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及实施心得。方法 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麻醉成功率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 <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 <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后睁眼的时间短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 <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 <0.05。结论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过程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手术麻醉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和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患者 护理方式 实施心得
手术室是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以及患者的快速康复十分重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十分重要。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和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1-2]。手术室麻醉护理要求患者、护理人员、麻醉师和医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及实施心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当中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24±2.89)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8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10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3例,III级12例。体质量42~78 kg,平均体质量(57.89±2.55)kg。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78±2.81)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9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9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其中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4例,III级11例。体质量42~80 kg,平均体质量(57.13±2.54)kg。两组资料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1)麻醉前护理。在麻醉前给予患者关于疾病知识、手术和麻醉知识的介绍,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针对手术麻醉方案开展分析和探讨,明确麻醉护理的隐患问题,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在麻醉之前评估心理状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了解每一个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由专业心理科医师及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训练,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理论能力以及心理干预能力。(2)麻醉过程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一步进行知识宣教,说明麻醉的注意事项和麻醉后机体的感受,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3-4]。在麻醉过程,需要全程陪护,密切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并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维持输液的通畅性。麻醉用药后需要监测患者体温、血压等情况,维持静脉通路通畅,为输血、补液等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开展。(3)麻醉后护理。术后需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脱落。做好患者的保暖护理工作和皮肤清洁工作,护理动作轻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在麻醉恢复后,需要指导患者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加速恢复进程[5-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5.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通过组间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组间行t检验后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麻醉成功率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更高,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100%,而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86.54%(45/52),其他7例患者需要追加麻醉药物。
2.2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
护理前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比较,P>0.05;护理后预见性护理服务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分析
2.3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
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后睁眼的时间分析
2.4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P<0.05。
3 讨论
由于医疗条件和标准的不断提高,医学界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麻醉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7-8]。将麻醉学与护理学结合起来的交叉学科可为麻醉专业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由于麻醉师对麻醉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能够做好麻醉护理工作,所以专业护理人员更显突出。但是我国一些医院的手术室没有麻醉护理专业,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往往承担着这个责任。有些医院麻醉科医师也同时负责相关护理工作。经过持续临床分析发现,麻醉护理甚至可以决定手术的最终质量。所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尤其重要[9-10]。在麻醉配合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访谈。手术室护士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急诊麻醉的细节,尽可能回答一些麻醉和手术方面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及时、有效地与家属沟通[11-12]。家人的关怀与安慰对患者也很重要,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接受麻醉与手术,积极配合,使手术更好地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患者交流时,多用鼓励和安慰的话语,缩短患者和护士之间的距离,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13-14]。(2)手术室准备。首先需要对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操作。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时,会显露在物理环境中。与此同时,患者不断输液,液体低于体温易引起患者发生寒颤。再者,由于麻醉原因,患者对体温的调节能力降低,室内温度过低会使患者迅速散热,不利于后续手术。若手术室温度过高,手术室的相对湿度会比较低,影响唾液分泌。尤其是注射阿托品等药物后,患者会有明显的口干、舌干感,会影响呼吸黏膜的状况。同时也说明,对手术室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既是保证手术正常生理体征的基本条件,又是手术后恢复的基础。手术室的温度通常要调到22℃以上,相对湿度应为65%左右。(3)麻醉医师与护士的配合。麻醉剂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甚至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同时也是决定后续操作过程能否按要求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15-16]。因此,在需要手术时,护士与医师密切合作,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在麻醉前取下各种饰物。佩戴假牙的患者还应摘除假牙,并将假牙放置于指定位置。另外,还要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麻醉方式进行核实,并协助医师测量患者生命体征。静脉穿刺、建立一定数量的静脉通道,随时补充患者体液,保证手术及麻醉的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还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配制各类药品,贴上药品名称,并放置于指定位置。全身麻醉醉过程中护士要陪患者,以语言或动作安慰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让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术过程,避免不必要的忧虑和不良情绪,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完成麻醉程序后,患者应该保持与手术一致的体位[17-18]。
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以往常规护理工作往往注重基础护理,忽视了对患者的全方位护理和对风险和安全隐患的规避。因手术室麻醉患者安全隐患较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9-20]。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属于前瞻性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结合手术室麻醉患者情况和以往经验,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尽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最大限度确保手术室麻醉患者的安全和手术顺利开展[21-22]。
本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麻醉成功率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后睁眼的时间短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过程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手术麻醉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和维持生命体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