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干部四病房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采用中西结合用药治疗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充血性心衰94例,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按照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要求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必要时给予持续性低流量吸氧;调整水、电解质平衡;选用洋地黄、利尿药、卡托普利等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辩证施治。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0%,治疗组为9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中西结合用药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疗效高于纯医药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迅速,且无毒、无副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老年患者;充血性心衰;基础治疗;中药辅助;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1.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102-03
[作者简介] 李敬淑(1969.6-),女,朝鲜族,吉林蛟河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高血压研究。
我国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老年人比例占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直接影响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1]。所以,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可懈怠的职责。老年人起病隐匿,不典型;加之身体各项机能减退,抵抗力低;潜在心功能不全应激后极易发展为心衰,而且老年患者并发症较多,给临床诊断带来了诸多棘手的问题。老年患者心脏泵功能低下,心排出血量减少,心脏功能受损,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其他器官的功效[2]。严重者可导致各个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该院在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衰的病例中,大力提倡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加强基础综合治疗的同时,重点发挥了中药的独特疗效,依据不同个体,辨证施药,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患者不但增强了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还降低了肺血管助力,增加组织器官的血供,临床体征快速得到缓解与改善。我科室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在加强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辅助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衰5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获取该院干部四病房2011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94例充血性心哀患者病历资料,纳入标准[3]: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发病严重;颈静脉怒张,颈静脉压升高>15cmH2O;X线胸片中,上肺野纹理增粗,肺部啰音;心脏扩大;第三心音奔马律;彩超提示淤血性肝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代表性体征:患者极度疲劳;先期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进展呼吸困难加重,出现肺水肿。所有病例入院后经过综合检查确诊,包括:心脏CT、肺部X线、心脏彩超以及动态心电图等,在采纳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包括男34例,女18例;年龄66~84岁;其中冠心病36例,肺心病27例,高心病39例,全心衰7例,右心衰5例,风心病联合瓣膜病13例。对照组包括男27例,女15例;年龄65~85岁;其中冠心病29例,肺心病21例,高心病33例,全心衰5例,右心衰4例,风心病联合瓣膜病10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与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要求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必要时给予持续性低流量吸氧,鼻导管吸氧1~2 L/min,10~14 h/d;调整水、电解质平衡;选用洋地黄、利尿药、卡托普利等药常规治疗。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中药佐治,邀请该院知名中医参加会诊。采用益气养阴补肾的中药饮加味。组成:党参20 g,珍珠母25 g,生牡蛎25 g,夜交藤25 g,麦冬20 g,五味子15 g,玉竹20 g,酸枣仁15 g,远志10 g,生地15 g,陈皮10 g,炙甘草6 g。高心病、冠心病等左心衰竭患者,心病日久,心气虚;气阴两虚、痰湿阻滞;治宜“益气养阴,化痰宁心”,加葶苈子15g,竹茹10 g,半夏10 g,菖蒲10 g。风心病联合瓣膜病较重者,心病久治不愈,气阴两衰;治宜“益气养阴,利水消肿”,加柴胡15g,桑白皮25 g,泽泻15 g,鳖甲15 g,车前子25 g,茯苓25 g,知母12 g,肉桂5 g,风心瓣膜病全心衰病人脾肾失于充养,治宜“温阳化水,理气除湿”,加泽泻15 g,大腹皮15 g,车前子30 g,桂枝6 g,厚朴10 g,白术15 g,木香10 g。右心衰为主的病人,气虚血涩,胁肋肿块胀痛,治宜“益气活血,行气利水”, 加桃仁10g,红花10 g,赤芍15 g,枳壳10 g,川芎10 g,茯苓30 g,益母草30 g,三七粉(冲)3 g。1剂/d,份2次服用。用药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所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指标,具体包括:心搏量(SV)、射血分数(EF)、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疗效标准
显效: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二级以上,症状全部好转并有部分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好转: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有所改善,心功能提高一级,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症状大部分好转;无效:所有指标无变化。
1.5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行χ2检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获得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又以治疗组改善的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两组患者回访情况比较
回访0.5~2年,治疗组一年复发率占6%,二年复发率占10%,对照组一年复发率占17%,两年复发率占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a =12.047,P1a =0.003;χ22a =16.429,P2a =0.000),采用中药辅助治疗的治疗组疗效好。
3讨论
老年人充血性心衰,早期的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仅在运动后出现轻微的心悸、气促情况,随着病情的加重,也会有呼吸困难、咳嗽以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情况出现在病人安静时。病毒性感染可对心肌造成直接损害,发热使心率增快也加重心脏的负荷,因此肺部感染与病毒性上感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繁重的体力劳动与情绪激动均可诱发该疾病;尤其是房颤、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均可加重心脏负荷,降低心排血量,最终引起心力衰竭[5]。一些妊娠期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使分娩时子宫收缩,回心血量显著上升,同时分娩时过于用力,均使心脏负荷加重;再者,也可能输血过快或过量,造成患者血容量骤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严重贫血或大出血的患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重。治疗原则尽可能保证足够的休息,通过多方面的注意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通过强心利尿、增强心脏的收缩力,从而将身体内潴留的多余的水铺排除体外。因为该病的病程很长,长达数十年,所以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必须非常具有毅力[6]。
笔者认为,老年人心肌缺氧和心肌退行性变等原因,易增加洋地黄的毒性反应,故老年人使用剂量应为常用量的1/2-2/3,注意观察洋地黄药物作用,其次应小剂量使用利尿剂,预防引起血容量骤减,加重呼吸困难[7]。近年来,该院大力提倡中西结合用药到临床,所以,本文选择了94例病,治疗组52例患者采用重要辅助疗法,取得了可靠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4.23%,而对照组为73.80%,在李光汉的报道中[8],其采用中药制剂参麦注射液对本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刚达到90%,同时其显效率为50%(20/40),也略低于本次治疗组的显效率55.77%,可见本次所采用的中药组方其疗效可更胜一筹。再从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以及相关药理来看,本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惊悸、怔忡、喘证、水肿等”证。心主血脉,是鼓动血脉运行的动力。心功能状况直接影响各个脏腑血脉的充养[9]。所以,充血性性心衰患者应给给予“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方中党参、生地、麦冬、玉竹益气养阴生津;牡蛎敛肝清虚热;五味子敛肺止汗安神;陈皮健脾理气;甘草益气调和诸药。高心病、冠心病之左心衰竭病例,心气虚,气不足;常于夜半之时,心气虚衰,阵发性呼吸困难,脾胃运化失司则脘腹胀满。加用半夏、葶苈子、茯苓、竹茹化痰利湿,枣仁、远志、菖蒲养心安神,共收益气养阴,化痰宁心。风心病联合瓣膜病患者,心悸气短、动则加重,尿少浮肿,脉虚大或结代;患者多气阴两衰,心损及肝则胸胁胀满。治宜益气养阴,利水消肿。方中鳖甲、麦冬、知母、养阴生津除烦。车前子、桑白皮、茯苓、泽泻祛湿行水消肿;柴胡理气消胀;肉桂化气利水。全方益气养阴、健脾利水消肿。
另外,为了防止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心衰,临床医护人员要加强生活保健宣教,教育患者及家属戒烟、少酒、少盐与劳逸结合相结合。只要患者更新观念,通力协作,防治结合,不仅能减缓和阻止心衰的发展,还可能逆转左心功能不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石,李玉兰.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78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2):50-51.
[2]杨忠伟,张承轩等.中药治疗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83例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6):46-47.
[3]周敏,秦波等.低流量吸氧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11):124-126.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J].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18(2):37-39.
[5]许玉韵,晏沐阳.老年心力衰竭治疗的整体概念[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8(1):136-137.
[6]刘蓉,张捷,陈秀平,等.新技术在支气管镜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18):151-152.
[7]杨铮,徐义先,杨泉.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临床应用观察[J].兰州医学院学报,2013,16(2):124-125.
[8]李光汉.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3):20-21.
[9]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11-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6-268.
(收稿日期: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