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初中生物属于自然学科,学习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家庭生活资源都可加以利用,生物学习可以说是无时不在÷生物教材上的知识是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逻辑性比较强,但是在家里学生所面对的与生物有关的生活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只是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家庭资源为生物学习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凸显生物学习的实用性。
一、家庭动植物资源巧利用
生物学就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包括动植物。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植物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我们吃的蔬菜、养的花草:对这些植物的生活习性只要用心就可以进行观察实验。比如在学习苏科生物七年级上第二章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里“生豆芽”,美其名日“豆宝宝成长记”,并写出观察日记。有的学生成功了,豆子长出了长长的芽;有的学生失败了,豆子变黑变软最后腐烂了。简单的“生豆芽”活动充分说明了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学生由此也明白了“豆芽菜”能上桌也是不容易的。再看家里的花草,为什么有的人家花草养得非常好,而有的家里花草就养不活?这也说明环境和外部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芦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居家植物,但是我们要了解芦荟是不喜水的,如果不停地浇水,最后就会烂掉。厨房里的蔬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叶芽结构,绿色植物的生长条件等,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并查找资料解决疑问。如春天里的大白菜放在厨房里不用管,也能开出一朵朵小黄花。学生在观察时,兴趣非常高,从而提高了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于动物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金鱼、小鸟等小动物,还可以借助家长宰杀禽类鱼类时观察动物内脏机理,了解肌体构造。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
二、餐桌营养膳食分析利用
学生最感兴趣的家庭资源是餐桌上的食物,而膳食营养也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用餐时,只关注食物是否美味,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不关注。学习生物内容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回家观察餐桌上的食物,看看哪些是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哪些是不喜欢吃的食物,然后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去分析验证,有利于以后合理膳食。经过统计,大多数学生喜欢吃肉类,喜欢吃鸡肉的学生最多,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吃青菜和豆类食品。针对这种情况,老师结合苏科七年级上《合理膳食》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饮食习惯对身体影响的重要性。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是不健康现象。科学的饮食习惯应该是多样化摄入食物,粗粮和细粮要搭配适当,荤素都有,青菜水果要加量。学生把自身的饮食习惯与教材中的科学饮食相对照,给家长提出了很多合理化膳食的建议。
在学习苏科版《饮食与营养》中,学生了解到食物营养成分的重要作用,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油脂在纸上会留下油斑,蛋白质遇热会凝固,食物中的有机物能够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无机盐是烧不掉的食物残渣。学生学习了本课内容后,回家检验馒头、鸡蛋以及花生。馒头里的淀粉较多,生鸡蛋因为加热由液体变成固体,花生仁放在白纸上用手按一下会留下油渍说明花生含有脂肪。学生之前对这些现象只是了解表面,对深层的生物学原理并不理解,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从家里的餐桌上也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
三、家庭影视资源知识补充
学生在家里比较喜欢看电视,老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有关生物知识的电视节目,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比如生动形象的《动物世界》,经过解说员的介绍,学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现在科技更加发达,一些3D影视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七章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本节要学习的概念比较抽象,虽然学生也知道人要有足够的能量才可以保证学习工作的需要,但是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是看不见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弄清楚。比如,人在能量缺少到什么情况时会出现晕厥现象?在什么情况时器官会衰竭死亡?怎样才能保证人体能量的正常供给?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有着较高的探究热情,能够主动上网查找问题的答案,从而理清能量的消耗与补充的最佳结合方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答案,可以增强自我成就感,有利于生物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很多学生在查找材料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更多的内容。如在“呼吸频率”的查找中,学生不仅了解呼吸频率与能量消耗的关系,还得出动植物的呼吸原理,延伸到晨练的环境条件。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无形中就会获取更多的知识。
初中生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在学校,回到家以后眼里所见的也都是与生物有关的内容,只要学生能够用心观察,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就成为生物学习的有效补充。生物教学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用生活中的简单资源解释生物学中的现象。用家庭影视网络资源拓展延伸课外知识。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家庭资源学习生物,可以实现课堂的有效转移,学生在高昂的学习情绪中不断获取生物学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