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创生性”小学美术课堂——图例式导引教学实践研究

  • 投稿葡萄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594次
  • 评分4
  • 43
  • 0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冯晓晓

【摘要】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喜爱各种精美的图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这一特点,能有效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17-02

美术课是视觉传达的过程,以图片冲击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受到启发,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图例式”导引式的方法,几乎每个美术教师都会应用,并且常用。教师如何应用好“图例导引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创生性课堂的落脚点。应用得好,将会给整个课堂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应用得不好则会导致整个课堂沉闷无味。平常一些美术教师大量图片轰炸的现象,虽然每张图片本身很精致,但太多、太杂、太泛,学生接受不了,消化不了,无法明确目标,只能停留在表面。在创生性的美术课堂中,更应简化图例信息,让学生由点及面地自主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一、图例式导引教学中图例的选择要求

图例式导引教学中,图例的选择要求是典型性、针对性、强烈性。所谓典型性,就是所选择的图例在已选择图例的同类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针对性,就是所选择的图例在已选择图例的同类中是最符合本课的内容、目标,一针见血、直奔主题;强烈性,就是所选择的图例在已选择图例的同类中让人眼球一亮,耳目一新,对人的大脑等有冲激性、刺激感、兴奋,产生共鸣等。

例如,某老师上的《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的一课,一开始,教师以《旗子飘扬》的MV进行教学的导入。其画面是足球场上,观众和球员们都是热血澎湃的场景,伴随着愉快、激昂的歌声,那激情的场面,磁性高昂的歌声,无不使在场的每一位感到愉悦、兴奋、激动。由此教师便对学生进行了提问:

师:让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视频?

生:兴奋,快乐,刺激。

师:而这种快乐、兴奋、刺激就伴随这我们的生活,正是这快乐足球带来的。

今天就用漫画来画一画生活中的运动——足球,出示课题《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

师:视频上是如何体现兴奋,快乐,刺激的?

生:小组讨论回顾。

师:你会如何去表现《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的兴奋,快乐,刺激?

分析:学生对一开始视频中不同的人物,体现出的兴奋、快乐、刺激进行了充分的回顾描述,而且有些学生都能细微甚至夸张地表现出视频中一些激动状态下的人物动作表情,以便接下来创作的表现需求,形成了感知—联想—再创作的良性发展。由此看出执教者在教学导入时,就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点。这个图例视频的典型性反映在它描绘的就是足球场出现的各种场景,以致球场上运动员、观众、裁判等的每个精彩的环节都有,与一般的几张图片的播放相比更有说服力和代表性。图例视频活动的场所,让学生联想到与足球有关的快乐的生活,也是小学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直接点题,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至于强烈性,学生很快就融入这精彩的画面,激昂的歌声,产生了愉悦、兴奋的状态。

二、图例式导引创作教学流程

1.图例激趣:示、探、说。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把学生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在创生性的课堂中,学生以兴趣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

例如,《趣味立线》一课,教师在讲到本课重难点时,应用了个百变魔术师的游戏环节。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兴趣,其出示2的卷纸,并由这单个的数字不断衍生成排变化、组合的变化、大小的变化,便让学生找一下变化在哪里。学生被这些图例产生的变化美所吸引,并逐渐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分析:学生很快被这有趣的图里的形式变化所吸引,教师将画、探、说三个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图例不同的变化组合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教师一再提问它们之间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想象。这是以“示”为辅,探索激趣。教师连环提问,学生就在不停思考、探索、回答,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回答也带有趣味性;由此语言表达的激趣(说的激趣)一直环绕着这一过程。最后学生的作品很好地呈现变换的效果,并且有些学生能很灵活地应用这些方法。

2.图例导引。

(1)欣赏图例。欣赏图例是为了更好地向教学目标中心递进,抓住主要的进行分析。由此在图例欣赏中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欣赏的不必过多,但一定要精,处处都到点上。例如,某老师上的《青花瓷》一课中,她着重提取的是青花瓷的“青”这一元素。通过让学生在颜料中寻找“青”,感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示色相盘图)接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青花瓷中“青”之丰富。她有设置了几个环节:a.观察同学们作品中选择的不同青色(图1);b.观察对比不同朝代青花瓷器的色彩差异(图2);c.赏析不同的青料种类及其发色(图3)。

(2)启发引导。启发引导就是列举图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创作的方法、规律、要素等方面,拓宽学生的想象,培养发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创作铺垫基础。例如,教学《毕加索》一课时,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由此延伸到寻找一幅作品中的多角度,以图解图构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多角度组合的一种方式,再到另一种方式的发现。并通过图例的对比欣赏,感受毕加索的创作特点。

分析:通过引导启发式的观察发现,逐步打开学生思维。由一开始寻找一幅作品中的多角度时,全场的鸦雀无声,到老师的图片演示引导、对比欣赏的方式应用下,学生被点醒了。当第二个问题提出时,已有学生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图例的启发式应用得当,思想的禁锢就如大坝的闸门被打开,源源的江水奔涌而出。

(3)选择创作。创作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画面的效果不同,深度也会不同。提供多角度的创作要素,但依然要有侧重点,不可以面面俱到。如果都面面俱到,那么就没有亮点。

例如,《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一课中,漫画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夸张呢?通过一些画进行对比。可以从踢球的路线——直线、折线,踢球的动作——用头、脚、倒挂金钩,踢球的表情——尖叫、沮丧,踢球的场所——草坪、废旧工厂、网络等地方进行夸张,引发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射门大PK的创作。由此为学生总结了多角度的创作要素,为学生提供了有选择性、侧重点的想象创作的方向。

3.图例评点。

学生作品展示:

(1)说画。由学生自己阐述画面的场景、要素、想法,通过此更让别人清晰其创作意图,也让学生进一步重温自己的画面,为教师的进一步辅导做了铺垫。

(2)评画。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现多元性评价。

(3)引画。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以及呈现出的各个现状,有针对性的再延伸出一些好的范作,让学生更明确自己作品好的和不足之处,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

(4)改画。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画面的特点,对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修改或者进一步凸显画面的特色等。让学生的画面更生动有趣,重申、引导学生领悟要素、重点,让学生学习进一步深入,绘画方向的进一步明确。(改画小建议:为尊重学生的原有作品,改画时可以在作品上附一张透明膜,由此既达到教学目的,又不影响学生原生画面。)

4.图例提升。可通过选择有深度的作品、研究有提升的方法、激发有热情的创作等形式进行提升。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