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行动德育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904次
  • 评分4
  • 60
  • 0

韩苏文

一、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村初中,地处宁波市偏远山区的一个贫困乡镇,70﹪以上为留守学生,问题学生多,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厌学情绪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视听的负面影响加大,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也急剧膨胀,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成人化”思想严重,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扭曲———“个人第一、功利至上”,学校德育面临着“5+2=0”的严峻形势。同时,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唯“分数论”,教育观念滞后,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重教学而轻育人;教育方法单调或过于形式化,教师课堂教学钻研很深,但对学生的思想工作研究甚少,有的年轻教师甚至不知在新的形势下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也更滋长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

鉴于此,我校就教师层面提出了“行动德育”的德育理念。

二、观点

行动德育是指德育过程要遵循“科学性、艺术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原则,通过“德育活动化、德育生活化”的育人方法,发挥德育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实现德育实效。

三、实施

1.理论学习,提高德育认识

通过专家引领加强德育理论学习,并结合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帮助教师提高对德育的认识。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空洞地说教,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传统德育已显得苍白无力,德育只有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与校内外各项活动相结合,与教师的表率作用相结合等,才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德育的实效只有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才能得以体现。同时,深刻剖析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提出了“行动德育”的德育理念,要发挥德育功能,提出“以德促智”。

2.交流互动,改进德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诺尔特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会罪恶;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他将会喜爱这个世界”。因此,德育要重点关注学生健全性格的培养,要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技能。

我校通过邀请县内外德育专家、名优班主任来校交流指导,外出去名校德育学习交流及校内开展德育论坛等形式,帮助教师更新德育理念,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技能。结合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德育故事,教师被专家们高超的德育技能所折服,有了很大的心理触动。大家一起交流互动、共同探讨,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联系实际,认为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德育工作不但要有耐心,更要有爱心和信心,德育工作是心灵的碰撞。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全的性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共存,要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技能,只有遵循“科学性、艺术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原则,通过“德育活动化、德育生活化”的育人方法,才能最终实现德育实效。

3.开展活动、实现德育实效

“德育活动化、德育生活化”的育人方法就是指德育过程要结合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遵循“科学性、艺术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改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实现德育实效。基于此,我校开展了主题教育月(如,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读书月、安全法制教育月、慈孝感恩教育月、励志教育月等),文体类展示(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重大纪念日教育,传统节日教育等系列活动,要求各类活动都必须做到“四有”(有方案、有落实、有效果、有总结)。

(1)科学性。人的心理成长,品德形成是一个不间断的心理流程,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德育工作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活动机制,在组织和内容的连续性上精心设计,要遵循规律、研究差异、张扬个性、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在组织上建立了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德育从党支部、校长室、政教处、团队、学生会、年级组和科任教师自上到下形成工作网络,人人有责,个个尽职,工作到位,落实到人;在方式上形成分层次递进式的主体模式。首先是注重学生习惯方面的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上下工夫,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也为他们的思想进入更深层次打下基础。其次是进行法律法规和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

(2)艺术性。“发于点滴,行于心田,融于交流,盛于久远,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中央电视台的这则公益广告充分说明学生不是“道德容器”,德育不是常规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而是用丰富的情感、艺术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具体的事例去启发、引导、感染、打动学生,让学生对德育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把德育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行动,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我们要善于抓住适当的契机,联系身边生动活泼的实际,缩短师生间感情的距离,沟通心灵,分析学生产生这些思想和行为的根源,只有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时代性的教育手段、形象生动的方法去做思想教育工作,寓教于乐,才能实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实效。如,结合广播操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对学生进行慈孝感恩和励志教育等。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成立了家长学校,开展家教咨询,加强家校联系,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帮助家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解决目前家教存在的误区,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3)针对性。德育的针对性是指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活动机制和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要重点关注学生健全性格地培养,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我们提出在宏观上,初一年级要注重中小学衔接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初二年级注重养成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初三年级要注重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在微观上要从培养学生的健全性格着手,要重点关注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研究差异,张扬个性,联系家庭和社会,寻找契机,循序渐进,不厌其烦,循环往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实效性。过程决定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德育过程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科学性、艺术性、针对性”的德育原则,使学生不断经历“知、情、意、行”的品德形成过程,才能逐步取得成效;德育实效只有通过学生行为特征表现,言行举止等细微处的变化与进步,才能得以真正地体现。“欲成才,先成人”,要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载体,并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办法和德育评价体系;以班集体量化考评和个人综合量化考评为核心,从小事抓起从实事抓起。考评则应包罗万象,如,迟到、旷课、排队、说粗话、脏话、乱扔乱吐、妨碍他人学习或休息等不良行为都应纳入扣分范畴。根据不同考评内容分别由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考评。考评结果与班集体流动红旗,文明班、优秀学生、优秀班主任评定和班主任绩效工资挂钩,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德育就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这样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象山县泗洲头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