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友
(贵州省册亨县秧坝镇民族中心小学 552200)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学生有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内容”。因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惟如此,数学才会被学生所接受,数学才会受学生的欢迎。由此,数学教学应突出“生活数学”,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要让学生不怕数学,不厌烦数学,把它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出课题口语化,学生易于理解
数学中有的术语是不能改变的,但有的却可以改为简单易懂、符合学生的语言特点的。比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初步”这个词既陌生又抽象,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我们不妨把它改成《我认识了乘法》,多么亲切、浅显、活泼。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谈话可以放松精神、激发兴趣,我们理应重视每一节课的课前谈话与导入。例如,曾获全国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的黄爱华老师在上《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让学生带来了不同类型的饮料瓶和酒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标上是否有一个相同的符号,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课堂上按照学生所带来材料的不同先分组讨论,下面是学生收集的酒瓶。
百威啤酒的酒精度是7%。
广州米酒的酒精度是28.5%。
绍兴黄酒的酒精度是15.3%。
这些材料使抽象的“百分数”一下子与学生贴近了许多。这种交流导入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引入自然又贴近生活,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了一种民主、科学、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内容生活化,学生易学易记
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教学手段要活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具设计要形象、科学。总之,要适合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时,用的教具是一块餐巾纸,这是每个学生身边都有的,学生动手做,对折就是长方形;打开就是正方形;对角对折就是三角形。并且让学生动脑动手操作还能怎样折?在活动中趁机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折折玩玩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又自然引出了下文,为学生的学习设置了悬念,从而大大激励了学生的探求激情。
我们还可以把学生经历的事情引入课堂教学。比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在昨天的踢毽子比赛中,第一组6 人总成绩是528 个,第二组7人总成绩是609 个,现在我宣布这次比赛第二组获胜。”随着第二组同学的欢呼声,第一组有学生就说:“老师,第二组的人数比我们多,当然总分要比我们多了,你这样算成绩是不公平的。”我赶紧问到:“那怎样才算公平呢?”……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引出了平均数,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四、解决问题实践化,让学生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即学生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教学的任务就在于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活学活用知识。
比如:学了初步统计,可让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统计一下20分钟内校门口经过的车辆,列表:
1. 那一种多?那一种少?
2. 平均每分钟校门口开过几辆车?
3. 根据调查结果发表感想。
又如,学了《圆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去帮助体育老师布置跑道、蓝球场地等,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还增加了一些社会知识。
只要我们把学生的‘学’放到第一位,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教’与‘学’自然会进入一个和谐、理想的境界,孩子们定会张开双臂欢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