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探究教育“产能过胜”的原因

  • 投稿荟荟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935次
  • 评分4
  • 84
  • 0

文/张 斌

【摘 要】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可是教育责任心下降,批量化生产严重,造成巨大的就业危机,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面对此种高等教育结果,笔者不得不就现状做出如下或许不太正确的分析:高等院校教育产能过胜,教育产品实用性过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市场经济;高等院校;就业危机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推进,中国经济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无可非议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渐渐地在精神生活领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的精神生活需求下,作为精神需求之一的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关于构成这种需求的因素实在太多,这是一个更大的社会学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这里我只想说的是面对这种社会需求量,我们的教育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巨变和社会的需求,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又该指向哪里?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更细的分类和更高的要求;家庭中子女的缩减,对孩子的养育有了更远的规划和更多的期需;民族心理的凝聚,对青年的成长寄予了更多、更积极的希望,这些或直接或间接地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有了更精、更细、更高、更优的要求。但不得不说的是,现状不容乐观,别的不说罢,就在政府、家庭、社会对教育投入了百般心力的今天,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涌向社会,已客观的摆在人们的面前。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没有控制好吗?是经济还不够发展不能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吗?还是高等院校没有适应时代变化社会需求,及时跟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步伐,而在做无为的规模化生产呢?我想上述原因都有一些吧!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以下几点:

一、我们的高等院校没有客观理性的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试想全国能有几家高等院校客观理性的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过调查,即便是有也只有地域性、地方性的小调查,从哲学层面上来讲,也只是以特殊性代替普遍性,没有全局观念。更多的高等院校只是一味地响应教育上层机构的号召,扩大招生计划,来消极被动的应对社会家庭对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精神需求,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我们不应该遵照教育指令,而是说作为教育行政机构,我想更多的是应该对国家长远发展做一个合理的规划,而不是做出更为具体的指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而非非理性的教条的执行教育行政机构的条文,这样既是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消耗,又是与我们教育部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是相左的。

二、我们的高等院校缺乏用战略眼光来分析社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

现在的高等教育机构有些或许是做了一些市场调查的,但除了上述所说的地域性、地方性以外,还有一个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的原因就是,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能对市场做动态的分析,比如说好多大学,面对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普遍开设土木工程专业,这样的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专业设置本无可非议,但我想提醒的是,各大高等院校是否对市场动态做过前瞻性的分析呢?的的确确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大量的这方面专业的人才,但随着基建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再加上各高校近年来的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市场投放,而且又因为人才年轻不能在短期内老化离开市场,如果不做众多因素的动态分析,势必造成大量人才的无业滞留,这样既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又会影响学校的在社会上的信度,更重要是浪费了学生的大好时光,还会引发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三、一些普通高等院校查盲目跟风——详见名校的扩招计划和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计划和设置重复专业。

一些普通高校本身生源少、质量差,却盲目的跟风看名校,名校有什么专业,他们也设置什么专业,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呀,并大有把普通高校办成一所综合性大学之壮志,当然这样也不坏,但这是尚需时日有一个过程的,所以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又在这样一个重视学历文凭一时又无法改变人们的观念的时代,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以卵击石”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儿,但在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中,被淹没在人才的汪洋难以呼吸视听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所以这种盲目的跟风既影响了学校,也影响了学生。因而,例如普通地方性高等院校,应该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学校情况,及时了解地方人才市场动态,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适时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办成一所有自主特色的综合性学校,既赢得发展的机会,同时又为建设良性的教育环境和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岂不甚好?

四、我们的高等院校的领导人,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淡薄而商业化头脑发达。

教育可以市场化,但绝不可商业化。教育的市场化并不是要以市场经营的模式来办学,而是要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社会的共同利益乃至人类的共同进步为本。如果教育模糊了这样的宗旨认同,那么教育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会为利益所驱使,就会被名誉所驾驭,就会被少数几个为名为利的别有用心者所操控。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可爱的教育对象,就会被当作教育的产品进而变成教育商品,行销于市场,或哄抢一空,或滞销积压。哄抢一空者,美好的销售前景(就业前景)会刺激教育的经营者,继续扩大该商品生产(扩大某专业招生),直至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境况;滞销积压者,便任由社会市场去淘汰,任由教育商品自过期。因为高等院校只是教育的生产机构,而不是教育产品的经营机构,这里的教育产品的经营机构那里去了?其实教育产品本体就成了自身的经营者。所以我们的办学机构的主管者,只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而非经营者,因而旱涝保收,销路如何与我无关。

鉴于上述情况,高等院校要想得到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我觉得应该着眼人才市场动态,在学校增设人才市场调研部门,适时把握市场动态,并综合多种社会因素作理性的判断,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和增减专业设置,或开发新型专业,对接社会需求和适应人才兴趣需求,当然还需要我们的高校领导人高瞻远瞩不慕虚荣不贪小利谨记教育宗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走上良性的健康的发展道路。当然更有效的方式,我觉得最好是教育行政机构利用便捷的电子网络系统,建立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各专业的数据库,结合市场动态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相对准确的参数,从而既指引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又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还可减少就业压力过大造成的社会危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

[2]彭立威,邓学建主编.《可持续发展教育教程》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