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曼云
“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讲究逻辑是议论文重要的文体特征之一,议论文写作过程就是逻辑思维运行的过程,即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分析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没有概念就无法完成命题,也就不能进行判断和推理。
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概念知识”的指导,因此很多学生在讨论问题时不注意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观点句表述不准确、论证中偷换概念或转移话题的情况,致使文章失去立论基础,说服力受到严重影响。例如:
甲、实力是那永不后退的精神(横线为笔者所加),这精神会为你向成功架一座虹桥!你看那李白曾陷入“举剑四顾心茫然”的苦痛之中,然而他长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这种豪气岂能不成功?陆游曾迷失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间,然而他深知“柳暗花明又一村”。有这种坚定岂能不成功?他们都是逆境中的勇敢者,这种不后退的精神定能让他们铸就辉煌。(选自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习作)
上面文段首句采用下定义的方式对“实力”一词的内涵加以阐释,但释义错误,“实力”不是“精神”,因而造成后面的论证分析全面失效。因为“具有说服力的说理必须遵守清楚定义和概念准确的原则,否则就会给人造成支吾搪塞、故弄玄虚的不良印象,这当然也就不可能起到说服别人的作用”。
因此,在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起始阶段,我们可以把概念知识和作文题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写作情境中理解、掌握概念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运用概念知识,增强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一、把下定义练习与概念型命题作文相结合
所谓概念型命题作文,是指用一个概念、一个词语作为文章标题进行写作,如“习惯”“杂”“包容”“纪念”等。由于受到近些年各省高考命题以材料作文为主的影响,概念型命题作文的训练逐渐淡出写作教学。其实,从提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过程性看,这种类型的作文题具有不可替代的训练价值,因为它与概念知识的联系最直接,也最紧密。这类题目本身往往就是概念,学生在构思运笔前必须得先明确概念的内涵。
明确概念内涵最通常的方法是“下定义”,我们可以从“事物是什么样的”角度训练学生对作文题中的概念加以阐释。如“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包容”是指做人有气度有修养,“纪念”是指对过去的人或物的留恋怀念等。
概念型命题作文的练习,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并且尊重概念的基本内涵,还应该训练学生根据立论的需要灵活释义。
比如“成熟”这个概念,它的科学定义是“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或事物、行为发展到完善的程度”,议论文写作无需下这样的科学定义,但基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他们对“成熟”基本内涵的理解不应脱离类似含义。比如可与“幼稚”相对,指“人的行为或思想等向前发展或变得完善”,“比过去有一定进步”等。据此来引导学生根据立论的需要对“成熟”灵活“释义”,如:成熟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成熟是能坦然面对困难;成熟是外圆内方,有所为有所不为;成熟是处于顺境不张狂,陷于逆境不消沉;……这种多角度多层面阐释概念内涵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同时对概念的理解越丰富深入,文章立论也就越充分深刻。这样写作思路就变得灵活起来,立意也容易推陈出新、与众不同。
二、把区分概念层级与近义词辨析类作文相结合
近义词辨析类作文,由于材料本身提供了对概念内涵的细致区分,学生可通过对词义的比较、辨析,直观地感知概念内涵之间存在种属关系或层级关系,使思考走向深入和精细,使认识分析更加具体而富有针对性。其实,这类作文题目的呈现方式,也给那些认识事物笼统、思考没有方向感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示范。如:
“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炼、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
请以“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个作文题,学生既要体会“磨擦、磨合…研磨、打磨”“磨炼、磨砺”三组词语之间含义上的异同,还要进一步区分每组内部两个词语之间的异同,如“磨擦”的意思不同于“磨合”。一个大概念下的小概念内涵之间必有关联,即含义相近,所以区分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是近义词而不是同义词,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所以需要比较辨别后才能准确地使用。如“打磨”强调人主观上对意志进行磨练或对目标追求高,“磨砺”更侧重在人面对客观遭遇时的积极态度。下面的乙、丙文段就是在文题的启发下,从“磨”的下一级概念出发,准确把握“打磨”和“磨砺”的不同含义,并以此为立论基础展开分析的:
乙、锻造者经过无数次地淬火、打磨、塑形,才能铸成一把宝剑。学者也同样需要无数次修饰、删改才能使著作成为经典。所以,打磨是走向学术经典的必由之路。打磨,是学者对作品的推敲、琢磨,是忍痛割爱地推翻、重塑理论、著作的过程,只求它们趋向精致和完满。
丙、既然磨砺如此之好,那我们面对磨砺之时为何仍愁眉苦脸、如临大敌呢?因为磨砺实在太痛苦了。忍牢狱之苦,忍世人的讥讽,忍饥饿之苦痛,这些固然可以磨砺己身,成就辉煌,但其中的滋味也非常人可以忍受。只有那些伟人名人,他们能忍受住这天大的苦难,成就一番事业。
三、把依据语境条件阐释概念内涵与材料作文相结合
上述两种形式的作文都属于概念类的命题作文,写作时关涉的是对概念基本义、典型义和通常义的理解和阐释。而材料作文,大多提供较充足的语言情境,概念的内涵则由材料中的语言环境决定,它要求提炼出概念的某一侧面、事物的某种特征,即写作者要由对属概念的基本性思考转向对种概念的特殊性把握。相对于概念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对逻辑思维要求更高,防宿构、防套作的功能性更强,因而在近些年的高考中更多地被各省命题者采用。
如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这则材料作文的结尾,明确给出了要求写作的话题“‘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从材料语境看,话题中的关键词“老规矩”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属概念,而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种概念。材料虽没有直接揭示“特定内涵”所指,但提供了与之相关的七个例子,这七个例子是学生理解“老规矩”内涵的重要依据。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这七个例子进行“合并同类项”,归纳、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共有属性,提炼出符合语境要求的“老规矩”内涵:日常生活中,在礼仪风范、道德修养、处世态度等方面给人以约束、指引的一般性行为准则。
这类作文题的训练价值体现在,经过概念型命题作文打开议论思路、近义词辨析类作文细致区分相邻概念的训练后,学生由对概念基本义、通常义的正确理解,提升为对概念语境义、特殊义的准确理解,认识问题会由一般走向特殊,由浅表走向深刻。经过这类材料的系统训练,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会轻易犯下偷换概念、转移话题的毛病,文章所论会更具针对性。
当然,我们很难用一种科学标准来给作文题目归类,某种情况下对它们加以区分是基于教学的需要。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所以学生获取概念的方法途径在更多时候也不是单一的。如: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看完这则材料,我们明白,前面甲文段的写作角度源自题目中“生甲”的认识,但他对“实力”的释义是错误的。面对这类基础薄弱、不会明确概念内涵的学生,我们不妨这样引导他们学习阐释概念的方法:
1.借助语法。提醒学生利用学过的语法知识(词语结构等)拆分词语,分别解释,然后综合。“实力”即“实+力”,指“实在的力量”或“实际拥有的能力”。
2.充分造句。可以用造句法把“实力”嵌入到具体语境中,通过句子概括出“实力”要表达的内涵。如“歌咏比赛中精神风貌重要,但唱功实力更重要”“埋怨机遇不佳没用,应该提高自己的实力”“要买这么贵的东西,经济上是否有实力”“他在学习上拥有实力,是坚持不懈练出来的还是天资聪颖带来的”……从中提炼出“机遇”“精神风貌”“坚持不懈”等词语,虽然它们或是与“实力”内涵完全相异的概念,或是形成“实力”的某种条件因素,但都不是“实力”概念本身的内涵。
3.利用语境。当作文题目已提供了充足的语境时,学生应充分利用语境来判断词义、确定内涵,本题目是有关“鹿特丹世乒赛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的话题,材料中有“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这样的语句,学生凭借这些信息,也可以正确阐释“实力”的内涵。当然,在“竞技体育”这个话题语境下,学生还可提炼出“实力指竞争中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运动场上体现出的灵活应变能力”等意思。
应该说,就高中阶段而言,概念知识对促进学生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和理性思维品质的提高和发展不可小觑,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笔者认为,把概念知识的学习和议论文写作训练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写作教学新思路。
①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第11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
②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第87页,中信出版社2014年。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10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