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地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欣赏(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5-13
  • 阅读量326次
  • 评分0

  导读:撰写地理教学论文,很多人总是不清楚应该怎么写才算好,特别是一些新手来说,更是不明就里,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那么地理教学论文应该怎么写?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融合最先进的教学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探究性学习是近些年最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原则及重要意义,就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有效策略,进行相关的探讨和研究,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5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探究性学习则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深入探索教学内容的内在含义,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两者有效结合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全面促进学生形成地理综合素养。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原则


  (一)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要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可以联系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性学习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打破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限制,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构建。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设计


  教师在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教学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积极性。


  (四)加强鼓励性的教学评价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认识和提升自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具比较死板和单调,无法直观地表现教学中的抽象知识,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微视频等,可以帮助教师具体展现课本上抽象描述的地貌、风景,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而探究性学习则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教学中简单、机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教学知识,在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能充分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


  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很难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想象和构建,更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学习,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为学生传递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时,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作用主要体现为两方面:第一,帮助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克服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遇到的障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认知路径。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学情境的创设,加深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代入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四)促进教学形式的变革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中,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翻转。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再通过网络查询、交流探讨完成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学习。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转变教学地位,有效促进教学形式的变革。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影响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教学氛围的营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为学生营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大量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讲解一些地貌方面概念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共同探究相关知识。首先,为每一个小组划分适当的探究范围,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最后再将本组的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收集、提取、总结、整合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在传统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大多采用“黑板+粉笔”“教材+讲解”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形式和乏味的教学内容,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而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搜集教学资料,完善教学课件的制作,同时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为学生上传重要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教学《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时候,学生对于气候的分布、降水的过程和雨带的移动等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以动画或图片的形式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帮助教师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初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更多的交流途径,方便教师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对学生课后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在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共享教学资源。如引导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所需资料进行自主搜集和整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帮助教师丰富教学的手段和内容,加强学生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安排学生在课下进行探究学习,然后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为学生提供最及时的学习指导。另外,为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中重难点内容的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视频,上传到相关网站,方便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课下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主动探索的机会,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设计适当教学问题、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形式的優化,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信息化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实时共享,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2篇: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的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可以看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着特定的定义与要求,而且地位显著。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情感价值观;高中地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28-1


  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主旋律、主抓手。地理学科也应当充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强化知识点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下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简要论述。


  一、改变教学模式,奠定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还是老师,学生只是一个顺从的“被灌输者”。地理课堂上,因为教学设备(教具、模型、挂画、多媒体电脑)等的缺乏,教师也只能传统地拿着粉笔板图,抽象地描述。而学生则只能人云亦云,还是一头雾水。在这种背景下,可能连最基本的知识技能目标都不能达到,更谈不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步。作为政府部门要大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作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导学案模式,根据实际需要重组教材,开展地理活动,及时评价和反馈等等。以自身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二、重组教材,体验生活地理与乡土地理的乐趣


  教材是用来参考的。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师依据课标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重组教材,在教材之外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引入乡土地理、身边地理、生活地理,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产生对生活、对家乡的探究与热爱,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这一课为例,教师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引入乡土地理和生活地理,根据地区产业类型与工业区发展的现状重组教材。比如,我们可以大胆把课程题目改为“产业转移——以家乡为例”,在课堂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分组去收集关于家乡工業区和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学习目标。


  三、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当今之中国已不同于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国防科技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引导学生感悟祖国的富足和强大。在建立国际海洋秩序的教学中,笔者讲述了我国维护领海主权的举措,包括促进海洋经济开发等方面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在所谓争议领域、海域的主权维护和资源开发,体现了正义之举,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祖国国力的强大,是实现海洋资源保护和秩序维护的重要保障。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对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产生了由衷的自豪感,爱国主义之情油然而生。


  四、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外活动是学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践行和延伸。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展开,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真正得到实践。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气象与天文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观测,参与各种知识竞赛或者开展相关地理的调查,如家乡土壤变化的调查报告等。再比如,我们还可以通过办地理板报的形式,让学生多增加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自主对地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此外,还可以定期举行一些辩论活动,如,在教完“大气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点后,可以针对“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是否会真的引起全球变暖”进行讨论。通过该辩论活动的展开,让学生进一步认清当前的环境形势,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认真思考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最后,我们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演讲活动,可以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主题,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增加学生热爱地球的情况,不断践行对地球资源的保护,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法治当先,引导学生遵从法律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论什么事情都应当遵从法律,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法制,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遵从法制。在“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教学中,笔者从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环境监管体系的改革及环境问责风暴的开展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增强思想认识,认识到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法制工作,任何人都不能触及底线、不能破坏环境,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地理教学中强化法制意识,特别是结合具体的违法案例查处,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也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


  总之,高中地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充分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地理教学内容,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中使学生受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