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班主任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深入“所以然”才能更专业

  • 投稿猪小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52次
  • 评分4
  • 51
  • 0

王晓春

陈老师对学生的小矛盾采取冷静观察,不急于处理的做法,主张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独立自主加以解决,我觉得这是很对的。经常有这种情况,学生闹矛盾,没过多久就和好了,教师非要一本正经“做思想工作”,做的是无用功,显得很“事儿妈”。不如像陈老师这样冷处理,先把双方分开,不急于论是非。事实上学生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处理,只有那些机械理解“校园无小事”的教条主义者,才会急赤白脸地为每一件小事和学生较劲,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吃力不讨好。

然而,如果从教师专业素质的角度考虑问题,此事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这件事情是解决了,陈老师也认为教育目的达到了。我要问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这件事有提高吗?这就不好说了。因为“袖手旁观”之策略,哪位老师都能实行,不管就是了。可问题是,陈老师“袖手旁观”,问题解决了,换一位老师“袖手旁观”,可能事情就闹大了,即使陈老师自己,下次用同样的策略,也有可能不灵。那么,这种策略适用于什么样的学生,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境,不适用于什么样的学生和情境,这个问题就远比“袖手旁观”的策略本身更重要了。其实这才是“专业的”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应该体现在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上。

常有老师问我:某某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我用了怎么不灵呢?问题就在于那些优秀教师只是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成功了,他并没有研究这种办法在什么情况下可能成功,什么情况下难以成功。这种先进经验就属于“非研究型”的经验,有用处,但局限性较大,专业性不够强。所以我想,陈老师如果在“袖手旁观”的同时,又对问题发生原因有几种假设和思考,同时有一旦事情闹大的处理预案,那么这个案例专业性就更强了。我注意到陈老师处理此事中有不只一次的“意料之外”,虽然这是谁都难免的事情,但也证明我们对学生的心理比较隔膜,而了解学生正是教育专业的基本功。

遇到某些问题,教师在行动上“无为而治”是可以的,但大脑不能停,思考不能停,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力争搞清其“所以然”,这才是“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