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市实验学校(223800) 石秀梅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时向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内容,并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别它们的相同属性和不同特征的方法。小学语文比较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包括类比、对比、横比和纵比,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月光启蒙》为教学案例。
一、类比
类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相似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在《月光启蒙》的备课过程中,我设想学生会被“月光是如何启蒙作者的”这个问题吸引,但是对“启蒙”的含义可能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启发”,它与“启蒙”的含义相近,因此,我想通过类比来帮助学生认识“启蒙”。在教学中,学生看到“月光启发”的板书后,举手示意书写错误了。这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词:“启发”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而“启蒙”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帮助我们开启了认识新事物,认识新世界的方法。民间文学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所以这里用“启蒙”更合适。理解了“启蒙”的含义,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帮助,才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用歌谣和童谣来说明不同的内容对自己的不同影响,但对学生而言,区分度并不明显,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歌谣和童谣的不同,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包括民歌、民谣。童谣是指在儿童之间流行的歌谣,内容简短。歌谣中渗透着作者的故乡情,而童谣讲述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和小道理。通过类比,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了解得更加清楚了,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对比
对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对立的学习资料,通过正反分析,突显对立事物的特征的方法。《月光启蒙》一文中,作者提到“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我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体现作者和母亲日子清苦的词语或句子。母亲的衣服是母亲自己动手用一块白布做的褂子,煮饭用的是院中的干草堆,在那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作者的精神生活却是丰富的。表现作者精神生活丰富的内容,包括歌谣、童谣、神话故事、谜语。通过作者清苦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形成的对比,以及作者现在的文学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描述,学生认识到,精神生活的丰富远比物质生活的优越更有价值,更能促进个人的成长。个人的价值不是通过物质条件的攀比来体现的,而是通过精神生活的充实来体现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树立学习目标,在业余生活中多读有内涵的书,多做有意义的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而对比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
三、横比
横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同一时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在各个方面的状况和矛盾,然后进行比较的方法。《月光启蒙》中提到的歌谣、童谣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教师可以比较歌谣和童谣的内容,具体分析这些内容对作者的影响。“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这寄托着作者家乡人的期望,也使作者从小树立起奋斗和努力的目标。“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这首童谣反映的是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作者在小时候帮助大人上山割荆草、编箔篮,这些劳动带给了作者很多乐趣。作者家乡特有的生活,加深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认识。歌谣中渗透着作者家乡人的希望,童谣渗透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童年乐趣,内容和形式都各具特色。
四、纵比
纵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不同时间段内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在各个方面的状况和矛盾,然后进行比较的方法。作者日子清苦,精神生活却非常丰富。在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行对比的同时,我结合作者和母亲的生活条件以及学生现在的生活条件进行对比;作者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现在的业余生活进行对比;作者母亲的白布褂子、生火的干草堆和学生的名牌衣服、统一供给的液化气与供暖设备进行对比;作者童年割荆草、编箔篮的行为和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进行对比;作者精神生活的歌谣、童谣、神话故事和谜语与学生业余生活中的电脑游戏和电视剧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富裕和安逸的生活条件中,更应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学习。
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对比教学法的形象性有助于学生链接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促进知识体系的建构。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