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周敏
长期以来,在中高考的大风向标下,语文教学一直是以书面考察为主,即在听说读写这四个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中会更为注重读写,而一味地轻视听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拨乱反正,由听说教学演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更加注重口语教学的交际性、对话性等特点。即便有此发展,口语交际仍然在语文的大体系之下处于劣势,不利于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完善,对于测评方面的探索优化有利于口语交际体系的完善。
长沙市教育局提出在2015年将口语交际纳入中考的考试体系之中,此举动有利于中考考试体系的完善,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谈谈口语交际的测评方式是非常迫切必要的。
华文在新加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新加坡的双语政策,华文的地位在逐步衰退。近年来,政府重新审视华文,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新加坡华文的发展。新加坡华文的口语交际从小学开始,每半年一次统一的校内测评,随着年级的升高,口语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也逐年加大。在考试方面,新加坡华文规定不能用笔来作答口语试题,在测评方面,则有一套全国统一的、严格的测评体系,并且在考试方式与考官培训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就以新加坡华文2014年高一年级口语交际的校内测评为例,来谈谈其对于我国口语交际测评的启示。
启示一:测评方式的互动性
在我国口语交际测评方式的探讨中一度出现人考、机测以及笔试口语的争论。由笔试来测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实忽略了口语的即时性、互动性等原则,在测试中无法关注到学生的体态、表情、语音等一系列细节,但是这些对于口语交际意义重大。机考则忽视了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对话性原则,唯有人际对话才是口语交际最佳的测试方式。新加坡华文的人际对话方式对于我国的口语交际测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新加坡华文口语交际测试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分钟的口头报告,第二部分是在与考官的对话中进行看图会话。图1则是口语交际第二部分的教师试题卷,在教师的试题卷上可以明显看到,出题者对于考官的对话给予了三条提示引导,分别是“初步感知”、“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既防止学生泛泛而谈,也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表述清晰明确。其实,听说教学到口语交际的转变就是口语交际互动性最好的体现,互动性侧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语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甚至在对话中说者和听者的地位也会随着对话进行的程度而改变,相互促进,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堆积。互动性就如同打羽毛球一样,考官“喂球”的好坏也是运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另一方面,考官的“喂球”并不是天马行空、随意自如的,而是在一定的规定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之上的有所发挥,这也使得交际的互动性朝着适度有效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我国的口语交际测试中一定要坚守口头语言这一阵地,以人际对话的方式来确保口语交际的互动性,给予考官一定的对话提示与限制,确保对话的适度有效性。
启示二:测评试题的适度化
在口语交际测试方式的大讨论中,人测所带来繁重的考察任务,大量的时间和浩大的工程量一度是让人们头疼的问题。
新加坡华文的口语交际测试题目总分50分,包含口头报告20分和看图会话30分。口头报告两分钟,根据所提供的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看图会话是在一幅图片的基础上与考官的即兴对话。从新加坡口语交际的两大测试题目来看,口头报告能考察学生的思考辩证能力和表达能力,从多方面去看待问题,并且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流畅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看图会话则是在规定的情境中与考官交流,借此考察学生的倾听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应对能力,倾听考官的问答,从中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考官的话语意图,并且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思路。
借鉴新加坡华文口语交际测试的这一做法,测试题目宜简不宜繁。单一的测试题目难以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全面的考察,但是繁多的测试题目则会对口语交际测评在规定时间内的完成度有所影响,因此,对于我国的口语交际测试需要设置两到三个不同类型的题目,并在此基础上规定答题时间。
启示三:测试内容的适宜性
口语交际测试的最佳状态是让学生能够自如地有话可说,然而,具体的题目设置如何才能做到让所有的学生有诉说欲求,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由图2可以看到新加坡华文的测试题目具有选择性,能够让学生从中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甚至是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题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此外,从具体内容上看,新加坡华文测试的题目多具有辩证性且与课文单元内容有关。配合单元进行训练,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让学生不仅关注课内知识话题,同样需要拓展视野关注课外的知识话题,从而达到有话可说、想说能说甚至乐说。
这对于我国的口语交际测试题目的启示是,题目的设置要注意其适宜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激活他们的诉说欲求。贴近生活,具有生活性;贴近时代,具有时代性;贴近课本,具有延续性;贴近思维训练,具有辩证性。此外,由于我国的城乡差距较大,信息的获取和信息量的存储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以及社会环境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农村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处绝对劣势。因此,在口语交际测试内容的设置上就要充分考虑城乡差距,但并不需要为此单独设卷,不能因噎废食,只需要在试题内容的设置上更加多元化,在试题要求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达到在绝对的不公平情境下尽量营造相对的公平。
启示四:测评体系的科学性
新加坡华文所采用的是档案袋等级评定,在入校之前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测评,形成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在考试中以其作为参考,整理归类并存档。
如图4所示,在新加坡华文的教学计划中,有明显的培优计划和补差计划,针对不同等级水平的学生有侧重地进行训练,每学期校内会组织一次口语交际测评,作为形成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多种评价方式共存,全面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到不以偏概全,着重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从图5的评价细则中可以看到,新加坡华文测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应对能力,而且还关注学生的体态语、语法以及互动交流。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我国在以往的口语交际中一直在关注学生语言的流利、思维的辩证和顺畅,都还只是停留在考试考察的层面上,忽略了语言存在的现实土壤。语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交际性,即其社会性,在新加坡华文的测评细则中表现为“观众交流”和“参与程度”,这正是口语交际的灵魂所在,通过体态语,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细节,听众能够从中得到说话人内心世界的种种信息,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互动交流。音调隶属于朗诵部分,能够传达出说话人的情绪,帮助说话人以达到某种氛围,来更好地影响听众。
长沙市教育局近日出示2015年语文口语交际测试的评价要求:
这还只是粗略的方针,从评价要求中还是可以看到,其对语言感染力以及真实的互动性的忽略。因此,在我国口语交际的具体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口语交际的人文性,同样也要关注其社会性,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自如、条理清晰地表达内心,同样也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语言信息交流的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测评纳入升学考试体系对于我国口语交际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我觉得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后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口语交际测评同样也是如此,具体如何考以及如何评价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但是,后退一步,笔者可以追问:设置口语交际测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及时、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终以此为基石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口语交际的测评是希望能够通过测评来全面展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不可测转变为可测。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通过交际互动来引导激发学生的话语欲求,通过话题的选择性让学生有话可说,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等级,并最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口语交际教学教什么[J]. 语文教学通讯, 2005, (9).
[2] 潘涌. 直面世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新概念[J]. 教育科学研究, 2004, (8).
[3] 宋东清. 新课程标准下口语交际测评的转向及教学启示[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0
[4] 刘洋.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2.
[5] 曹明海. 营构与创造一一语文教学策略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郭敏 周敏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