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214000) 过莉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也曾说过: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其实,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课最主要的是“读”的兴趣,“读”的要领。因为低年级学生缺乏朗读经验,不会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所以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让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那我们该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会朗读呢?
一、构建抑扬符号的概念
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学生一般懂得“高兴、激动时用高昂的语调,悲伤、难过时用低沉的语调”来读课文。也就是说,学生往往对感情色彩鲜明的文字,一般能读好,但是,对于感情色彩不是很强烈的文字,何时该高声朗读,何时该低声朗读,他们却无法正确把握。如果遇到一段排比的文字,如何运用抑扬变化的技巧来朗读,学生更是无法把握。因此,在教学时,我把朗读中抽象的抑扬要求,让学生用符号具体表示出来,掌握读的要领。用“↘”形象地表示降调读,读时轻声、缓慢,略有下坡 “收”的感觉;用“↗”表示升调读,读时语调激昂向上,铿锵有力,略有上坡的“冲”的感觉。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云房子》一文,有一段介绍云房子样子的排比句:“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都是比较平稳,而且是一个调到底,没有高低扬抑的变化。我让孩子从“大冬瓜”平稳的语调到“美美地开着”时像爬山坡一样往上扬,到“大楼房”时达到最高调,用“↗”表示;接着,再有层次地往下降,直到“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让孩子们用“↘”符号表示,朗读时语速放缓,用轻声,略带有下坡的“收”的感觉。在学生有了对符号的感知后,要尽可能地让他们注意教师的手势。实践告诉我们:用文字、符号、手势建立的朗读概念,是低年级学生把握朗读抑扬顿挫的重要方式。
二、构建语速符号的概念
朗读中的停顿、快慢、缓急,非常重要,有很多的技巧。停顿,是体现句子结构上的需要,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而快慢、缓急的语速,更是由读者体味内容后的一种艺术表达。只有快慢适度的语速,才能表达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只有快慢适度的语速,才能表达朗读者的理解能力。那么,在哪里停顿、在哪里需要快、慢呢?对此,我让学生利用手势表示:“”表示语气的停顿,“”表示语速缓慢,“”表示语速的畅快。例如,在对《梅兰芳学艺》一课“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的朗读指导,我让学生在“决心”和“或者”后面分别加“”,表达他决心之大和渴望之强烈。再如,在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雨点》中的“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一段,我提醒学生在“池塘里”和“小溪里”后面都画上一个“”,表示要用稍微慢一点的语速来读;而在“江河里”和“海洋里”的后面都画上一个“”符号,表示在朗读时,要用稍快铿锵的语气来读;同时,在熟悉内容后,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像乐队指挥那样,配以一定的手势和面部表情,起到引导、提醒、点拨朗读的作用。
三、构建轻重符号的概念
低年级学生能否朗读好课文,关键的还有一环,那就是轻读和重读的掌握。表现内心情感强烈、情绪激动的地方,或需要强调的词或短语,通常可以重读;反之,感情低沉或是柔美、静谧的文字则可以读得轻柔一点。为了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并掌握,我要求学生用“—”和“!”表示重读部分,用“﹏”和“○”表示轻读部分。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表现了狼狡猾凶残的本性以及小羊的善良可怜和无助。在朗读时,如何让学生表达应有的情感和读出应有的语气呢?我指导学生体味狼和小羊的对话,并在狼的语言上用“—”和“!”表示,采用了重读的办法来处理,表现出狼的凶狠;而小羊的语言则用“﹏”和“○”符号表示,可以通过轻柔中带着惊吓的声音来读。同样,教师的手势、表情起到助势、助读的良好效果。
读好一篇课文除了要有抑扬、缓急和轻重之分外,还有诸如问句、感叹句等的朗读技巧。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借助一定的形象,在教师适时的帮助下,逐步达到自我感知朗读,读出心中的理解,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所致力解决的问题。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