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六大解放”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 投稿零号
  • 更新时间2017-10-31
  • 阅读量422次
  • 评分4
  • 77
  • 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他认为,教育者要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发现儿童的力量,发掘儿童的创造力。[1]

新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笔者认为,陶行知“六大解放”理念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不谋而合的,前者是方式方法,后者是发展目标。核心素养是否有效具备,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

基于长时间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笔者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面也尝试研究运用了“六大解放”。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

“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陶行知这句话,形象地解释识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精神的裹头布”使教师机械地指导学生记忆字形结构,学生不敢逾越雷池半步。而“撕掉”后则大快人心,意指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多角度理解。

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实心点,请小朋友猜是什么字。学生七嘴八舌地讲着自己的猜测。有一位小朋友犹豫地回答:“是‘钉’。”我问他怎么猜的,他说,他是从上面看的。的确,这是“钉”字。起初,人们的认识非常主观,从上面俯视,“钉”是个实心点;后来,人们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学会从侧面观察,变成了“丁”;接着,人们造的字越来越多,为了区分,加上了金字旁,变成了“钉”。虽然只是一个字,却蕴含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历程。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启发了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解放头脑,撕掉“裹头布”的束缚。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个知识点,教师讲了无数遍,但学生的印象却不深刻。这时候,如果教师能洞察学生的内心,只是一次“自己动手”,便深深烙印在记忆中。

一次,我偶然读到一篇文章《积少成多——并列和重叠式的会意字》[2],觉得很有意思,并且正好教到品字形的字,就“拿来主义”了。我先带学生回顾了一些字,然后以“品”字为例,让他们大胆地进行组合,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了。

这堂课,我们总结归纳了好几组字:

关于动物的,犇bēn(意:逃跑),猋biāo(意:奔跑),骉piāo(意:许多马跑的样子);

关于人体的,孨zhuǎn(意:可怜),掱pá(意:小偷),惢suǒ(意:疑虑);

关于天文地理、自然物质的,鑫、森、淼、焱、垚……

陶行知说:“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解放双手,就是解放学生敢想、敢干的勇气。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创造的起点。教师有责任解放儿童的眼睛,帮助他们把眼睛擦得更亮。“解放眼睛”归根结底,就是解放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喜爱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只有亲眼所见,才会心有所感,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次,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总是混淆“狠”和“狼”。这两个字,字形相似,区别在于一个点。常言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词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被理解。因此,我范读课文,故意把“恶狠狠”读成了“恶狼狼”,学生哄堂大笑,我随之请求帮助。学生帮我认识“狠”和“狼”的字型,强调了“狼”多一“点”,这个点就是狼的头,写的时候可以写重一点。我恍然大悟,保证从此再也不闹笑话了。把“点”塞给学生看,他们一定不看;如果解放儿童的双眼,他们就会愿意观察、乐于发现。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

“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陶行知这样阐述解放儿童的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学生在课堂上突如其来的提问、插嘴,老师不可随意用纪律压制,否则积极思维的学生会变少。

一次,我在给学生读一篇童话时,遇到生字“挠痒痒”的“挠”字,板书在黑板上,问小朋友怎么记住它。一位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生小声嘀咕:“我,就记不住。”我安慰了他,并鼓励大家一起想办法。

“你记‘跷跷板’,换掉足字旁。”

“我们是用‘手’挠痒痒的。”

“还有小猫‘绕毛线’,换掉绞丝旁。”

……

我把字和拼音写在黑板上,学生发现字的右边都是“尧”,都有韵母“ao”。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形声字,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还表扬了他们能联系新旧知识学习。要创造,就要解放儿童的嘴,老师要鼓励他们大胆问、大胆说。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不能把他们约束在学校。带他们走进大自然,接触青山、绿水,体会日月星辰、花鸟鱼虫的美好;带他们走近社会,认识三教九流、士农工商,向知识发问,向自由发问。眼界决定境界,见识多了就知道自己的匮乏,才能唤起探索的愿望。

清明假期,为增大学生的识字量,我鼓励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商场、单位,收集各行各类的广告语,节后交流。他们收集了很多:

“小身材,大味道。——好时巧克力”

“不怕你跟着我,就怕你跟丢了。——VOLVO汽车”

“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公园”

……

学生讲述发现广告语的过程,在实践中享受春光的美好,认识世界的广阔和奇妙。这样的作业,解放儿童的空间,给予他们广阔的天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老师和家长都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白天由老师督促学习,夜晚由家长监督作业,周末还得去各种艺术班、提高班。赶学和赶路一样,把一路的风景都赶掉了。我们应该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上学期,考虑到寒假假期较短,我只布置了一项语文作业:走出家门,完成一份语文小报。从收上来的作品看,惊喜超过了预期:有的学生走进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度过“博物馆的奇妙之夜”;有的学生北上哈尔滨,感受北国的灯火辉煌;有的学生南下热带国家,享受海浪亲吻脚丫的快乐;有的学生回到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火煮饭,做包子、捏水饺,体会浓浓的年味儿……他们写着一路的快乐。大胆地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这些从生活而来的“文化”,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这就是陶行知“六大解放”在笔者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归根结底就是解放教师的思想,把儿童当作真正的人。教师要融入儿童的生活中,发现儿童的力量,发掘儿童的创造力,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儿童,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注释: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陈炜湛.古文字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