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芹 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
作者简介:丁玉芹,女,一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邮编:225300。
抽象画是指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仅以点、线、色等基本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借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具有强烈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在江苏少儿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苏少版教材)中,抽象画内容并不少见,如一二年级的《画声音》和《画触觉》,以及中高年级的《画情绪》《画性格》和《听音乐画音乐》等,由低到高构成了抽象画教学的课程系列。
小学生面对抽象画时往往有距离感,不容易产生审美认同。但是,他们对如何画抽象画却充满了好奇,对个性化的创作也充满了期待,有跃跃欲试的热情。然而,到了真正要进行创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如何表现抽象内容就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胆怯,或者是随大溜地“依样画葫芦”,或者是感到无从下笔,甚至有的干脆胡乱涂一气。为此,教师往往不得不在备课时费尽心思:理论讲述过深学生无法理解,过浅又觉得像蜻蜒点水;示范了怕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盲从,不示范又担心学生会手足无措而无从下笔……
抽象画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在由直觉反应阶段到思维反应阶段的逐步过渡中体验效果,感受点线以及色彩内在的生命力和情感。因此,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点、线、色元素丰富的变化及其产生的抽象链接,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对范画、点线色等元素的细致分析与适当的示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下面结合《画情绪》(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十三课)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做法。
一、利用“通感”,建立抽象联系
众所周知,人的感觉是共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颜色有冷暖,声音有棱角;看到建筑物重复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节奏的重复与变化;听到舒缓的音乐,则会产生平静或忧伤的心理感受……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感觉移借”,即人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好比“桥梁”一样,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相互转化。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与抽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以“通感”诱发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拉近抽象画与学生的距离。在《画情绪》一课中,笔者选择用音乐作品架设“桥梁”,将抽象的情绪与绘画联系起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音乐作品能够表达情绪。请听一听老师带来的这两段音乐,说一说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播放《步步高》和《天空之城》的视频片段。(欢快、忧伤)
师:“音乐作品通过音色高低、节奏快慢来传达特定的情绪,引起听者的共鸣,那么,这两种情绪能不能通过绘画作品来表现呢?”随后揭示课题,并提出练习任务:“请你选择欢快或忧伤的情绪,在彩笔中选一种颜色,用一根线条在纸上画下来。”
通过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的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抽象事物与视听方式的潜在联系。“用最简单的线条画一画”的初步尝试,增加了用绘画的方式将抽象情绪表现出来的可能性,迈出了大胆创作的第一步。
二、分析范画,认识绘画元素
在教学中,范画的选择至关重要。优秀典型的范作不但能帮助学生表述,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共鸣。同龄人的作品,可以拉近抽象画与学生的距离,克服畏难心理;艺术大师的作品,能从高层次上带给学生更为丰富的艺术体验。而对范画中点、线、色等绘画元素的细致分析,是读懂抽象画的关键。
(一)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刚刚尝试了最简单的方法,知道了情绪是可以画出来的。不过,人的情绪复杂又微妙,因此,我们需要更为丰富的画面来表现。”随后课件出示图1、图2这两幅学生作品,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幅画可以表现出第一首曲子传达出的欢快情绪?哪幅画可以表现第二首曲子表达的忧伤情绪?你是怎么分辨的呢?”
学生感受、积极思考并描述:“图1中色彩种类较少,冷色,且线条起伏不大,走势向下,表示情绪低落。图2中色彩种类较多,暖色为主,气氛热烈,且点线丰富、交织,线条往上扬,给人积极的喜悦感。”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情绪可以用点、线、色彩等艺术元素表现出来,初识绘画语言,找到欣赏抽象画的“入口”。
(二)深入感知
教师课件出示几幅大师作品和儿童作品(图3:1.《考了高分》,2.《快乐的我》,3.《孤独、压抑》),引出下一个环节:“我们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张图片,猜一猜它表现的是这三种情绪中的哪一种,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积极踊跃,大胆发言:图中2号作品用了大片的曲线,好像许多美妙的泡泡,柔和而美好;图中1号作品就像一位同学正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头发随风飘扬,急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激动与喜悦。三原色的运用明亮、高调。
师:“3号作品中对比的运用能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在这幅画里运用了多组对比,你能找出来吗?”
生:“大片的深蓝与小面积的黄色,一深一浅、一大一小、一冷一暖、一上一下,多组对比的运用将这种不堪重负、透不过气的压抑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猜一猜”游戏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找出答案,在游戏过程中建立画面元素与不同情绪间的抽象链接。引导学生从画面中的色调冷暖、色彩种类、点线形状及组合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读懂画面,深入体验点、线、色丰富的变化,感受艺术元素所带来的特有表现力,并意识到个性化表现并非胡涂乱抹;同时,在欣赏、交流、表述中培养了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梳理元素,了解不同属性
点、线、色彩等艺术元素是表现抽象事物的载体。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认为,点与线的交织与并列能够创造出新的独特语言,而色彩有着直指心灵的力量,只有了解它们各自的属性,才能灵活运用以准确表达情绪。为此,笔者结合图片进行了讲解。
师:“以上这些画面都是由丰富的点、线、色彩等元素组成的。你们认识这些线吗?沉稳的直线、流畅的波浪线、冷峻的折线,还有活泼的螺旋线和弹簧线……线是画面的骨架,它有粗细、长短等变化。”(图4)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点。有我们熟悉的圆点、方点、三角形点,还有一些有趣的具象的点,如花朵、星星、蝴蝶,等等。其实,大部分的图形只要缩小到画面中都可以成为点。点的加入能使画面更加灵活、生动。”(图5)
师:“而色彩呢,它能让画面更有感染力。通过冷暖色的学习,我们知道暖色为主或冷色为主的画面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或柔和或冷静。而冷暖色搭配则色彩鲜明,通常用来表现比较强烈的情绪,如生气、激动、兴奋等。”(图6)
通过对点线形状、长短、粗细、大小、组合形式等属性的细致梳理并归类,以及线、点、色彩在画面中作用的依次描述,让看似简单、普通的点线元素生动起来。在梳理过程中暗示其属性,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创作。
四、运用元素,演示创作过程
教师示范是最直观、最具体的教学方法,但如果运用不好,可能会导致学生盲从,并扼杀其想象力。如果不示范,学生可能又会感到无从下笔。反复思考后,笔者认为,需要在课上进行适当的示范,这样才能让学生直观了解运用点、线、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如下:
先让学生选择一种想表现的情绪,如“生气”。再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以哪种色彩为主色?用哪种线条比较合适?(图7)最后,请一位学生带上自己的工具,到黑板前作画;与此同时,教师在视频展台上示范不同的表现方法,邀请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并边画边说自己的想法:“因为确定了红色为主色调,所以,可多挤一些颜料,然后考虑线条的排列组合形式,如选择折线围成放射状,接着可以用橙色、黄色增加画面的层次,还可以转动笔尖,让线条有粗细、转折等丰富的变化。因为冷暖色搭配能够用来表现较为强烈的情绪,因此,最后用冷色添加些火苗一样的点,令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同样,点也可画出大小变化。”
师生同台作画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细致的讲解与示范,让学生对创作抽象画的过程一目了然,也明白了抽象画的创作并非胡涂舌L抹,而是大胆、合理地运用点、线、色彩等元素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教师示范之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于画什么、如何画的简短交流,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先构思、再作画的良好习惯。
五、拓展思维,鼓励个性表达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与别人不同的个特质。教师可以通过更多同一隋绪、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表现情绪是一种个性自由的方式,因此,即便是同一种情绪也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以此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拓宽创作思路,避免从众心理。
师:你们瞧,这几张作品画面色调柔和、温暖,表现的都是高兴、快乐的情绪,但点、线的组合运用却各有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图8)
师:而这几张表现的都是忧郁、伤感的情绪,相信同学们也都会有不同的选择。(图9)
通过同—情绪、不同表现形式的画面的并置呈现,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各人的心理感受存在着不同与差异,且每个人对色彩认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应大胆表现心中所想。从他们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都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图10至图12为部分学生课堂作业)
在这节抽象画教学中,笔者紧扣点线色等元素,通过“范画分析”(寻找点线色)、“梳理元素”(了解点线色的属性)、“示范创作”(如何运用点线色)等一系列活动,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从看似无绪的画面中找到欣赏的人口,在欣赏、比较与交流中认识了绘画语言,掌握了创作方法,继而完成了个}生化的表达。课堂中,学生新颖准确的描述、富有独特个性的作品都令人惊喜与感动。
艺术创作离不开绘画语言,只有深入地了解绘画语言,才能更好地加以运用。因此,在抽象画的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形式、作画元素等绘画语言的细致分析,再辅以适当的教师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读懂抽象画,并大胆表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