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226400) 樊林霞
词意理解方面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领悟文本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学生对词语意义有了鲜明而又深刻的理解,后继的学习进程才会更加行云流水、顺畅自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表达中形成整体体验,在词意理解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
一、 静为动——动态化表达凸显形象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动态化的表达有利于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思维变得活跃。因此,根据词语特征,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表达他们对于词意的个性化理解。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文中的一些词语着重刻画了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值得引导学生细细琢磨——
师:我们来看这一句:“他扯过草药,细细端详着,若有所悟……”你能想象出当时李时珍的动作和神态吗?
生1:(模拟动作)抓过草药,看了看,接着点了点头。
生2:我觉得应该是翻过来覆过去地看。
师:为什么?
生3:不仔仔细细地看怎么能叫端详呢?
师:不错。请你来演一演李时珍好吗?
(生表演)
师:他的神态动作像李时珍吗?
生:(众)像!
师:他为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生4:他一边看一边轻声的自言自语,说明他在思考这种草药的功效,它能治什么病……
“端详”和“若有所悟”两个词,是刻画李时珍全神贯注的工作画面的关键词语。教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去模仿李时珍的动作和神态,一步步逼近词意的准确内涵,不但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也进一步让学生在想象、表演和表达中体验到了人物的珍贵品质。
二、化虚为实——情境化表达加强体验性
当词意与学生自身行为结合在一起时,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鲜明,能为学生进一步感悟文本做好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积累。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飞蜻蜓》一课时, “七嘴八舌”“入神”这两个词语反映了孩子们在陶行知先生面前从无拘无束到认真倾听的两种关键形态,可引领学生进行动态化表达,进而理解词意——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七嘴八舌”吗?
生1: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意思。
生2:就是很多人抢着说的意思。
生3:想说的人太多了!
(教师快速地指名回答之后,微笑着看着学生,沉默了一会儿)
生4:我知道啦!老师,刚才我们就叫七嘴八舌吧!
师:哈哈,不错!同学们不但对“七嘴八舌”这个词语解释得很好,而且你们刚才的行为就可以叫做“七嘴八舌”了!
……
师:孩子们“入神”地听着,怎样才叫“入神”地听呢?同学们做一个“入神”的样子好不好?
师:谁来形容一下刚才你“入神”的样子?
生5:入神的时候,眼睛要一眨不眨地看着老师。
生6:入神时不会东张西望。
生7:一定不会随意打断老师的话。
在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理解,首先用有意识的课堂停顿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行为,感受到词意与生活的贴合;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演绎,用自己的神态诠释词意的内涵,使得词意与学生的个体体验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词意理解水平。
三、化零为整——整体化表达突出层次性
将词语融合到整个文本中进行理解,不但拓展了词语的内涵意义,同时也为后继的文本教学做了极为有效的蕴伏。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骆驼妈妈面对孩子的困惑,采取了“用事实说话”的教育方式。我扣住文中“多亏”这个词,引导学生将词意置于文本中进行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再走下去,饿了怎么办?”如果你是小骆驼,你知道答案吗?
生1:我知道,我们有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呢。
师:可是,这不是难看的肉疙瘩吗?
生2:多亏有这两个肉疙瘩,否则就要挨饿了!
师:他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多亏”。刚才文中也有这个词,谁来说说,你觉得什么是“多亏”呢?
生3:如果没有就糟糕了!
生4:原来觉得没什么,后来发现它太重要啦!
师:是啊!多亏有这两个难看的肉疙瘩。我为什么还要为它感到难过呢?我应该——
生:(齐)感到自豪才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忽略了文中“多亏”这个词,而在后继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这个词进行表达,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表达中词意所流露出的情感内涵,不仅润物细无声般帮助学生理解了词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在事实面前进行客观认识的重要性。
词意的教学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它应当成为既扎实又活泼的阅读教学新亮点。我们应借助于动态化、情境化和整体化的方法,挖掘词意教学的独特魅力,让它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出越来越耀眼的光彩!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