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先荣
贵州省平塘县甲茶镇拉豪小学558300
【摘要】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如果能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以讲述生动的小故事,以设置悬念或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拟从导入的作用,原则和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导语 导入艺术 导入方法
数学课导入环节的优劣直接制约了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不好的导入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取得成功的障碍。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导语,确保其合理、适当和有意义,从而能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机、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导入艺术尤为重要。
1.导入的作用
一般说来,数学课的导入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1 激发兴趣,引起学习主动机
上课伊始,小学生还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愉悦之中,注意力很难集中到学习上,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新课,他们很难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状态。
1.2 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和铺垫,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数学知识本身就有其系统,严密的知识体系,不少的新知都在旧知的基础上发生,这些旧知就成为了学生学习新知所必须的基础,从而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策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 能引起学生关注,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在教学新知内容前给学生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各种思想,使其迅速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1.4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主动学习。
2.导入的原则
2.1 兴趣性、启发性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如果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设计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导言,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参与。
2.2 灵活新颖的原则
教学的对象是儿童。教师要利用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灵活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全体学生迅速"到位",这就要求导入的形式新颖、灵活。
2.3 新旧知识互相联接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导入新课时应通过基础训练,复习提高等方式,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这样导入从旧到新过渡连贯自然。
2.4 直观、形象的原则
教师在设计新课的导入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注意直观、形象。可用形象的语言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或展开联想,内化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深入学习新课发展抽象思维奠定基础。
3.导入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笔者在此介绍十种常用方法仅供参考。
3.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是一节新授课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的好与坏会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所以我们切不可忽视复习导入这一环节。在复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既复习旧知识,又孕伏新知识的内容,为新知识的教学打好基础,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先设计一道复习题:"向阳小学五年级有学生100人,其中男生占 ,男生有多少人?"让学生解答后把题中的 换成55%,从而得到与课本上一样的例题,再引导学生把例题与复习题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到解题的方法。这样引入就巧妙地沟通了百分数与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能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 故事开头,导入新课
所谓故事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先讲联系和紧密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聚精会神听故事的同时,进入新课意境,激发学生有目的地探索、使知识与故事完全融为一体,继而在故事的指导下充分理解这节课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先用唐僧师徒四人投宿的动画故事引入:"唐僧住房间的一半,孙悟空住房间一半的一半,沙和尚住房间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猪八戒住房间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猪八戒傻眼了,我住多大的地方呢?"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此时,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及时出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告诉学生我们要帮助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这种新的数"分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分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猜谜方式,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或其他问题上,因此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去引导他们对开始上课的有意注意。如果巧设新颖的猜谜方式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活跃整个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在猜谜的活动中悟出了新课要学"年、月、日"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机,使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协调作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增强教学初的刺激强度。
3.4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应用于生活实际,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于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如果教师只重视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现成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脱离现实,一味地模仿解答这些问题,如此教学将致使学生一遇到实际生活问题就显得毫无头绪,一筹莫展,学生逐渐会对苍白、空乏的数学学习产生无用感、无力感,从而丧失学习动机。因此,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园的周长"一课时,教师指着教室门外的一课大树对学生说"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不锯倒这棵大树,你能知道它的半径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知道个究竟,这时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看谁能准确地算出这棵大树的半径是多少。"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带着问题积极学习新课,当学完了圆的周长公式C=2дr以后,准确地算出大树的半径。由于兴趣浓厚,听课认真,课后又亲自实践,课堂效果很好。
总之,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能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设置适当的悬念或富有感染性的情境等,都会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典型课教学示例》主编:赵启泰王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新育艺术》主编:薛剑刚/湖南人民出版社
[3] 《江西教育》2001年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