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原因及建议

  • 投稿江湖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82次
  • 评分4
  • 94
  • 0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许碧霞

【摘 要】高一新生在初入高中学习时,由于环境和高中数学初中数学的差异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等造成高一数学学习困难,这些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关注和帮助,会影响学生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文章将从分析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困难现象的原因入手,为改善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提供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适应性问题;归因;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39-01

数学学习适应是指学习者在应对有困难的数学学习新阶段时,在自身努力和他人引导与配合下,通过改进自己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克服学习焦虑、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兴趣缺失等问题,达到在学业上比较顺利,具有自己满意的表现,心情比较愉悦,有继续学习的兴趣等状态。在对一些高中教师的访谈中,他们表示目前很多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学习时出现了学习适应困难的现象,而对数学学习的适应困难是最为典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般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表现为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课后习题完成质量低,学习效率低下,数学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下降。

一、高一数学学习适应问题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习方法和习惯。相比于初中,高一数学概念抽象,逻辑性强,变量参数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要适应这一变化,学生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必须做相应调整,但是很多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由于对高中数学的认识不足,在态度上没有予以重视,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跟进,上课时不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转化的学习,无法领悟和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相通之处,造成对数学知识的强记、死记,导致记忆负担,认为数学是枯燥、繁杂的,进而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2)学习动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持有学习是为了获得高分,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的观念。诚然,这样的观念本身不是错的,但是这种片面的认识是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最本真的认识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无奖励组在最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趣。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由这个故事可知,如果学生将考取高分作为数学学习的目的,那么这种动机可能会让他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能被高中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难以真正对其产生兴趣,且这种考取高分的外部动机容易使个体在遇到困难的学习任务时对其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是习得性无助。

(3)不良的归因。很多学生在遭受数学学习挫折时,容易将其归结为运气不好和智力低下等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方式严重打击了自己的学习信心,不利于后续的学习。另外,一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会给学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有时教师认为女生学习理科科目的能力较弱,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男女生分别对待,这就会导致某些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进而放弃学习。

2.初高中数学知识差异及高考的指挥作用。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性、计算的复杂和灵活性、逻辑的严密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数学教材致力于使高中数学通俗易懂、精简优化,所以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其实阅读起来难度并不大。但由于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是依据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来决定其是否被大学所录取的,因此,高考这个指挥棒也使得高中数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很多学生背负巨大的学习压力。

3.教师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目的的认识。很多教师视学习为获取好成绩的手段,且在日常课堂中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思想传达给学生。教师这种不正确的学习目的观也影响着学生的学科兴趣,任何的课堂行为都围绕高考的氛围加重了学生的无力感,使之对学习产生厌恶。

(2)错误的归因引导。笔者在进入高一学习时,所在班级是全年级最好的班,在这样的班上学习,笔者常常感到十分困惑。因为在这个班级,其实很多学生都存在偏科的现象,但所有的任课教师给我们的定位就是我们是好学生,我们的基础都很好,不需要教师做细致的讲解。当我们的测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将原因更多地归结为我们不重视、不努力,或者是失误、试卷难度过高等原因。当然,这只是一例,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教师由于错误的归因导致不能准确认识学生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学方法。首先,高中的数学教学任务重,课时安排的灵活性不高。一些费时、费力的研究性学习无法开展。为了达成教学任务,节省时间,很多教师对讲授法更为青睐。其次,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于上课听老师讲、做笔记,课后做练习的方式,他们往往懒于思考,即便思考,其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迫使很多教师在各种尝试之后还是以讲授为主。而这样的课堂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感到十分疲惫,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的效果自然也不佳。

二、对策

1.做好归因,树立信心。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归因引导,不应将学生不理想的成绩归结为智力和天赋等不可控的因素。同时,还应坚持归因合理,解释可信的原则,否则就得不到学生的认同。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多给予鼓励和方法的支持、引导,多给予学生肯定,但要注意鼓励的方式,不要参杂过多不自然的特殊照顾,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

2.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类比,注意知识的连贯性、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减少学生的记忆负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中数学不仅要注重思维和推理的严密性,还要注重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3.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尽管高考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但不能让高考成为捆绑学生和教师的枷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获得发展,任何形态的教育和社会环境都不应凌驾于这个主旨之上。

4.改进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讲解各种数学知识,尽管这样的方法教授可以使学生接收到的知识更具系统性,但这就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一味地通过教师来接收知识是十分被动和低效的。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此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杜郎口中学的“10+35”教学模式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敢于让学生去自己学习,教师的教并没有取代学生的学,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也是值得各个学校学习和借鉴的。

5.理清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由于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与高中存在严重的脱节。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应加大难度,提高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此外,很多高中生认为高中数学没有用处,超出了自己生活的实际应用。对此,笔者认为,虽然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紧密,且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但是,数学这个学科发展至今,很多数学知识已不依赖于我们所熟知的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其体系越来越复杂。对于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但又应该意识到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