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诸葛亮给刘备的书信表文与其家书的风格之异

  • 投稿Smar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54次
  • 评分4
  • 78
  • 0

谈 侨

摘 要:诸葛亮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给刘备的表文书信与家书呈现出不同的格调与特色,体现出他对文体与语用等方面出众的才能,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诸葛亮 书信表文 家书 风格

琅琊诸葛孔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给刘备的书信、表文以及家人的书信中,我们细致可感其辅君与齐家之才,而其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文学风格也十分吸人眼球。在文学理论中提到,“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从《诸葛亮集》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他写给刘备的书信、表文与他给家人的书信,风格存在显著不同。

一、创作个性

(一)给刘备的书信、表文:忠恪之心

诸葛亮谨尊伦理纲常中的忠君思想,举贤任能,忠顺勤劳。《礼记·乐记》中提到:“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岗。”一方面,诸葛亮以忠君尊上为本,为刘备在政治、军事、经济、法制等多方面提供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如《草庐对》中提出了“兴复汉室”的口号、“联孙抗曹”的方针等。另一方面,他与刘备一致认为,导致东汉政权倾覆的根本原因是桓、灵二帝重佞臣,排忠良。于是常为国家推荐志虑忠纯的人,爱惜人才。如《论荐刘巴》高度赞扬刘巴运筹帷幄之才,力荐刘巴;《为法正答或问书》充分肯定了法正辅佐刘备立的功劳,体现了爱护功臣之心。

(二)给家人的书信:拳拳之情

诸葛亮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修身立德,树立远大的志向,成为贤能之士。沉重顿郁,语重心长。《诫子书》《诫外生书》中深切体现了他的“静”和“人谋”的思想。他这种思想来源于儒、道两家。《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静”字,反映了诸葛亮静以观物、思考、处世的思想。《诫外生书》中:“认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他认为自身必须具有“强毅”的意志力和“慷慨”的胸襟,利用“人谋”,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经得起“屈伸”的考验,获得成功。

二、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委婉舒吁与恳切殷殷

诸葛亮在给刘备的书信、表文中,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如《为法正答或问书》:“法正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虽表面上看似夸赞肯定法正的功劳,但也间接、委婉地向刘备表达了警告的信息。

而他给家人的书信,多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诫子书》:“贫守穷庐,将复何及!”直接表达了对儿子清心寡欲的修身养德的恳切希望;《诫外生书》:“不免于下流矣。”直接表达了对外甥具有远大理想和博大胸怀,学习先贤品格的诚恳盼望。

(二)论证方法:情理皆备与警戒推理

给刘备的书信、表文采用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如《草庐对》:“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先夸了刘备一番,他的显耀血统和素日修政广纳贤才的贤德,挑起刘备的兴趣,接下来再说具体措施,先守住荆、益险地,和戎、夷交好,采用与孙权联合抗曹的策略,内修朝政后等待时机,天下时局一旦发生变化就亲率军队从关中出击,这样百姓就一定会拥护他。刘备听了比较容易接受。

给家人的书信多采用因果论证法,多是警策告诫。如《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诫外生书》:“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都说出了因放纵轻浮和偏激浮躁而造成的后果,体现了孔明“志存高远、勤学成才、俭以养德、守道不辱”的德育思想,说明了按他“期许”所指出的明路走的重要性。

(三)欲抑先扬与张弛有致

给刘备的书信、表文采用欲抑先扬的辩证方法,在《论黄忠》中,先肯定了刘备任用黄忠的正确性,因黄忠素有名望,但同时提醒了刘备,他的功劳不足以和关羽、马超相提并论,维护内部的团结十分重要。在给家人的书信中,他张弛有致,从容不迫。如《又诫子书》中,“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将酒宴的安排和喝酒的原则,娓娓道来。先讲了宴席上酒的设置,然后说礼节尽到就该退席,最后说饮酒应该是尽兴而不是醉得神志不清。不紧不慢,条理清晰。

三、相异的原因

(一)生活经历

诸葛亮出生在奉儒守官的家庭。他家中有弟兄三人,还有两个姐姐。八岁时父亲去世,叔父诸葛玄就来照顾他们,并且教育他们读书成人。曹操兴兵攻略徐州,诸葛亮的家乡琅邪备受战乱之苦。献帝兴平二年,诸葛玄被袁术任命豫章太守,十二三岁的诸葛亮随叔父迁至豫章郡。十七岁时,叔父病逝,诸葛亮突然失去靠山,他与弟弟商量分析后,决定在襄阳城西的隆中定居。社会局势的动荡对诸葛亮家庭的影响巨大,成年后的他清晰地认识到天下需要大一统,需要一个贤明的君主,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因此他在隆中得刘备知遇后,就尽心力的辅佐,忠心不二。他给刘备的书表中表现的赤诚是由衷的;对子女的慈爱与严恪,也可以从其叔父那里得到启发。

(二)个性品质

首先,诸葛亮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生活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政治黑暗,军阀割据,社会局势混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诸葛亮作为一个读书人,自然会感时伤事。《草庐对》中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尤其体现了他虽然身在山野但心怀天下、人民的精神。

他严谨周至、严于律己。在归责第一次北伐失败原因时,他自认作为一军统帅,他的用人不当也需负重大责任。他上书后主《街亭自贬疏》:“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在疏文中不仅承担了马谡“街亭违命之阙”,也将赵云“箕谷不戒之失”归为己责,请求“自贬三等”作为对自己的惩罚。他家教严格,认为自己的家族后代也应该和他一样,于是直接恳切地对他们进行教导,希望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立德。

(三)身份地位

在政治上,他是刘备“如鱼得水”的肱骨之臣。刘备集团,本就缺少智谋之士,孔明既然出现了就要人尽其材,为刘备的攻、守天下出谋划策。给刘备的书信、表文多为公文,目的是意见得到采纳,同时获得赏识。因此他谨尊公文的书写规定。提建议也是有礼有节,令人信服。

在家庭中,作为一家之长,他给家人的书信,是长辈写给后辈的教导警惕。目的是护其周全,让他们独立成贤,这样以后就算遇到困难也能独自解决。也有利于家族的长期发展。因此他给家人的书信,具有下行文的特点。

文如其人,诸葛亮的忠君之心以及对家人的殷切期盼在其文章中可见一般。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书信、表文和写给家人的书信对我们现代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写作的表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不同的书信风格体现出了诸葛亮多彩的人格魅力,令人惊叹不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论文指导老师:周海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段熙仲,闻旭初.诸葛亮集[M].中华书局,2012.

[2]余明侠.诸葛亮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杨玉春,于鹏飞.诸葛亮《诫子书》中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26-28.

(谈侨 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