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投稿薪人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448次
  • 评分4
  • 84
  • 0

唐刚志 罗天洪 邓涛 董绍江 徐向阳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学院

摘要:重庆交通大学为满足企业社会需求,探索出一套“校企合作、3+1联合培养”的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为突出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但现阶段校企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模式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联合培养 自主创新人才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近年来相关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很好的产业积聚效应。涌现出了长安、红岩、力帆、隆鑫等多个企业,这些企业正日益成为重庆市汽摩产业增长的强力引擎。

在取得显著发展的同时,现阶段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体现在国内车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国产自主车企有被合资企业挤压边缘化的趋势。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储备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因此,迫切需要高校培养输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创新性技术人才。

本文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探讨我校与长安汽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大学生的培养模式。目的在于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自主创新人才。

一、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自主创新人才

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根据企业实际人才需求,为了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性的将“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式培养”“双导师制”等培养方式引入我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联合我市汽车制造龙头企业长安汽车,探索出一套“校企联合,协同创新”的自主创新人才“3+1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多方资源共享和共赢的模式,为我市汽摩行业培养出一批复合型自主创新人才。

1.校企合作自主创新人才3+1联合培养模式

学校与长安汽车探讨共同制定“学校-长安3+1联合培养”特色方案,依据“通识认知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实践训练-企业联合培养”的顺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专业知识理论,近而熟悉专业技能,理解汽车产品模块化、专业化研发流程,感受企业发展文化与管理体制。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企业培养锻炼,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长安3+1联合培养方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至第四学期的通识认知教学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完成公共课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并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开放性课程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组织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开放日的方式了解企业与行业,与企业共同完成联合培养学生选拔。

第二阶段为第五到第六学期,在该阶段学生完成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课教育。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的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参加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汽车拆装生产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

第三阶段为第七到第八学期,也是联合培养阶段,完成一到两门专业实践课程,学生进入企业实际参与企业生产实习,建立“双导师”制度,由企业选定一位资深工程师作为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导师。并同学校指导导师协商,以企业的研发课题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在“双导师”协同指导下学生完成论文,通过答辩。

2.一年企业联合培养实践

校企联合培养采用“订单式”,根据企业需求,依据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能力和个人意愿选拔联合培养的学生和培养方向。

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基本完成理论学习后,最后一年被安排进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为了保证联合培养学生的质量,由企业、学校、双方导师共同制定实践计划。企业首先安排学生进入研发中心、生产部、质量部等多种工作岗位,以使学生了解生产过程、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对企业生产流程与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此后学生被安排进入拟培养岗位,由企业指导导师指导学生生产实践,期间企业为学生开展汽车知识、企业文化、汽车模块化生产的专题讲座。为了保证培养效果,要求学生撰写工作日志,实践阶段性报告,由企业-学校双方导师共同审阅。

通过学校、企业、学生、导师协商,由企业为学生安排毕业论文课题,企业学校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共同量化学生的实践表现。学校导师到企业参加论文开题、中期检查,把握进度,审核论文质量,共同组织学生答辩。

二、校企联合培养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与长安合作搭建的培养平台上,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实践平台与高层次工作机会。通过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学生巩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对汽车企业和整个产业有一较为全面的认识。联合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突出于同届毕业生,特别是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自主创新意识明显高于其它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反复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促使学生自发的思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联合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在培养期间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而且许多联合培养的学生一毕业后便能独立承担工作,并展现出成为业务骨干的潜力。联合培养实现了学生从大学生到工程师身份转换上的“无缝对接”,联合培养模式正获得更多企业的认可。

三、校企联合培养的不足与建议

1.学生对联合培养企业的认识和自身定位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对联合培养方案不够了解,同时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对联合培养企业也缺乏了解的热情与渠道。使得部分学生“恐惧”去企业,认为去企业不仅辛苦,而且企业理论水平不高,学不到真知识,导致许多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丧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针对这一问题,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要加大联合培养的宣传力度,并且要求学生的学业导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指导学生尽早确定职业规划。同时要更多的邀请企业的管理者和高级工程师来校开展讲座交流,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强化他们对联合培养模式的认识,激发学习的热情,以使更多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入联合培养模式中。

2.校企联合培养与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问题

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企业往往有担心核心技术泄露以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顾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联合培养的积极性。有时企业在权衡风险和得失的基础上,不愿承担联合培养学生的工作。对此,在签订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联合培养协议时,要明确学生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责。学生在进入企业时,还要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以此打消企业的顾虑,调动企业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积极性。

四、结论

我校与长安汽车开展校企合作,“3+1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表明,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在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前提下,激发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促使学生自发的思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校企联合培养为企业培养了更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

唐刚志,(1980-),男,四川人,博士,重庆交通大学讲师,从事车辆工程专业教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雅晖.重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 ,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15-17

[ 2 ] 胡顺东.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J ] . 商业研究,2009(6):116-118

[3]吴夏宁.提升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200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