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莫让文化经典在教学中“流浪”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955次
  • 评分4
  • 20
  • 0

——浅谈文化经典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构

◎黄荔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这一课程目标,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提高文化素养。而福建省的考纲更是从2006年起就已经把文化经典著作列入高考考试范围;这些举措使我倍感欣慰,我仿佛看到了“流浪”已久的文化经典终于有?家”可回了。然而,时隔多年,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良好的理念倡导,在教学过程的实践中仍显得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许多师生只是表面接受经典,其实则是背离经典。文化经典“流浪”在语文课堂的边缘,成了语文教学中不争的事实。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该如何领文化经典“回家”呢?

一、“流浪”根源——文化经典阅读教学的问题

1、文化经典课程体系的缺失,使文化经典无“家”可归。新课程关于文化经典阅读的理解,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理念而不是课程,文化经典阅读缺少独立的课程形态。部分教师长期让文化经典的阅读教学处于放羊状态,他们只是简单地把一些高考仿真试题搬进了课堂,文化经典阅读成了教师的自留地。文化经典的教学缺少课程体系,成了该阅读教学一直难以摆脱的困扰。

2、文化经典阅读教学内容的浅化,使文化经典始终“流浪”在课堂边缘。由于文化经典阅读训练多囿于高考题型的训练,知识表述零散杂乱,能力目标要求含糊笼统,再加上师生功利化的思想意识,教学内容肤浅,学生学习浅尝辄止则是必然的结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构建经典文化阅读教学体系,让文化经典阅读有“家”可回,使该阅读教学能循序渐进展开并渐入佳境。

二、“回家”路径——文化经典阅读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第一阶段:宽度的铺展——整体文本阅读,感受丰富思想。那么,整体文本阅读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获取思想精华呢?

1、阅读对象。①阅读原著文本,才是与经典对话。很多人误把一家之言的心得阅读当作经典阅读。唯读原著,方能了解作者真意。②还要充分利用前人高质量的注释、评点及相关工具书。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等不失为较为可靠的入门读物。如欲进一步,可阅读古注,如宋朱熹的《四书集注》、晋郭象的《庄子注》,等等。

2、阅读方式。经典需要精读、细读、诵读。高声诵读,可领略其神理音节之妙,涵养性情;咬文嚼字,才能正确领会深意;追根究底,方能登堂入室。

3、阅读引导。教师作思想导读,并制定出阅读的计划,是阅读得以落实的保证。我一般安排学生高一(上)读《论语》、高一(下)及高二(上)读《孟子》,而且每天都布置具体的阅读内容并适时检查。导读在前,学生的阅读理解就有了方向;有了规定的阅读内容,阅读就不流于形式;有了扎实稳固的阅读,才能真正触及经典的内核,而且思想的构建因为有完整的文本做依托而显得清晰恒久。

(二)第二阶段:深度的挖掘——思想分类解读,体味思想精华。思想的分类解读是深入挖掘的必经途径。那么,思想分类解读要注意些什么呢?

1、体系分类。教师需要取精华,弃糟粕,对文本做全新的系统构建。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经典文本的整体把握,我把《论语》、《孟子》的思想,分成四个专题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观念、修养观念。分类解读便于化繁为简,直取精髓,直击要害。

2、训练方式。①专题思想导读。即便是专题思想仍需要细化,研究才能真正深入。比如《孟子》的“政治思想”专题我把它分成仁政思想和民本思想两大部分。仁政思想又细化成:仁者无敌、先义后利、制民之产、保民而王、与民同乐。②相关文本解读。在庞大的整体文本中筛选出体现该思想的论述文段并对此进行解读,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因为理性的专题导读在前,感性的文段解读就显得轻而易举。③练习巩固。通过专题练习,把文化经典真正内化成学生的认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真正得以提升。这样本末兼顾,完全克服了只重视题型训练的细节末枝,而忽视思想累积的本末倒置的行为。

3、训练时间。我把这一阶段的训练时间放在高二下学期。这是对经典深度挖掘的最佳时机,因为有了前三个学期的充分积累,这个时候思想分类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

(三)第三阶段:高度的升华——比较异同,看思想发展。孔孟的思想是发展变化的,只有比较异同,我们才能真正认清他思想的实质及发展根系。

1、研究方法。孙绍振先生在《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中提到了价值还原、历史还原和比较分析等几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不妨借助它们来探究孔孟思想的异同和发展。比如研究孔孟“仁”的思想发展:“中庸”思想发展以及从君子人格到“浩然之气”的发展,等等。

2、问题训练。以比较型的问题带动内化,比较阅读最能洞见思想实质。’比较型问题的设置,要从思想入手,比较点可以是相同点,也可以是不同点。学习至此,思想有了宽度、深度,更有了高度,这样再谈文化传承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了。

文化经典传承的是深邃的思想体系。因此,领文化经典“回家”,既关乎文化经典传播大局,又关乎社会的文化品质,所以成熟的“回家”路径的建构迫在眉睫。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