的坏情绪,例如对方说了抱怨的话,给予提醒;次数多了要进行处罚,处罚方式自己确定;每天确定一个主题,写在黑板上以提醒大家形成整体氛围。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大家确定了“不困倦的星期一” “不抱怨的星期二”“不自卑的星期三”“不焦躁的星期四”“不懈怠的星期五”。在该活动开展的第二周,接力棒传到下一个轮值组,他们组织各组在班会期间分享活动感受“你的坏情绪走开了么?”将该活动推向深入。就这样,大家围绕一个活动,各组参与,凝聚了集体智慧。在小组间进行,便于操作;接力棒传导,使活动深入开展,也增进了小组间的感情。

深入精神世界的小组交流。

敞开心门,让小组变得开放,让大家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激励,那就是小组间的“黏合剂”——记录、分享小组日志。

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一个文件夹,封面是各小组设计的小组名称、口号、成员,第一页是该小组的目标、理想,接着就是每一位小组成员的成长档案。附上成长档案的目的是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轮流记录日志时重温小组的誓言、自己的目标以及了解其他成员的档案,达到鞭策自己的效果。在成长档案之后,就是小组日志了,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天,把这一天的要事、趣事、心情、体验写下来,给自己,更给小组的其他成员打气。

小组间的日志不定期与其他组分享,其他组的组员在日志中“乱入”也受到相当程度的欢迎;

学生们很爱撰写、传阅小组日志,小组日志成了他们很好的一方心灵家园,大家的鼓励与安慰,让彼此随时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而我,欣赏小组日志其实也是对小组合作的一种弹性引导,因此,小组日志也常留下我的“足迹”。

两年来,在小组合作管理中尽管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小组懈怠,小团体现象等,但是,在我的及时调整下,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效果也非常突出。班级不仅在学习成绩上十分突出,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评比中,始终是最前列,例如上学期我的班级是全年级28个班里唯一一个获得全部周流动红旗的班级,在两天前结束的金秋体育节上,班级获得了全年级第2名的好成绩,而老师们评价我们班学生是最有情趣、最有人情味儿的学生。

而我最欣慰的,是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学会了合作,懂得了责任,变得肯于付出,并在付出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吉林省实验中学 范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