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研究

  • 投稿唐宝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42次
  • 评分4
  • 49
  • 0

郑瑶瑶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摘要:通过研究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分类:先知后行和先行后知的动作技能,结合通用技术项目活动的特点,对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提升学生动作技能的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动作技能 通用技术 项目活动 学习规律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做”,其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笔者依据通用技术项日活动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划分,结合通用技术项日活动的特点.分析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通用技术教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的动作技能

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广义的技能可分为三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智慧技能是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是指对内的调控;而动作技能是运用规则支配自己身体肌肉协调的能力。动作技能的这种协调办事的能力,正是通用技术项日活动所必需的。什么是动作技能?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克隆巴赫认为,“动作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确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注意的一种操作”。伍尔福克等则把动作技能定义为“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知识和进行那些运动的能力”。虽然对动作技能的理解不同,但他们都认为,动作技能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眨眼之类的随意动作,它是人类一种学习的能力,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对于动作技能的分类,有的学者认为,动作技能可分为:基于本能基础上的技能和后天学习的技能。广义的技能主要分为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其中动作技能包括本能技能和学习技能,智慧技能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这种分类方式,笔者认为本能的技能是不合理的,动作技能既然是运用规则办事,那么它就不是本能的技能,与本能有区别。本文认为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一方面心智技能包括认知策略和智慧技能,另一方面动作技能包括先知后行的技能和先行后知的技能,先行后知的技能即为默会知识。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学习,可分为两种情况:

首先,先知到做事的规则,然后学会用这些规则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这一项目活动中,给学生提出“台灯包括哪几部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连的”问题,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台灯设计的学生可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认为,该学生已经掌握台灯设计的技能,这种技能一定是规则学习在先,而且这种规则是学生能意识到和能陈述的,故可以称为陈述性知识。经过反复的运用练习,学生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能够制作出一盏台灯,即规则支配行动时,规则变成了技能,这就涉及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但有些动作技能的学习并不是只涉及知识转换的问题,还涉及遗传、元认知等个体因素的原因。例如,一些技能知识存在于认识某些物体的外观、操作器具的某些项目中,在这些项目中对学生的色彩直觉、节奏感、平衡感等遗传的素质要求较为苛刻。

其次,技能学习的另一种情况,是行为或实践在先,对行为或做事的规则的意识在后,这类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和自发发现进行的。例如,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中技术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特别是技术语言中口头语言这一类型,大家在技术设计交流活动中通过自己大脑组织语言,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样的规则学习就是内隐学习,习得的知识被称为默会知识。动作技能的内隐学习与学业方面的内隐学习相似,是一种较少或几乎不使用工作记忆,无意识地获得有关动作技能的某些相关知识规则,并自动对其进行加工和掌握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本质是知识的运用,即程序性知识的运用,但有些程序性知识是执行者能意识到的,而有些是他们意识不到的。那么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这些动作技能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呢?影响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呢?这是本研究的重心。

二、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高中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技能学习既是高中生技术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高中生技术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技能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类型,属于技术实践课类型。通用技术项目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技术能力,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是指人脑控制外部动作,必须由视觉或动觉来完成,如手锯的使用等。

(一)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分析

1.建立动作认知。

建立动作认知也是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觉的过程,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向和目标期望。目标意向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目标模式反应和动作形式,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表象,即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模式。例如,在“制作创意笔筒”项目活动中,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首先要通过对教师的示范动作的观察,对刺激情境的知觉,来形成一个内部的动作意向,即制作笔筒的步骤:选择合适的材料、准备工具和设备、画线、加工、装配、表面处理、评价,以此来作为实际操作时的参照。在形成意象的过程中,需要对有关的线索和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在形成动作技能的目标过程中,学生不仅借助对现有任务的知觉和有关线索的编码,也须借助先前的有关经验,即已经学过的有关木工加工过程中画线的方法等。这就是说,学生通常还从长时记忆中激活有关动作技能的信息,并有效地检索、提取出来。

通用技术项目活动的建立促进学生的动作认知,学生不仅对即将要进行的动作形成目标意象,而且还要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自身能力和目前任务的难易性,形成自己的作业水平期望,这就是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的反省与控制能力的体现。

2.动作的联系形成。

动作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能够处于适当的刺激之中,使得刺激与反应相连接。由于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所包含的刺激和反应也非常复杂,所以联系的形成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用手锯锯割木料时,要按照画好线的木材进行锯割,学生必须知道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首先要做的动作技能是上锯,此时锯齿朝外,上锯后的下一步是起锯,起锯时锯程要短,用力要小,即第一步的操作反应必须成为下一步操作的刺激。加涅曾说过,动作技能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动作连锁。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的动作技能,能够引起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运动性语言中枢的反应,这样有利于大脑活动,使学生处理事情更加灵活。

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学生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习惯的干扰,例如,曾经学会绘制三视图,在对木材进行加工画线时,用同样的方法来画线,其主要区别是在木板上要根据木板的长宽来对木板进行分割,同时它是在一个平面上将各个面表示出来,不仅要画出基准线、尺寸线、轮廓线,还要画出冲眼。因此,过去的经验固然重要,但还是应该努力纠正一些不正确的习惯性动作。

3.动作自动化。

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当学生技能形成之后,经过长期练习,从而能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一长串的动作系列似乎是自动流出来的,无须特殊的注意和纠正,技能逐步由脑的较低级中枢控制。当学生掌握了手锯和锉刀的使用时,在后面的装配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自己的制作存在小纰漏,就会熟练使用木工工具进行修改,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

任何动作技能的掌握都是相对的。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于小脑和脑低级中枢,而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通过对木质笔筒的加工制作,为以后的金工项目活动的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木工制作过程中对工具的使用已经在小脑和脑低级中枢中留下了痕迹,这样学生对金工的学习就不会陌生。

(二)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影响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示范。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高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性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虽然在这一阶段学生逻辑能力很强,但并不意味着动手操作能力强。此外,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的很多原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这时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很难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技术制作课堂教学纪律不好掌控的情况下,一般化的动作技能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好。

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示范,不仅能给学生做出榜样,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不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通用技术现在虽然有课时量的保证,但是,由于项目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大项目的教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样一来,需要学生学习的动作技能增多,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得到凸显。

2.学生的练习。

练习是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佳径之一,里查逊曾对不同技能,如打网球、倒车、投标枪、肌肉耐力、理解、玩魔术等11个有关心理练习进行研究,得出一般结论是:心理练习与作业改进有一定的相关,如果将心、身二者的练习相结合,其效果更佳。对于练习中干扰情境的出现,相当于随机练习,随机练习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比区组练习能够产生更持久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心理练习和随机练习的结合。

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心理练习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修改和完善,在修改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将学习过的有关动作技能的程序性知识回忆并应用。随机练习主要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实践,此时外界会有干扰,影响学生身心的投入,这时学生能否对动作技能全面掌握,将会影响到以后对动作技能的迁移。

3.反馈。

学生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运动之前得到的,二是在运动之中和运动之后得到的。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学生是将反馈作为进一步加工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教课之前要向学生反馈一下活动中的关键之处,同时在课后,对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建议。在这过程中,给予学生反馈的频数和时机非常重要,在动作技能开始时因学生对技能掌握的不熟练,可多次反馈,在项目活动结束时,学生对技能掌握程度比较高,要减少反馈次数,

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运动前对学生的反馈,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学生是否以前接触过有关此类动作技能的程序性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前概念在教学设计时体现出来。运动中对学生的反馈,主要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对学生动作技能准确性的反馈。对学生制作模型的评价则是运动后的反馈,此时的反馈大多是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动作技能学习的信心。

三、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旁观”意识及“主体”体验

技术活动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因此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学生所要去学习的程序性知识是本来就存在的。在这其中,“旁观”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在社会调查性活动中,调查者只有保持“中立”的态度,以“旁观者”的角色进入调查活动之中,在调查分析时不加入主观的感情,那样得出的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才会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真实性。同样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研究者只有将主、客体进行分离,才能将那些非生命的真理性的有关动作技能的技术理论探索出来,因此,学生在活动中的“旁观”意识是他们提高技术素养的关键之处。

“主体”体验是有效落实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切人口,所谓体验是个体在亲历客观对象的过程中,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的体验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并且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图景。“旁观”意识与“主体”体验并不是相互矛盾的,“旁观”意识强调的是对待项目活动中的科学原理、动作技能的公正性,“主体”体验强调的是技术项目活动对研究者的影响,而不是研究者对项目中有关动作技能的技术理论影响。

(二)动作技能学习的动机因素设计

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如何使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产生兴趣,而不是单纯的为操作而操作,为学习而学习,其中的关键点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如图1),在满足初级需要后,学生主要对尊重和自我产生需求。

一般说来,学生最需要的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因此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给予学生更多的是爱和尊重,从而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树立信心。

(三)学习国外相关的研究经验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国家对于技术教育的策略是不一样的,其中教学策略研发价值取向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美国技术课堂教学强调技术探究、技术设计、技术试验,并以项目教学的形式开展,即为学生提供复杂且真实的设计项目,让学生亲历设计过程,主动参与到项目中来解决问题,他们特别重视技术项目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动手操作,练习动作技能。

因此,强化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技术素养之外,教师要对国外的一些技术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吸收国外的优秀经验,形成不同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外国的文化元素,换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综上所述,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学生要知道动作技能学习的两种不同方式及其学习规律,抓住影响探究技能学习的因素,在教师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加强对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学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志平,论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王来红,王树明,动作技能内隐学习的方法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6)

[4]管光海,美国K-12阶段技术教育:背景、现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