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71次
  • 评分4
  • 43
  • 0

余雪景

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王荣生教授指出,解决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而合宜的文本解读要符合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对特定体式的文本,阅读取向要“常态”;另一方面是在特定的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本文主要针对第二方面展开讨论研究。

一、散文的文本体式

“文本体式”的概念是由王荣生教授提出的。“体式”包括两层内涵,一是文本的类别,如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二是具体某个文本所具有的特定样式,如散文又可分为抒情散文、记叙散文、回忆性散文等。而笔者所讲的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就是要兼顾两面,既要找准文本类别的特征,又要针对具体文本研读其“个”的特征。

散文作为介于文章与文学之间的“两栖”文体,有其独特的文本体式。郁达夫说过:“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往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散文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记录和反映,也是其真情实感的流露与表达,它具有事实性和情感性两方面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提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一文本特征,其中的“神”便是作者的情感主线,所以散文虽然具有两面性,但其写作目的主要是抒发隐藏在“事实”后面的情感。

二、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散文作为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文类之一,其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怎样教”的问题上,所以便出现了“将所有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的不良现象,而且散文教学更多的偏重于被写的人和事,即事实性,却忽略了作者的情感表达,即情感性。散文作为一种文类有其共性,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都是从作者的叙述中感悟其真实的情感。但是,作为单个的某一篇特定的文本,老师就要更深入地研究其独特的个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很多教师在教授这篇经典文本的时候,将“父爱”确定为文章的主题,并且围绕“四次背影”、“四次流泪”展开语文课堂教学。通篇下来全是围绕“父亲”的解读,尤其是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更是被教师列为文本教学的重中之重。《背影》作为一篇经典散文,难道只是因为其所叙写的“父亲”、“父爱”而成为传世之作的吗?朱自清的写作特色以及他在叙写这篇文章时的所思所感是否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呢?散文叙写的事情基本真实,无法虚构,这一点需要读者认真的解读被写的人和事。但是散文更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达,脱离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便无法真正透彻地解读文本。显然,老师更应该以后者为重点进行文本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领略经典文本的魅力、品味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学习作者观察人事的视角,感悟作者感情表达下的睿智和见识。

三、依据散文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的途径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所在。然而,在“语文教学内容”严重缺失的今天,“教什么”远比“怎样教”要重要的多,所以一线教师便肩负起了探求合宜的教学内容的重任,这不是一时一日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们在一篇篇课文、一堂堂课程里去摸索、探讨、研究。在这里,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对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几点认识。

首先,散文教学内容的合宜与否主要依赖于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而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则要基于其学科教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修炼。就朱自清的《背影》而言,要想深入的解读文章并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就必然要了解朱自清其本人,了解他的生平、《背影》的写作背景等。比如,作者与父亲背后的“矛盾”是解读作者情感发展的重要推力。还要关注专家对《背影》的解读,比如孙绍振在《名作细读》里这样解读:“《背影》的语言,和朱自清前期的许多作品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关键的地方,不像《春》、《绿》、《匆匆》和《荷塘月色》那样采用华彩的语言、排比的句式,也不做大幅度的渲染,而是将直接抒情的语句压缩到了文章结尾。在作者情感发生震撼的地方,反而采用比较朴素的语言,几乎全是叙述……”如果教师能够把握这样的专家见解,就不难正确定位出《背影》语言的深厚质朴和情深意长。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够给教师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文本,从更好的角度选取合宜的教学内容。

其次,散文虽然更专注于情感的表达,但是没有事实的依托,任何情感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对于散文所描写的对象也要适当的分析解读。很多教师在讲授《背影》一文时比较关注文章叙写的“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并没有错,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学生读懂课文的阅读框架。而第六段关于“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描写,也可作为文章写法目标的重要内容,但并非整篇散文的重点所在。

最后,散文教学内容要关注作者的情感体验。俗话说“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里所谓的“神”就是作者潜藏在叙事背后的情感体验。在《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对父亲的情感变化,无疑就是文章的灵魂所在。父爱固然值得歌颂,但是年轻的“我”对父爱认识的独特体验无疑更引人深思。文中从对“父亲”的“埋怨”——“不屑”——“感动”——“理解”,这一过程在作者简洁质朴的笔下娓娓道来,感人至深。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无法理解但也是最应该深刻体会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王荣生.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11,(1).

[4]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5]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0).

(余雪景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