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春梅
【摘 要】本文从小学作文千篇一律“雷同文”成因说起,从七个层面阐述了雷同文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作文;价值;雷同文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宜乐观,尤其我们农村,学生不愿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教师觉得作文难教,或教了效果不明显。学生作文没有情感(不写真人真事真感受),没有态度(对作文不感兴趣),没有价值观(唯作文而作文,不是为了交流)。特别是“雷同文”现象尤为明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作文教学这种尴尬的局面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雷同文”现象不容忽视
小学活动作文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为基础,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并提升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技法指导,最后形成文字。因为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学生能结合活动内容写出许多优秀的文章,所以倍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出现了大量的“雷同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千篇一律。这个“雷同”无外乎有两层意思:首先是文章的内容相同,都是写的同一活动内容;其次是写的活动过程相同,甚至有许多学生的遣词用句也相同。因此又遭到很多老师的质疑。
二、“雷同文”现象价值取向
关于作文的千篇一律,我觉得这恰是作文教学的必然、基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首先,小学生作文要让学生“易于写,乐于写”是新课标的要求。活动作文因学生积极参与,感悟,有内容可写而易于写,因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而乐于写。只有学生易写乐写就符合新课标,并没有指出不可以写相同的内容。汶川大地震那么多记者,不都是写的同一个内容吗?
其次,从教学本身来看,教学就是千篇一律的教育。如古人都背诵同样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词,而却创作出如此多的佳作;都背大对小,高山对小河,更创作出千古绝唱的佳联。我们现在不也正是在教千篇一律的课文、千篇一律词语吗?数学也都在做千篇一律的习题。也就是说,千篇一律正是教学的启蒙教育。基础是什么?正是这些千篇一律的东西,让我们的学习者在这千篇一律的道路上,形成技能、拓展能力,然后去广泛地适应于生活,运用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而不出偏差。其他学科都可以这么做,为什么作文教学就不可以呢?
千篇一律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就是训练学生怎样把一件事说清楚。我相信写过文章的人都有同样的一个感受:有时真的很难把一件事说清楚。能够说清一件事就说明你的写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形成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和能力。千篇一律的作文教学正是学生形成写作技能技巧的基础。
其三,从作文指导的有效性来看,用同样的活动作指导的载体最有效。如果“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全班50人就写50个事件,请问你怎么指导。一个学生写在海边玩得很开心,一个说妈妈生病了去帮妈妈做事最有意义,你具体指导一个吧,结果就耽搁了49人的时间。而活动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的共同经历,指导一个,受益一群。如果是这样的作文指导,学生们绝不会厌倦写作。
活动作文还通过相同的活动,培养学生捕捉事件的能力。如何抓点,如何突出中心,什么地方要详写,什么地方要略写。同样的活动,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参与者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感受,也就有不同的中心,不同的详略。专业的记者做的不就是这样一件事吗?如果一件事情只能一人写的,汶川地震后要这么多记者干吗?干吗还有存在记者招待会呢,不如改为记者一对一得了。
其四,从小学作文的定性来看,小学作文教育的是习作教学,这个词用得很准。“习题”就是练习做题,类推“习作”就应该是练习写文,学会把一件事表达清楚,并在其间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说明习作就是要学生通过练习,形成作文技能,进而创造出优美的文章。“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我很难想象,一个连基本的活动事例都表述不清的人,能创作出优美的文章来。技能从千篇一律的练习中来。不然,作文为什么在小学定性为习作,而到中学又定性为写作呢?这是巧合还是课标的用意?
其五,从写作的目的来看,写作教育是满足人们日后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不是培养文学家。也就是说,只要学生有了能把一件事说清楚的技能,就足以满足孩子们今后的工作需要。
工作中的应用文大都是叙事性的。如总结、计划等都只要能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不要太多的创新。计划就是准备做什么事,总结就是做了什么事,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没有一项是要创新,要捏造事实,要说虚话假话的,更不需要去创设一个什么情景。如果说一个计划,在开头来一段叙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阳光明媚,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坐在我工作了十年的椅子上,写下了我宏伟的计划。”别人准说你脑子有问题。或者写总结时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上午,雪簌簌地下着,寒风一个劲儿地刮着,是否在挑战我们写总结人的心。但无论天有多冷,地有多冻,而我的办公室里却是春意盎然,因为我在总结我一年来的工作”等,人家不笑掉大牙才怪!
其六,活动作文做的是用公共的活动写出不同的感受,学会抓不同的点。而传统作文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特经历,诸如朱自清的独自一人去荷塘,他的父亲跨过栅栏去买桔子。其实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内在相同点:就是要有捕捉生活细节的技能。如果连一个被提醒了有意注意,并进行实际指导了的活动细节,他都没有办法去捕捉,哪里有技能去捕捉生活细节呢?有人说:“我们只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和习惯。”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其自己身边,这个习惯和能力如何培养起?虚空的说教只能是废话。活动作文训练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此以外,同样的活动还有着不同的选材,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抓重点,抓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般来说有两个选材角度:一是以活动的形式为素材,即写活动的过程及活动的启示,且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选材重点;二是以活动的内容为素材,即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如“100%与0的差距”一课,用100%代表成功,用0代表失败,问成功与失败的差距有多大?生答:“1”,于是老师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成功与失败的差距演算到0.01。就这样的一个活动,有的学生就写整个演算过程及得到的启示;有的学生从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大与小的对比来选材;有的从成败的大与小的联想来选材;有的从成与败的对立统一的角度来选材等等。
总之,活动作文的千篇一律,对于学生是有效的,是实际的,是写作技能训练的基础。它是书法的临帖阶段,是绘画的素描,是数学的加减乘除,是学生学习的必经之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19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