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社会正义的主题刍议

  • 投稿小庄
  • 更新时间2015-10-19
  • 阅读量434次
  • 评分4
  • 21
  • 0

刘靖琪 安仁县第一中学423班

摘要:本文分析了正义的主题,认为首要主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正义 基本权利 义务

当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提及正义,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达到完全的正义。“正义”这个词广泛地用于各种背景之下,它代表社会中一切善良和美好的方面。人们对于正义的认识也多种多样。在人们心目中正义多少是一个理想化的尺度。

由于正义的规模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它涵盖了太繁杂的内涵,可能是最容易让人联想到正义的个人合法统治的象征。无论怎么说,首先要提及的是,如果法官的裁决符合法律称裁决是我们的公平和公正。不过,假设劳动报酬方法来恢复该规则规定的限制,因此,同时,疾病在工人退后很多年,所以他将不能够得到补偿,而病无疑是在雇佣过程中造成的事实。如果我们觉得对工人的权利要求的否定是不公平的,然后在同时承认这是符合法律规定,我们会说法律本身是不公平的。

本文所关注的是社会正义的正义形式,而不是系统的零散的结构——在尊重而不是单个的结果。因此,法律规定有关工伤就属于这一类。这些规定评估按照正义与不公,与我的中心观点是提供一个框架作出这样的判断。因此我正为社会正义的讨论为主题,或者有时称之为——分配的正义。第一个是司法系统属性。我们可以说,某些现有的制度公正或不公正。我们也可以认为,没有建立系统现在是符合正义的。

系统的回顾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那么,什么是不同的正义?当我们质疑司法的制度,我们正在探索的利益和责任分配制度。目前流行的社交或分配正义是正确的,不合格的,特权和劣势,平等的机会,动力和附件,财富与贫困的不平等。从这个清楚地看到,正义的制度是关于基于系统的重要事实。确定系统不公平是会影响其整体的可接受性。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正义的问题或者不是一个机构,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系统的审查:被认为是某些机构的利益和责任的创造者。因此,不是许多方面导致的利益和责任分配制度可以忽略。当利益和责任的分配是基于制度理论的公平可能有点离题。

例如,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大歌剧的公共补贴。没有哪个国家的最高水平的演出是通过票房收入来维持的,都是通过私人和公共的支持平衡预算的。大歌剧的公共补贴被看作是一项利益和责任的分配计划乍看起来颇有些古怪;因为据此而论就相当于说这一计划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却有利于喜爱歌剧和能够买的起票——当然,也同样有利于歌唱家,乐队演奏人员,和其他工资由公共津贴部分地支付的人们。

举例来说,一个明显的重头戏例子是公共补贴。没有一个国家是通过票房收入为基准,都是通过私人和公共的支持平衡预算的。公共补贴的重头戏被看作是一个利益和责任分配方案看起来很奇怪的;当然,因为这是等同于增加纳税人比较容易,并且可以得到票的计划方面,并且对通过公共补贴部分人支付工资等有帮助。

较为一般的情况是正义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不只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知道,一个教育系统可以从社会方面进行评估。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内容是少得多的机会实现教育资格配给重要。在这方面我要下议论,官僚主义的立场,在中国古代和现代英国社会没有不同,都是基于考试进行补缺,考试内容几乎没有义务相关的知识。麦考利坚称印度公务员就业应该基于能力如果你可以使用希腊语和拉丁语写作,他认为这是最好的方式的一般能力测试。如果将来与切诺基人技能作为评估标准,然后同样会做得很好:那些熟练模仿切诺基模型无疑是最合格的候选人高管职位。

综上所述,许多不同的事情被说成是公正或不公正的,法律,法规,社会制度不仅如此,多种特殊的行为,包括决策,判断和指责。因此,我们说,人们的态度和有气质的人本身。然而,本文研究了社会正义。对于我们来说,正义在此的首要主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睿. 宪法中土地所有权条款的正当性基础——基于社会正义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02:90-100

[2]魏治勋. “中国梦”与中国的社会正义论[J]. 法学论坛,2013,04:37-48

[3]叶航. 公共合作中的社会困境与社会正义——基于计算机仿真的经济学跨学科研究[J]. 经济研究,2012,08:132-145

[4]邓正来. “社会正义”的拟人化谬误及其危害——哈耶克正义理论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04:63-68

[5]吴翠丽,李佳. 基于批判的超越: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理论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2:106-113+160

[6]何蓉. 中国历史上的“均”与社会正义观[J]. 社会学研究,2014,05:140-1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