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寻找适合儿童的习作——我和活动作文30年

  • 投稿heal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58次
  • 评分4
  • 19
  • 0

张化万

活动作文的缘由

1982年我第次教三年级,看到那么多聪明可爱的孩子在作文课中咬笔杆、发呆、焦虑与痛苦,迫于无奈我开始新的尝试,试验着上“玩玩说说”课,把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玩“自画像”“盲人摸象”“斗鸡”“吹鸡毛”……下子原本枯燥的文字技巧的训练,竟变成唤醒儿童天性的快乐的习作。受孩子们习作快乐情绪的感染,我坚持实验研究两年,试着把实践探索变成文字投寄出去。不仅在国内小语界很有影响力的《教学月刊·小学版》1984年第4期上发表了,还给我的文章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标题《“玩玩说说”——作文新课型探索》。

从那以后我满怀着激情和使命,一直往前走着,用实践丰富着活动作文。从1982年单一的“玩玩说说”的“捏鸡蛋”等游戏作文发端,到“神奇的纸桥”等科学小实验作文;从1991年《吹鸡毛》《50十50=?》等一批教学录像进入《张化万习作教学专辑》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礼物,到1991年执教的科学小实验习作《烧不破的手帕》被《人民教育》等7家杂志评为教学设计一等奖,课题进入浙江省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从新世纪课程改革执教的《摔鸡蛋的学问》在天津全国小语会的习作教学研究会上引起人们热议,到2003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张化万小学语文教学40周年研究会》上《我发现》《心的建议》引起热烈反响;从《乒乓打架》《保护鸡蛋》《新年贺卡》等批活动作文教学光盘进入《中国名师张化万小学语文教学专辑》,到省内外的一些学者开始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研究分析;从“吃西瓜…保护鸡蛋”的儿童生活作文,到深入学生社区生活,去大街小巷查找错别字,探访敬爱的老师的综合系列活动作文……

这30多年,我和学员们通过无数次艰苦跋涉的探索实践,跌宕起伏的坚持与反思跟进,才慢慢寻找到今天受到教师与学生欢迎、充满生机而又问题不断的活动作文。

这30多年,是杭州市天长小学著名的小学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李承龙引领着我;是特级教师罗云仙、杨明明、曹晓虹、王莺、俞国娣、虞大明等一大批人帮助着我;是杜威的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解放儿童的思想、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列昂杰夫的活动理论召唤着我;是杨再隋、吴立岗、刘力、汪潮等国内 流的专家教授点拨着我。这30多年,是天长小学“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鼓舞着我,是天长小学民主自由争鸣的文化厚泽了我,是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帮助了我。

30多年的实践探索终于让我们明白,传统习作教学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习作是师本作文而不是生本作文。我们煞费苦心地在寻找适合习作的儿童,而不是寻找适合儿童的习作。我们公开和内隐的最根本的假设是学生不会习作,他们的习作是完全需要我们教的。我们千辛万苦在寻找的不是如何唤醒儿童对习作的需要,激发儿童习作表达的欲望、运用的意识,而只是站在教的角度期盼一种习作教学序列,能够分门别类、分期分批按照所谓的科学教学的序列进行教学灌输,让学生学会系统的写作技巧,提高习作水平。

习作是什么?不是创作,是练笔,更是儿童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们成长发展的记录和证明。习作是儿童生活、情感、思维、语言的 个活着的整体,不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句子、段落的表达训练。从根本上说习作不可能条分缕析、清晰科学地一点点分别地教和操练的。习作呈现在儿童面前的是 个情感的、生活的、语言的整体。小学生习作要成功只有全身心地、自然地投入到习作中去,把习作当作是自己的一种学习生活,当作是自己的一种情感抒发,当作是自己的种思想表达,当作是自己的一种思维与语言的倾吐。只有这样习作才能够说是生本习作,才会从根本上具有勃勃的生机。

30多年千百度的探寻,终于找到活动作文——它鼓励学生以课堂内外各种活动的经历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学习生活,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并提升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从而使习作成为学生主动倾吐情感、学习个性化表达、融入社会、提升多方面能力的一个过程。它是开放的习作教学观与教学模式。

我认识的活动作文不是从理论家的书斋中走出来的,也不是舶来品。它是生长在中国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产物。

它从诞生就是为了儿童而存在的。活动作文的教学设计系统、课堂教学系统、教学评价系统都服从和服务于小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存在。

活动作文的内涵

一、活动的界定、特点与分类

1.“活动”的界定

中国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家朱作仁先生认为:活动,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影响周围环境的过程。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一切活动都是社会的活动,包括游戏、学习、社交、劳动等等。……(朱作仁,《教育辞典》“活动”544,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

苏联教育家列昂杰夫所说:“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是通过内隐与外显活动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的。”(列昂杰夫1975年《活动·意识·个性》)巴拉诺夫更断言“活动之外不存在发展”。(巴拉诺夫等1976年《教育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显然是生成与发展主体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主导因素。“活动过程是主体自主的,主体态度不仅自觉,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自己的行动步骤,经历着情感的体验,始终处于积极追求中,关注行为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最富有发展意义的活动。”活动作文以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组织作文教学,这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发展的潜能。

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建设性的过程。”活动作文的“活动”就是学生“主动建设性的过程”。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为实现某种交际(理解和表达)需要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从中学习语文。活动能激发学生了解、感知、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加深对交往对象的体验和感悟,促进交际表达成为学生内在的积极需求,这样的语文学习不再是被动的灌输与塑造,而是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发展的过程。

活动作文的“活动”承担的是全面核心的教育教学任务。它是活动作文教学的主线,而不仅仅是 个环节,更不只是营造气氛的开头;它是师生、生生和活动多向互动碰撞的过程,学生不只是活动的被动裹挟的对象,更不是毫不相干的看客;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习作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主要凭借;它是撬动习作四个支点(欲望、内容、构思、表达)的路由器,而不只是学生观察的对象,获取的习作素材:它的功能是全面的,不仅能促进学生习作的顺利成功,还让教师真切地感受习作教育教学的快乐与幸福。

2.活动作文的特点

小学活动作文以“活动”为平台,以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为依托,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习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习作能力,使学生乐于习作。它鼓励学生以各种亲身经历的活动为基础,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探索和发现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记录和表现生活的一种教学模式。

(1)它是语文学习活动

活动作文是语文学习活动,不是其他学科活动,也不是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

活动作文一切均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的,正如“语文课标”所建议的那样:“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活动作文教学包含的“综合”主要指: 是作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作文知识解决司题;二是作文能力的综合,如组织学生参加作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三是作文教学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四是作文实践过程的综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

(2)它是活动化习作实践

活动作文除其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活动”的外,还在于 是学习的过程是“活动”的:二是学习的方法是“活动”的;三是学习的手段是“活动”的。可以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等,也可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3)它是自主的习作生活

它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它是一种学习、一种生活、 种特殊的作文生活。一是作文实践的文化性,即所开展的作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二是作文实践的自主性。三是作文实践的体验性。四是作文实践的合作性。

(4)它是过程性习作实践

它不是结论式的知识掌握,侧重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不是通过获取最后的结论来掌握作文知识。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一看活动确立和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学习作文的价值和可探索性。二看其资源利用是否具有最优性。三看学习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即看学生思考司题的方式、策略是否科学。四看学生作文实践是否具有全员参与性和全程体验性,即看是否人人参与到作文学习中,个个都经历了实践、领悟、探索和创新的全过程。五看作文结果是否具有深刻性和广阔性,学习成果怎样。六看作文教学的综合学习效率是否高。

3.活动的分类

活动作文的活动设计只要充分尊重儿童的活动天性,儿童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学习能量。

需要创设活动作文的哪些活动情境呢?

这种活动情境包括现实情境和想象情境,这种语言实践活动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有模仿性和应用性活动,还有探究性和创造性活动: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校园、社区和社会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儿童日常游戏与生活情境,比如斗鸡、吹泡泡、盲人摸象和吃西瓜等;二是课堂内外的校园学习情境,比如洗手帕、称金鱼、听力考试、神奇的纸桥等;三是学生家庭亲情生活和小区社会活动情境,比如保护鸡蛋、劝戒烟、心得建议等。诱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既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自己内部的东西,也把自己内部的东西转化为外部的行为。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儿童是以个体的、独特的方式实现的。学生在主动活动中产生表达的需求,积极有效地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有机地整合起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能力。

它源自真实生活,又不是自然的生活活动:它需要将自然状态的生活与活动和儿童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衔接,赋予生活认识与习作教学的意义。

它是模拟的、浓缩的、精选的教学活动;它需要激活和引导儿童在活动中敏锐的感知和多种感官的观察,获取观察的表象,激活大脑中类似生活的认知记忆,努力和大脑中原有的在生活与阅读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认知网络并网,把在课堂活动观察中获取的表象转换成种意象。这样“活动”才可能促进种见识,一种生活的阅历,活动经过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 种经历,启动与人、与自我心灵沟通的一种冲动与表达欲望。

二、活动作文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思想

习作教学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平台之一。但儿童 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受到成人语言的影响。尽管那时儿童学习语言无明确目的,无计划,无组织,但他们不是孤立学习语言,而是在生活中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身边的世界和生活,在互动交往中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进入学校,学习语言的时空和方式方法更加丰富多样,课内外学生的话言输入量远远大于输出量。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习作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它是儿童生活、情感、思维、语言的活的整体。不是可以孤立地无限割分的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点状、线性的表达训练。习作要成功,只有把习作当作自己的学习生活,一种情感抒发,一种认识表达,一种思想和语言的倾吐。将学生表达的欲望、内容、方法、实践等整合起来,习作才从根本上具有了勃勃的生机。活动作文就是如此。

为什么活动才能成为适合儿童习作的整合平台呢?

活动是儿童生命的本性,他们是在活动中学习的。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认识的形式主要是种活动的内化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行动,保持主客体一致性的基础性在于活动。儿童只有自己参与各种活动,才能真正获得知识。他认为“动作是思想的根源,活动是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儿童时期实践智力先于反省智力,而反省智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识地掌握实践智力的结果。”皮亚杰把“活动教学法”视为儿童教育的最重要原则。他指出,社会知识直接来自于与他人的交往活动。语文属社会知识,应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活动去获得知识。活动教学已经成为现代种基本的教学主张。活动作文,学生在新颖而有意义的活动中,兴趣浓厚,参与积极,从而增长实践能力,发展创新精神。

30多年的实践探索,30多年的理论学习,让我们认识到构建“活动”平台,才能唤起学生内在的表达需求,激活表达的欲望,以需求为机制,实现多种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习作学习的综合性。

活动作文以儿童“感觉在前,语言在后;思维在前,词语在后;情感在前,道德在后”的三个客观规律为基础,努力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儿童喜欢的、符合成长规律的、有利于全面成长的活动作文。而不再是单纯地站在习作教学的角度,看是否对学习习作技巧有用;也不单纯地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是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作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习作心理负担,真实地感受到习作的愉悦、轻松、快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三、游戏精神是核心价值

活动作文离不开“玩”。学生对于习作的情趣,对于习作意义的认识,对于习作的喜爱与语言技巧的掌握,都是在“玩”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要顺利地进行活动作文教学必须“把玩进行到底”。

在中国,许多人把玩作为一种负面的东西,必须节制。以为玩的功能就是娱乐消遣,其实玩更重要的功能是社交。玩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去一个新的地方,认识新的人,和新的人起体验新的好玩的感觉。使玩变成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活动。玩,让我们有可能成为儿童平等的玩伴,找回快要失去的童心,唤醒真实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玩,让我们忘记本正经的说教,开始真正平等的师生对话,实现心灵碰撞,激活学生的潜能,释放内心的情感。那时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成功。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会神采飞扬,在玩的时候会迸发个性。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时,这样的学习效果就会特别好。因为玩是源于学生自己的需求。“玩”大有文章可做。玩中有学,寓教于乐,玩中创造的教学方式能在课堂内外长存长盛。玩的过程能激活语言,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带进课堂,让玩激活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状态。儿童生命状态是一种游戏化的存在。游戏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主体活动,对儿童生命发展具有本质意义。儿童从幼儿到儿童再到少年的生命成长过程,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游戏方式不断变迁、演化、延伸、升腾的过程。从婴儿期咿呀学语时的玩物游戏、动作游戏,到幼儿初期的身体游戏、运动游戏,再到幼儿后期认知发展基础上的装扮游戏、象征游戏,最后到儿童期、少年期的探索游戏、社会游戏,游戏伴随儿童一路走来,不断谋取生命发展健康、和谐、昂扬、乐观的人格状态。没有游戏的儿童,是残缺的,也是遗憾的。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儿童认识、理解、体验、超越生活的方式。儿童的游戏与成人所从事的游戏活动有根本的不同。成人的游戏只是为了解除生活的疲劳,暂时忘记人生的忧烦,他们无法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之与儿童,是其生活本身。游戏的意义即生活的意义,游戏是儿童大半的生活。儿童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获得对生活世界的认知,获得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获得智慧潜能的滋养生发,获得丰富独特的情感体验,获得弥足珍贵的游戏精神!

活动作文倡导“把玩进行到底”。它的核心价值就是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源于人类的游戏文化史,源于儿童真实快乐的游戏生活。但游戏不等于游戏精神。活动作文倡导的游戏精神,追求的是自由创造的精神,平等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追求一种民主快乐同时又学习规则遵守契约的学习和生活过程,它是儿童快乐的来源和本质。它启迪儿童智慧,释放活力,发展自由创造的能力。它关照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和本真。

游戏精神就是“玩”的儿童精神,是“以情趣为本”(即以快乐为原则),是自由的、非功利的。这种精神融合了独特的儿童文化,伴随着儿童生命的成长!游戏精神是一种童年的精神。缺失了游戏精神的小学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于儿童天性和成长秩序的漠视和背离。只有当游戏精神贯穿于小学习作活动之时,习作才可能成为童年健康生活与快乐成长的自由乐园。

(未完待续)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31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