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琼
合唱作为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特点,因而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合唱是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合唱中除了能体验到歌唱的快乐,更能体验和谐带来的身心愉悦,并在群体合作中促进入际交往,增进友谊。本文结合笔者这几年的实践,谈谈高中班级合唱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逐步感受和表现合唱的和谐美,从而成为乐于合作、热爱生活、遵守秩序、品质高尚的人。
一、班级合唱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合唱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不论基础好坏、能力高低,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合唱活动,使他们热爱合唱、热爱音乐。由于学生音乐知识的缺乏,常常会把人多的齐唱当作合唱,存在对合唱概念模糊的现象。不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而对课本中的合唱曲缺乏兴趣,因此合唱教学效果一直不好。常会出现音找不着了,调也跑了,音色不协调了,速度也难以统一了;有时两声部间扯着嗓门比音量,顾此失彼;有时唱着唱着就变成了齐唱,声部间怎么也协调不好。甚至有学生说自己单声部也唱不好,怎么去唱合唱呢。其实,对于基础较弱的孩子来说,的确有难度。因此,我对如何提高高中班级合唱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二、班级合唱教学的策略
1.由浅入深打好基础
要较好地掌握多声部歌唱,应有良好的歌唱基础,敏感的听力等。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如站姿时必须做到身体正直,挺胸收腹,双手放于身体双侧,双脚分开,重心在前脚;坐姿要求坐在椅子的前二分之一处,双手放于身前。同时做到双眼平视,微收下颔,面带笑容,双肩微提,保持兴奋。
在呼吸训练中,让学生气沉下来,通过感受叹气时的状态,闻花香、狗喘气、咳嗽等比喻来体会横膈膜的作用。练声时采用“u”,“a”母音分别作短音和长音的练习。在发声训练中,采用“高位置的头声歌唱法”,即半打哈欠然后保持数秒找头声状态:扬眉、微提面颊、微笑并有打哈欠似的口形感觉。以头腔为主带动口、咽、鼻、胸腔的整体共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长音、跳音、直声练习。直声练习就是发出声音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波动,这种发音容易使声音产生共性。同时,在发声练习中注意音色的调整。
在音准训练中,我组织学生进行横向音准和纵向音准两方面的练习。在横向音准(即旋律音准)练习中,通过级进、小跳、大跳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音准。在纵向音准(即和声音准)练习中,要求学生聆听并进行调整。
在节奏训练中,我采用最基础的方法是一边踏步走,一边念节奏,这样的节奏训练也为合唱作好了热身活动。另外声部间的节奏训练也构成了基训的一部分,比如,加入母音的节奏训练可以产生特殊的和声效果,不仅带来了乐趣,更提高了效度。有时由音准基础乐感较好的学生唱主旋律,其他学生用响舌、击掌、跺脚等各种声势来拍击节奏。
在咬字吐字训练中,先要求学生念不同的绕口令,有训练咬字轻快敏捷的,有训练咬字柔和圆滑的,也有声母喷口有力,韵母保持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咬字吐字会更加清晰。
2.以二声部合唱为重点
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指出“一开始就进行二声部的音乐教学,并以二声部的音乐学习为基础,然后再过渡到三、四声部。”二声部是多声部合唱中最基础的,虽然高中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过合唱训练,但基础比较弱,因此,有必要加强二声部合唱训练。如果一味地进行单声部的音准训练,会严重阻碍学生的纵向音乐思维发展,而过于复杂的多声部教学只适用于部分基础扎实的音乐类特长生,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单声部齐唱接轨到二声部合唱,最后顺利过渡到多声部合唱。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合唱能力。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先从轮唱入手,再进入小型二声部作品,再过渡到三声部,进而尝试四声部的实践。并考虑作品不同的时代特点,如:《送别》、《山楂树》、《隐形的翅膀》、《猜调》、《摘菜调》等。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我在合唱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弹奏单声部歌曲伴奏的时候,尽量进行省略主旋律的伴奏,这个是在学生能用主旋律熟练演唱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弹奏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反之亦然;邀请部分乐感较强的学生唱低声部,其余学生唱高声部。尝试在歌唱中配上简单的动作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对方的声部,要引导学生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和音色,不突兀、不刻意追求声音的饱满丰富,而是以找到自身在其中最恰当的位置为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中提炼适合自己学生的各类内容和方法才能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让他们勇于合作,享受和谐之美,让我们的校园每每都有感动心灵的声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胡琼浙江省宁海县柔石中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