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的要素整合

  • 投稿diba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86次
  • 评分4
  • 44
  • 0

浙江义乌市苏溪镇第一小学(322000) 楼向东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充分说明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领域的开放性和学习目的的综合性。课标将“综合性学习”单列(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分段阐述),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而有力地摒弃了“课堂为中心、课文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端正了作文教学沿着“课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学科间沟通”的前进方向,为整合小学作文教学要素,建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

一、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大作文”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一体化的大作文课堂

1.整合习作素材,建立相对稳定的题材体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就是说,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资源。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各具神韵。学校、家庭、社区是语文学习的摇篮,图书报刊、影视作品、网络热文是语文学习的宝库。开发写作资源,整合习作素材,有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题材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一体化的作文大课堂。一是整合节假日(传统民族节日、寒暑假等)题材,指导学生感悟生活,组织学生习作;二是整合学生和社会的重大活动事件题材(如校运会、艺术节、开学典礼、并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三是整合人际交往题材,让学生感悟同学、教师、父母、长辈、邻居、朋友的人文关怀;四是整合环境题材,让学生在校园街景、书亭小屋、飞禽走兽、风花雪月、高山流水、花木虫鸟等自然环境中感受美的存在;五是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生活、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进行心理行为、思维能力题材训练,从而引起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与人为善,探索美的灵魂。

2.整合习作活动,构建主题、个性鲜明的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据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整合其习作活动,认真审视、探索“儿童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并能创造和享受文明生活的新生代,促进儿童将来有质量地生活。整合习作活动时,应凸现主题和个性鲜明的实践活动:“儿童与社会”——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儿童与自然”——自然和谐的生活;“儿童与健康”——健康、安全的生活;“儿童与科学”——求真、探究、有创意的生活;“儿童与艺术”——感受、欣赏、崇尚美的生活;“儿童与文明”——文明、雅致的生活;“儿童与自我”——愉快、积极、自信、自主的生活,从而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与生命,指导学生写作出富有鲜明时代精神、积极向前向上的作品。

(二)树立“整体作文”观,强化低、中、高年级教学一体化的作文新思路

1.明确“有机整体”与“部分”的密切联系

黑格尔在解释什么是“有机体”时说:“有机体的官能和肢体并不能仅视作有机体的各部分,惟有在它们的统一里,它们才是它们那样,它们对那有机体的统一体互有影响,部分之间如果有协同作用,整体就可能大于部分之和,而不仅是各部分的相加……”(黑格尔《自然哲学》)。“口语交际”“阅读”“写话”“习作”正是新教材一贯九年、学生学贯一生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整合,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2.“口语交际”与“习作”(写话)的整合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情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我说你听、你说我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语言活动。在交际过程中,不仅要察言观色,倾听领会,还要准确判断,快速反应,适时接话,恰当表达,因此口语交际是一个人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的综合表现。从其表达内容上看,就是“我口说我心,我口说我见(闻),我口说我想”;而“习作”(写话)从其表达内容上看也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因此,“口语交际”与“习作”(写话)的整合重点:一是训练内容上必须加以整合;二是着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上。

3.“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整合

“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整合是树立“整体作文”观,强化低、中、高作文教学一体化新思路的“重中之重”。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除了对其生活直接感悟、体验外,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必须把“习作”教学融入“阅读”教学,渗透“阅读”教学之中。现代教育家们强调人性的完善,强调人应该参与感情活动,因为感情活动更为天然,更诉诸直觉,个性可以密切介入。因此,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体验情感、感受形象、触摸语言,是一切理解、探究的基础。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所吸收和积累。这正是“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整合的关键。

(三) 树立“学科作文”观,建立多学科立体互通的作文绿色通道

1.寻求、挖掘学科中的习作素材

小学“思品”“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学生习作素材。例如,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风筝飞上天”,是在搜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审美趣味的。显然,那样的一些活动同时也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观察,动手、动脑的亲身操作、体验,催生了写作动机的萌发,也为写作内容奠定了有话可说、真心倾吐的基础。又如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难忘的校园生活”“园丁赞歌”“我为校园添光彩”,哪一课都极易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涟漪,引发学生对校园生活丰富的感怀。特别是教师从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增进了对教师高尚的育人精神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表达心情、倾吐思绪的欲望。

2.从其他学科教学中汲取作文之法

语文教师要注意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其与语文学习可能的关联、潜在的语文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一科多识”,将其他学科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语文学科中来,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例如,社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中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等等,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如何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对于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具有突出的成效,这正好与作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不谋而合,对作文教学是很有助力的。

二、小学作文教学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整合除必须贯彻上述要求外,还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把握整合要素,找准整合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标,把握好学生习作与学生生活、口语交际与“习作”(写话)、“阅读”与“习作”、学科习作素材与作文教学指导等要素整合的内在联系,找准整合切入点。这是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关键。

2.整合不是“课标”的随意“拔高”

整合必须以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大语文”“大作文”观,整合的目的不是对“课标”的随意“拔高”,而是科学地将“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前后渗透、逐步相融,使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3.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习作和感悟

整合的原则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加情感活动,多让学生自身感悟;整合的重点应放在素材、题材上,以拓宽学生习作范围,丰富习作内容,激发习作兴趣,表达真情实感。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