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写作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各类考试逐渐增多的一种写作,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话题作文的三个写作方法,供大家探讨。
一、打开思路的方法
话题作文打开思路的关键是运用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构思作文时,应尽量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宇宙空间,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可以由某人某事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由一种事理推想到其他事理。其关键是要找到相关点和相似点。可以联想与该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寓言漫画、新闻报道以及影视专题节目,要注意话题中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否则就成了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比如话题“路”,可以由实际的“道路”联想到人生之路,进而联想到人类发展之路,文章的立意就深刻了。
其次以想象的方式打开思路。想象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如话题“尊重人才”,可以根据想象写古今两幕戏剧,对人才由轻视到重视的变化进行展现,表现“现代社会人才得到尊重”的主题。
再次以发散思维的方式打开思路。以某个中心作为思维的起点,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结合自己的所学、所历、所闻、所想、所感去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常用的方法是逆向思维,也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向相反的方向思考,从而拓宽写作思路。如“弄斧必到班门”、“无事也登三宝殿”。
二、巧用问题的方法
提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提醒思考。在恰当的地方运用问题,或给出答案,或仅留问题……能够达到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效果。
一是追问思考。有篇题为“蚂蚁”的作文,细致地描述了一群蚂蚁齐心协力战胜比自己大几十倍的菜青虫的战斗过程后,在文章结尾处,作者用议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心想: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战胜比它们大得多的菜青虫呢?那是因为它们齐心协力,顽强战斗。这对我们不是很有启发吗?”作者用设问和反问的句式进行议论,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问题,发人深思,突出了中心。
二是不同内容之间的过渡。例如:有一篇文章,上一段写了广州的冬天,下段要写上海,就用设问句过渡:“广州的冬天是这样,上海呢?”非常自然,效果不错。
三是使文章结构完整。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首尾呼应,再次提示中心,使全文显得很稳重。如“书——思想的精灵”一文,开头提出问题:“谁能慰藉黛玉孤独的心灵,谁在监牢里照亮司马迁的思想?”后文撇开问题不谈,直接写书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结尾回答:“书能给黛玉心灵的慰藉,能照亮监牢中的司马迁思想——书是人类思想的精灵。”全文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三、结构文章的方法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观。这是文章形式的主心骨。注意合理安排结构,要点有三:
第一,结构要完整。例如记叙文,写了一件事的开关和结尾,而最重要的中间的过程却写丢了;又如写议论文,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而最主要的“分析问题”却给写丢了,这都是结构的不完整。如“规则伴我行”一文,只交代了了解规则重要性前后的变化,却把“伴”——改变的过程这一主体部分丢掉了,这是重大的失误。作文时应该前因后果写清楚,突出重点。
第二,层次要清楚。一篇文章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写议论文,要求论证层次要清晰,可以借助“首先”、“其次”、“最后”等词,也可以不写这些词,但将层次关系蕴涵在文章中;写记叙文,就要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进行层次上的安排。如“友谊之歌”、作者借助“风来了”、“下雨了”、“雨过天晴”几个小标题提示一次“风波”的全过程,匠心独运。
第三,要勾连照应。首尾照应,前后一致。文章段落之间应该有过渡和照应,显得文意贯通、浑然一体,这是一篇好文章的标志。如从观察蚂蚁搬家中得到“团结力量大”的启示,下文转入对团结的论述,可用过渡句:“动物世界如此,人类世界又如何呢?”自然进行过渡。
写作之前做好“布局谋篇”的工作,成文才不会出现结构方面大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列写作提纲,哪怕寥寥几笔,也可做到心中有数。
作文是艺术,只要我们用“心”去写作,一定能够写出优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