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10-22
  • 阅读量527次
  • 评分4
  • 78
  • 0

高 立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对高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应看到,当前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状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关 键 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2-0081-04

收稿日期:2014-12-12

作者简介:高立(1965—),女,吉林长春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情报信息。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工程。学科馆员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是高等院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一方面可以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及师生的联络,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开展。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概述

(一)学科馆员及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是指高校图书馆根据每一个院系发展的情况从每一个学科在专业上的要求出发而专门设置的有关信息服务的人员,其主要负责与特定的院系进行对口联系。我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曾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战略顾问、社区民警、私人医生……”。[1]学科馆员应熟悉图书馆相关学科馆藏的具体情况,在工作中搜集每一个服务对象对图书馆资源及服务方面的建议,取长补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满足各院系对图书资源的需求,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学科馆员要与各个院系随时保持联络,掌握各院系师生对书、刊、电子资源等各方面的需要及相关研究课题的实际进展情况,并帮助使用者学习使用信息检索的技术和方法,协助对口院系的师生展开文献检索,跟踪研究进展,做到细致周到的全程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管理系统化、服务专门化、极具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目前在我国,对关于如何构建学科馆员制度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学科馆员服务内容仍然是单一的,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还处于第一代学科馆员阶段。”[2]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状

学科馆员制度作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广泛应用。在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首先设立学科馆员制度,为国内其它高校树立了榜样。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始试行学科馆员制度,虽然其对学科馆员的称呼不尽相同,但实行的方式基本类似,都是根据不同院系的特点及需求来设置的。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加强了图书馆与各院系及师生的对话,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图书资源的各项需求。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相继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范围仅仅是选择少数院系开展对口服务,学科馆员与指定好的院系保持联系,并进行阶段性的沟通与探讨,选择一些对口院系的教师作为联络人,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做好学科管理工作。这样虽然加强了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交流,但从服务模式上看,都是一些表面的、浅层的,能够进行二次文献资源的深入开发、跟踪及利用的少之又少。可见,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尚处在探索与尝试的阶段。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建立起学科馆员的培训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各高校对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宣传不到位,高校里的一些院系对其没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反应比较冷淡,致使整体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必要的影响。事实上,对学科馆员这项新工程来说,宣传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高校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但由于力度不够,特别是没有建立起学科馆员岗前培训制度,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己都不清楚这一工作的内涵及意义,根本无法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既没有实现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初衷,也谈不上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可见,宣传力度不够,培训机制不完善,是学科馆员制度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学科馆员专业知识匮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依据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要求,学科馆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及相关知识。如清华大学对学科馆员的要求就有明确的规定。但从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构成来看,其在文化水平、知识背景及业务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学辅助机构,进入的门槛比较低,也没有资格认证制度,所以馆员大多来自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学历大多为本科或专科,其它专业知识比较匮乏。二是由于高校管理偏重于教学及科研,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很少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导致其知识陈旧,素质偏低。三是没有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外流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图书馆人员紧缺,学科馆员大多是兼职。“兼职工作一般不能使得工作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馆员的工作中,因此,学科馆员工作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3]五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待遇相对偏低,不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科馆员制度来说,馆员素质的高低对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该制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能否充分满足各院系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求。尽管近年来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但只有少数高校吸引了为数不多的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需要。

(三)缺乏激励机制及完善的科学考核与动态竞争管理机制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对学科馆员的职责定位仍比较模糊,通常还是按照职称来论资排辈,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规定,所以馆员之间的待遇基本上没有什么差距,这就形成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局面。在管理方式上,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仍采用目标管理模式,即:结合实际,联系到可能性与需要,提前预定目标计划,各部门及个人在固定的时期里努力完成目标,通过大家的共同付出,在实现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基础上,最后完成全馆的整体目标。尽管目标管理模式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及可分性的优势,既能够展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发挥人的创造力,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管理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没有建立起科学考核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使得一些学科馆员在工作时缺乏主观能动性;二是由于部门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科馆员与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不畅,难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对口服务。

(四)缺乏学科馆员制度生存的条件与土壤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方向是以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为基础,依据用户的个人需求,通过学科馆员的连接与指导,达到资源有效利用、合理共享的目的。但对于我国多数高校的图书馆来说,在管理机制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各高校对图书馆在财力、物力、人力资源上的投入也十分有限。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学辅助部门,无论是在馆藏信息资源还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力量都比较薄弱。可见,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条件尚不成熟。笔者认为,缺乏生存的土壤是制约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瓶颈之一。

三、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

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推广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各高校多数教职员工对学科馆员制度所知甚少,尽管图书馆在网站主页中设置了相应的介绍栏目和所有学科馆员的联系方式,但还是有许多人不知道也不了解学科馆员到底是什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学科馆员制度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不仅要让领导知道、让馆内员工知道、让师生知道,而且要让大家了解该制度,使学科馆员与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与沟通,最终达到资源优化利用的目的。

高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流的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文化,所以好的大学必须要有好的图书馆。而好的图书馆更需要优秀的学科馆员,一个好的图书馆能否顺利实施学科馆员制度,领导重视很关键。因此,图书馆要主动与校领导沟通,使学校领导真正认识到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价值及意义,以获得学校在各方面的支持。

(二)建设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

有学者曾经说过: “每一个学科馆员都应是具备馆长才能的人。”[4]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人才非常重要,图书馆应该在争取学校扶持的前提下,在加快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学科馆员工作极具挑战性,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学科馆员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造高素质学科馆员队伍,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学科馆员队伍培训选拔机制。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选拔素质较高的馆员到已经成功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使他们认识到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认识到自身价值所在,培养他们的自信和担当,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工作时会更用心、更细致。此外,也可以通过发展院系联系人等方式来扩大学科馆员的知名度,促使广大师生都能了解并能对其加以合理利用,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发展。

(三)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激励机制

学科馆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既代表着信息高速发展空间下的图书馆的形象,也扮演着沟通科研工作的重要角色。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图书馆应该有自主聘用学科馆员的权力。同时,应完善学科管理体系,建立经费保障体系,实行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发学科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科馆员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都能得以体现。具体来说,在建立管理制度方面,应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增强学科馆员的敬业精神,提高服务水平;在考评制度方面,应建立科学考核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从而加大吸引力,壮大人才队伍;在激励制度方面,应鼓励竞争与创新,逐步建立具有高素质、高质量的服务团队,使学科馆员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为高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初景利.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03):1-3.

[2]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02):6-10.

[3]袁红卫.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01):96-99,142.

[4]初景利.学科服务概论[A].学科馆员培训讲稿汇编[C].2011,(06).

(责任编辑:牟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