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号”脉数学课堂,培养符号意识

  • 投稿尚诚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98次
  • 评分4
  • 30
  • 0

文/洪背清

【摘要】《标准(2011年版)》把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指出:“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创设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渗透符号化思想?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数学符号;符号意识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是数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标准化的数学符号使人们便于逻辑论证和思维交流,也使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便于进行数学交流。面对一个普通的数学定律:(a+b)×c=ac+bc,只要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无论他来自地球的何方,都会知道它所表示的意义,这就是数学符号的魅力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一、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

人们常说:“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到使用符号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带领学生逐步走进符号化的数学世界。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吴正宪老师把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吴老师抓住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单刀直入:“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左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出:“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心中的“一半”,并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地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其中一位同学说:“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伴随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温和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引领下,经历了分数模型的建构过程,同时,感受到数学符号的魅力,学习成了一泓源头活水。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富有趣味性,或调动各种感官刺激学生,或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字母表示数》,是一堂符号意识强烈的课,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概括性,初步学会用代数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课始,创设“我最会猜”的情境。老师出示一个黑盒子,里面放有若干块橡皮,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瞎猜数量,老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谁能用一个确定的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

课上,再创“猜年龄”的情境。通过交流,学生明白:“当**同学1岁时,老师25岁?”、“当**同学2岁时,老师26岁?”……“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这是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用x+24表示老师的年龄。看来,符号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学生的符号意识进一步加强了。

课末,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哪些可以用字母表示?以此搭建新旧桥梁,在旧知温故情境中,再次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

正如教育家魏书生所言:“心灵的大门不易叩开,可一旦叩开了,走入了学生的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开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三、问题探究,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课标》指出:符号意识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征、转换、运算和推理,切实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北师大版第五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教学,学生在解决配菜问题时,经历了一荤两素、两荤两素、两荤三素的搭配过程,在指导学生明确有序搭配思路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简言之,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出现的必然性,同时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优越。当然,学生的符号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总结。相信,老师们用心地研究与积累,定能使得学生的符号意识不断提高,从而丰富数学素养水平,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作者单位: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