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规则教育充满爱的温度

  • 投稿礼部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196次
  • 评分4
  • 26
  • 0

◆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 秦雪芝

◆重庆市北部新区童心小学 秦 波

放眼世界,许多国家都实施规则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规则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诸如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都对施行规则教育有明确的规定。这是因为教育没有规则,就显得过于虚华而不真实。换言之,没有规则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2013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师德红线十条规定,将“体罚”与“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作为违反师德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有惩戒学生错误,纠正学生行为的权利,毫不例外我国也应实施规则教育。但并不是纯粹地“洋为中用”,应实施中国特色的规则教育——温情规则教育。只要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讲究策略与艺术,就一定能收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一、在教师真诚的赏识鼓励中进行规则教育

规则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关注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如果说赏识教育是从正面引领孩子品行向善,那么规则教育便是从反面规避孩子的恶习养成。翁乾明曾说,“人要趋利避害。”“奖赏”可能增加“趋利”的频率,“规则”可能增加“避害”的频率。从这个意义上说,赏识与规则恰如教育的左右翼,二者同样可贵,缺失了任何一方,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

有个故事很动人:丹麦一个警察在大街上巡逻时,发现一个超速骑车的孩子飞驰而来。他拦住了孩子,告诉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要罚款,可孩子告诉警察,他是哥本哈根一所中学的学生,因赶着上学所以骑快了。警察笑着对他说:“你先去上学,我随后会同你联系的。”不久,孩子的学校接到一封信,来自当地曾培养过许多优秀车手的自行车俱乐部。信中说,他们欢迎那个孩子来参加俱乐部,同时夹着一份警察测速单。四年以后,这个名叫斯卡斯代尔的孩子成为丹麦第一个获得自行车赛金牌的奥运冠军!

在教育中,学生不遵守学校的校规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不戴红领巾、乱扔垃圾等。遇到这种情况这么办?是将他训斥一顿,还是让他遭受扣分等评比制度的规则呢?笔者班有一个学生也经常不戴红领巾,而经常受到学校大队委的规则扣分。让班集体在学校的流动红旗评比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怎么办?不对他进行规则教育,难以改正错误。可对他进行怎样的规则教育,才能让他既改正错误,又不伤害他呢?笔者想到了他因为经常没有红领巾而被扣分,于是对他说:“孩子,我知道你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特别喜欢帮助别人。你看我们班,经常有孩子因为没有红领巾而被学校大队委扣了分,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我也知道你喜欢帮助别人,你能不能去大队部帮同学们买几条红领巾放在你的书包里,如果哪个同学需要,你就帮帮他好吗?”他得知笔者将这样的一个重任交到自己身上,欣然接受建议。当然,在帮助别的孩子的同时,他再也没有因为不戴红领巾而被学校大队委的值日生扣分了。学生在赏识与规则中不断进步,帮助了别人,完善了自己,改正了错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规则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地运用规则,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见,即便是犯错误的孩子,也有值得赏识的地方,要在赏识中予以惩戒;反之,即便是优秀的孩子,也有需要规则的时候,也不应忘记在赏识中予以规则。

二、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下进行规则教育

规则是对过错的警戒。规则教育应当分为两类,一是为了“进”的规则,重在习惯的养成,规则那些懒惰松散,不求上进的孩子,目的是促进他们心存理想,追求卓越,不断向前;二是为了“戒”的规则,即惩戒。重在精神上的认知,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让他明白为何必须“戒”,因为涉及到的是道德的红线,容不得越雷池半步,它涉及的是道德的善恶、价值的高低、信仰的有无等形而上学的问题。

对于学生品性的养成,最具温情的规则是有理有据,有节有限,有情有义,有行有止。要在规则中体现品性面前人人平等,教师的人格魅力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规则的效力。被誉为“美国最好、最有影响力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说:“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张伯苓先生的故事也颇引人深思。在一次修身课上,张先生看到一名学生的手指被烟熏黄了,就严肃地劝诫学生:“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要戒掉它!”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反问他说,“您不许我们抽烟,您自己为什么还要抽呢?抽烟对您的身体就没有害处吗?”张先生顿时无话可说,沉思了一下,当即折断随身携带的烟杆,从此不再吸烟。学生亦以之为榜样,也不再吸烟。可见,温情的规则要言传身教,有错即改,自我约束,自我规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在浓浓的师爱中进行规则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也就没有规则,没有爱的规则就没有真正的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既表现为对学生优良品行的赏识与赞美,也表现为对学生不良品行的规则与劝诫。所以,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程度不一的规则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要表现出真诚的师爱,以及守候学生的耐心。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于是,教师每天都要围着学生转,不停地催促他们完成作业,完不成的就拉到身边,手把手教他们完成。学生想,反正我不完成作业,第二天可以在老师那儿完成。这样,弄得师生都身心俱疲,而且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每个教师都会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例如,有个转学到笔者班级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起初采用补作业的老方法,可是作业越补越多。怎么办?后来,笔者索性说:“你可以不完成作业了,我给予你一个与众不同的权利——不完成作业!”于是,每当收作业时就告诉课代表不收他的作业,刚开始还能“稳坐钓鱼台”,几天过去了发现笔者不关心他、不在乎他,有些着急了,一天下午放学后主动找到笔者交作业,并承认错误,此后再也没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虽然有时作业质量不是很好,但他在慢慢进步,笔者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如果每个教师都能自觉地将规则变为一种爱,或者说用真诚的师爱为必要的规则点亮明灯,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更能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挑战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损坏的珍品。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折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规则虽是教育的必须手段,但规则必须适度,更应当艺术性地使用,才能真正达到以惩为戒,以爱渡人的教育目的。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