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聚亨路小学(224000) 陈洪霞
[摘 要]所谓“学辩式”课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课堂内容,形成问题,并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然后展开辩论,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总结下,获得真知。这种模式的建立让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真正体现了语文味,同时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课堂改革 学辩式 辩论 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60
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校率先构建了“学辩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次的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一种常态下的“学辩式”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汇报,亮出辩题——初读文本,寻找辩据——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当堂反馈、巩固辩果。这种模式的建立让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先学后辩,辩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辩式”的教学彻底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得学生主体由自觉的能动性转变成自觉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采用先学后辩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先通过自己课前主动积极的预习,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萌发出许多新的观点、想法,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辩式”课堂教学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就是注重课前的预习,学生也只有课前预习得充分,课中才能辩得有理有据。如教学《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以下内容。
1.自学文中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搜集关于阿炳的相关资料。
4.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初步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5.在预习中有哪些疑惑?
一系列的逐层深入的预习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感知了课文,为学习课文《二泉映月》做了一定的铺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新观点、新想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还树立了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充满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以及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学辩式”的课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疑中生辩,辩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对于辩题的选择一般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辩题。教师通过归纳学生质疑的内容,得出一个总辩题,下设分辩题。然后通过辩论来阐明道理,让学生受到教育,并在不断的辨析中,使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
1.辩题要有可辩性。辩论,辩论,如果没有可辩性,问题一边倒,就没有了话头,辩论自然展不开,辩题要切合教学内容,要和所学内容挂起钩来。如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辩题可以设置为:天游峰的老人每天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到底他“累”还是“不累”?说“累”,是因为老人工作量大,很辛苦;说“不累”,是因为老人走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在不断的辩论中,学生更深入、更详尽地了解了老人以苦为乐、豁达开朗、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样做,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辩题也可以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阐述,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莫泊桑拜师》一课时,学生质疑: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结合这两条明线,学生进行了小组辩论。
生1:我认为福楼拜是一个严厉的老师,文中“不,不不!”既有对莫泊桑的批评,又含有轻微的责备。
生2:我认为福楼拜是一个和蔼的老师,当他看到莫泊桑带着写好的一些作品给他看时,脸上露出了微笑。一个小小的“微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
生3:从“微笑”我还可以看出福楼拜对莫泊桑的作品很满意,是对莫泊桑的鼓励,我觉得他是一个会提携后辈的老师。
生4:我认为福楼拜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文中连续的“九个问”中可以看出。
生5:从文中连续的“九个问”中我还看出福楼拜知识渊博,对莫泊桑的指导十分详细。
……
在学生们不断的辩论中,福楼拜、莫泊桑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高大。学生针对一个辩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争辩,从而全方位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走进了文本。
三、导辩探究,自主合作中得出辩果
通常的辩论,正反两方处在平等的位置,各自准备各自的材料。而在“学辩式”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改变。无论是从开始的辩题的选择,还是辩论的准备过程,还是后期的辩果的处理,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1.当辩题确定后,教师切不可不管不问。首先,应根据学生对辩题的态度确立正反两方,一般来讲,应把有利于学生收集资料的一方交给学生,教师担任不利一方。如教学六年级上册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时,以“知识与实践哪个更重要”为辩题,“实践比知识更重要”作为正方有利,因为有很多唾手可得的资料,如成语故事“纸上谈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大量史料。于是,我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准备正方资料。其次,还要指点学生如何去准备。教师可以先收集好有关材料的条目索引,编成预习提纲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前预习时按图索骥,这样效果才会好。
2.教师要善于向学生“踢皮球”,适当调控课堂的辩论方向。在辩论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在阐明事理的同时,根据论辩的内容,适时地向学生进行引导性或启发性的提问,引导他们向更深处思考。如苏教版四年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辩点可设计为: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眼里是一个平凡的人。可在小女孩爸爸的眼中,是一个伟大的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围绕辩点展开辩论。
生1:我认为爱因斯坦很平凡,因为他衣着不整洁。
生2:我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因为他发明了许多东西。是一个科学家。
生3:我认为爱因斯坦很平凡,因为他房间不整理,桌子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生4:我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因为他提出了相对论。
……
(双方辩论争执不下)
师:爱因斯坦不讲究穿着,那么他把时间用到哪儿去了?
生5:爱因斯坦把时间全部用于科学研究上了,所以没时间收拾房间,没时间讲究穿着。这说明他不拘小节。
生6:爱因斯坦把时间全部用于科学研究上了,说明他潜心研究科学。
教师一句适时的引导拨开了学生眼前的迷雾,爱因斯坦的伟人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彰显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中的辩论不是不讲是非的辩论,所以一定要有个肯定的答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每次辩论结束后,教师都要有个总结陈词,小结辩果,指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综合双方的独到之处,形成较全面、合理、科学的观点。
四、当堂达标,检测反馈中巩固辩果
课堂结束时,应当堂检测,选择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根据辩论的内容在课堂中完成。如第一课时的语文教学可安排字词检测,课文内容的概述,重点语段的练习等。例如,苏教版五年级《谈礼貌》一课安排的当堂检测如下。
1.听写文中生字新词。
岳飞 嫌弃 纠纷 师傅 和谐、彬彬有礼
2.填空。
(1)君子不失色于人,____。礼到人心暖,____。
(2)作者表达的观点是____。
通过____、____、____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而第二课时的语文课可安排对文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的分析、事物现象的启示、辩点的归纳等,还可以结合文中的写作特点进行小练笔……
新课堂、新模式,闪烁着人文的光辉,这是教育者前所未有的体验;新境界、新角色,映照出人性的光芒,这是学生们个性的张扬。“学辩式”的课堂虽是新生事物,但却充满蓬勃的生机。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