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师要为学生铺设创新发展的锦绣之路

  • 投稿灵活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50次
  • 评分4
  • 58
  • 0

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 万齐红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114-0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为学生铺设一条创新发展的锦绣之路。

一、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本该属于学生,开放、民主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必须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创造性地参与,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课堂才会成为生命的、灵动性的课堂。

1.改变教学空间,让学生“从心所欲”。近两年来,我校(此处指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下文同)创建优质化学校,实行“探究·分享”教学模式,课堂变化巨大。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笔者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每个小组一般为四人左右,采取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促使学生自由发展、共同提高。

2012年11月笔者在江西参加《第二届全国区域高峰论坛》活动,在芦溪外国语学校参观时,观摩了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在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课堂就成为了学生的舞台,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每个小组轮流来到展板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学习结果,或表演、或辩论、或游戏、或讲解,其他同学或倾听、或提问、或补充、或纠正。这样的课堂没有教师的呵斥、监督,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泯然于学生之中,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感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用心灵、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

2.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尽情吐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广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来获得学生的信赖、赞赏。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教师的教学有如春风化雨,芝兰入室一般,让学生潜移默化,茁壮成长。此外,教师还要用激情来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表达,笔者从不居高临下,而是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给学生信任的眼光,给学生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以宽松、愉悦的心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奇思妙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儿童的天性就是对所要认识的事物充满着好奇与幻想。在课堂上,开放的情境、大量的信息、不唯一的答案,都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在课堂上乐于表达,从而使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习《倒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什么是互为倒数,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猜数活动环节,要求同桌之间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另一名学生马上猜出这个数的倒数。开始时,学生只说出了分子和分母互相颠倒的类型,为此,笔者积极营造活动氛围,引导“两个数的乘积为1”才是倒数的本质特征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即时说出了小数乘小数、分数乘带分数、小数乘分数等类型的倒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自主探究,把权力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面对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向更开放、更多元的模式发展。教师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探究问题才会更加深入、持久。

1.巧妙引导,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具体的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使课的开始先声夺人。”例如,笔者在教《认识钟表》时,就先给学生展示各种钟表,并提问:“看到这些钟表,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兴趣盎然,许多有价值的问题随之而出:“钟表上的长针和短针各表示什么?”“又是怎么走的?”“有的钟表上没有数字,为什么可以一下子看出时间?”等等,笔者通过妙引巧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学生的感知从浅表的生活经验上升到了抽象的数学认知,为其今后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过程,不是结果。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体验过程,把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既有个别学生的真知灼见,又有集体智慧的结晶。如县骨干教师周小艳在教学活动月讲授的《鸡兔同笼》,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求得鸡兔各有多少只。这时,教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教师没有一味“淋漓尽致”地讲解,而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进行探究。这时,全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充满兴奋而富有挑战的问题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后来,在全班展示交流时,学生列举了另外的三种方法。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学习本身就是社会交往,有合作的因素存在。对于创新而言,合作便是必不可少的。当今重大的科技发明无一不是高度合作的结晶。在教学中,把学习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展示的平台,又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放手实践,把发展留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享受群体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圆锥的认识》时,笔者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在“辨”中学,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和用数学,从而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上将“双基”发展为“四基”,即从原来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到强调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而“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正是针对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小学生开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追求、有思想的现代人。因此,教师要尽力为学生铺设一条创新发展的锦绣之路,而这正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