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量化角度谈体育教学目标改革

  • 投稿家慧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60次
  • 评分4
  • 58
  • 0

雷涛 黄懿

摘 要: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归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实现有效教学,将教学目标进行量化纳入教学评估体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显著的差异,在教学目标上表现为可量化的特征。一方面,体育教学的量化目标推动了体育课程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另一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量化制约了教学活动灵活性,不利于促进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目标量化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13

引言

在当下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量化的教学目标贯穿始终,无论是教学训练或是体能考核,都必须按照规定的量化目标进行。这是由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目的,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科学教育与锻炼的过程,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较其它课程更具直接性,所以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估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没有更合理的评估手段之前,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估只能通过量化目标的方式进行。

为实现既定的量化教学目标,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是学生能不能达到标准,而非学生有没有受到教育。当教学目标被量化时,对于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来说,教学活动显得更为简单轻松,教学评估也有了合理的理论基础,但在此过程中,恰恰忽略了教学活动的学习主体——学生。量化的体育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错误的印象,认为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规定的标准,更是严重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体育课程变成了一门枯燥无聊,可有可无的课程。

1 体育教学基本发展概况

1.1 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

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传统民族体育等种类,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科学技术、体育经济等诸多要素。体育教学是有计划、有规律,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具有可实施性的教育过程。其目标是将体育知识、技术与精神传达给学生,使其增强体质,锻炼学生的道德、毅力等优秀品质。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1.2 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历史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体育正式成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两万八千年前,由于弓弦箭的发明,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体育教育从彼时起也就以社会现象的形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先秦时期,由于奴隶主统治阶级需要维护统治而对奴隶进行体能训练以进行军事作战,这从客观上来说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秦朝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分水岭,自秦朝建立起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在这种政治制度下的教育体系有着“尚文轻武”的显著特点,无论是上层教育机构或是民间教育机构都不注重体育教育。这一时期体育运动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统治阶级没有从根本上引起对体育教育的重视,这种状况持续到了近代。“西洋体育”是在近现代传入中国的,距今还未100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使我国第一次出现基本上能普遍实行的、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也使体育课进入了学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尚文轻武”没有体育运动的历史。[1]从这时起体育教育才正式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开始,中国体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竟技体育人才辈出,健身体育竞争激烈;在两大系统之间,学校体育启着桥梁连接作用。全民健身体育得先以学校体育为基础,高层竟技体育必以学校体育为源泉;学校体育也必须利用自身的范围广、活力强等特点,间接制约着高层竟技体育,直接影响底层健身体育。[2]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潮,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政府以及普通百姓对体育都投入了热切的关注,奥运、亚运等世界性体育赛事的举办,更是激起了国人体育健身的热忱。

2 体育教学目标量化的原因和影响

2.1 体育教学目标量化的原因

2.1.1 体育课程的特殊性

体育课程的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具有相同点,都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形成个性的教育过程。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就学校范围而言,它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根本方法。于教学手段而言,不同于其它课程的“脑力训练”,体育课程属于“体力训练”范畴,通过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只有在清楚了体育课程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区别之后,我们才能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其他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经验,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的看法。

2.1.2 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被用于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身处的位置,也是教学评价的刻度尺。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联系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所以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多种的教学模式。

2.1.3 评估体系的时代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学目标量化是教学评估体系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量化教学目标有助于明确课堂教学主题,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跟着既定目标走,完成课堂任务。于学生而言,量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尽最大的努力达到标准。无论是课堂训练或是体能考核,都可通过量化目标的方式实现,从而使体育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增添了新内容。

2.2 体育教学目标量化的影响

2.2.1 教学目标量化有利于体育教学考核

由于体育课程有其特殊性,在对体育教学进行考核时,无法通过与其它课程相同的纸上测验形式来了解学生是否接受教学内容。对学生基本身体素质情况的掌握,可以运用仪器进行测量,但这种方式所得结果只是表层次,要想深层次、多方面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只能通过既定量化教学目标方式进行,于各方面身体素质制定一定的标准,看学生有没有达到标准。

2.2.2 教学目标量化制约了教学活动灵活性

课堂教学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主题来进行。当教学目标被量化时,显而易见教学活动变得简单轻松,教师不必要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去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学到什么东西,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诚然此举对于减轻教师负担是十分有利的,但同样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诉求,一味按照标准进行教学活动,这就使得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大打折扣。

2.2.3 教学目标量化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学生无疑在课程学习上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学校教育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体育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是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平台。但量化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错解,认为此课程唯一目的就是达到既定标准。课堂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体能考核也是为达到量化目标。久而久之,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消磨殆尽。

3 体育教学量化目标改革刍议

无论是基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教学模式的指向性,还是评估体系的时代性,不可否认,体育教学量化目标已成为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目标量化对教学活动的诸多好处毋庸置疑,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此举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趋利避害,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量化是一把双刃剑,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目标量化程度。目标量化本身并无过错,从全局出发考虑,甚至是教学改革的一大契机,但放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便是:适度进行教学目标量化。坚持适度原则,在量化过程中,以不损伤教学灵活性和学生积极性为前提,适度对教学目标进行量化。教师在量化目标的推动下进行教学活动,辅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与灵活发挥双赢。学生向着量化目标前行,同时在课堂上有了发挥个性的空间,既能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充分开展。

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为教学评估体系增添新内容,更能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进程,打开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洪潭.体育教学思想起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01):5-11.

[2] 袁燕,蒋志华.浅析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J]. 辽宁体育科技,2002(04):51-52.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 衡阳 421008)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