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语篇宏观连贯的构建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888次
  • 评分4
  • 18
  • 0

鲁海燕

(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关联理论和语篇宏观连贯构建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语篇宏观连贯的构建不仅仅是对于宏观语义结构的理解,也牵涉到心理认知等一系列语言本身之外的宏观语用因素,并探究如何能最好地理解语篇的含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关联理论;语篇宏观连贯;认知语境;语用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55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126—03

收稿日期:2014—08—16

作者简介:鲁海燕(1979— ),女,江苏东海人。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教学。

语篇的连贯是一种逻辑关系,能够把语篇中的命题或者意图有效地联系起来,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Van Dijk指出,语篇连贯在两个层次上有所体现:第一层是微观结构上的连贯,即微观连贯;第二层则体现在宏观结构上,即宏观连贯。微观结构体现语篇组成的基本命题,是语篇整体意义形成的基础,属于低层次的语义结构。在语篇微观结构基础之上的是宏观结构,是对若干微观结构的总结概括,属于高层次语义范畴。[1]宏观结构也是一种语义结构,它不但能够用来研究句子系列如何能在话语范围内形成整体,还能鉴别话语和非话语——只有具备了宏观结构的句子系列,才能在理论上视为话语。宏观结构抽象地体现了语篇整体意义,是对微观结构的总结和对其意义的提炼。Van Dijk提到的宏观结构是指宏观语义结构,其所指的语篇宏观连贯的建立主要是形成语篇宏观结构的过程。[2]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语义结构之外的内容。

关联理论认为,语篇的理解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一个有意图的活动和一个认知过程。本文通过阐述关联理论和语篇宏观连贯构建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语篇宏观连贯的构建不仅仅是对于宏观语义结构的理解,也牵涉到心理认知等一系列语言本身之外的宏观语用因素,并探究如何能够达到语篇理解的最佳程度。

一、语篇的宏观(语义)结构

语篇的宏观结构是语篇或话语层次的宏观语义结构,它是由表达最基本事件或状态的基本命题的微观结构集结而成的。将微观结构中所体现的若干基本命题提炼成较大的命题,就是微观结构向宏观结构转化的过程。宏观结构是建立在不同层面上的多层级形式。信息宏观处理将低层级的语义单位逐步浓缩为高层语义单位,而不是一步到位。

宏观结构的建构过程会牵涉到一些规则,利用这些规则有助于微观结构向宏观结构进行转化。

(一)删略规则:[(a & b)→b]。表示在一系列的信息单位中直接去掉不重要的信息单位,保留下来的信息单位一般具有最重要的语义价值。例如:在“She left the office, called the manager and told him she decided to quit the job”这个句子中,前面的“left the office, called the manager”这两个动作所传达的信息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信息是“she told him she decided to quit the job”。通过这样的删略,受话人可以通过最简洁的方式获得最重要的信息。

(二)概括规则:[(a & b)→c]。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息单位浓缩成一个宏观结构。其中,a和b一定是c的下义词,同时,a和b之间的关系为a一定是b的某个概念,而b不一定就是a代表的含义。例如:在“Mary likes playing football and basketball”中,football和basketball是sports的下义词。通过概括规则,可以将这句话浓缩为“Mary likes sports”的概念。

(三)组构规则:[(a+b)→c]。这一规则也可以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息单位浓缩成一个宏观结构,但是,c必须由a和b两个信息单位组合在一起后才能产生。心理框架在这个规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说明c是一个比a和b单位更高的心理知识单元。语篇的诸多语义单位根据心理框架浓缩成一个宏观结构。例如:在“He went to the theater, bought a ticket, and saw the film”中,三个连续的小句子蕴含的意思可以通过心理框架的作用提炼出来,即“He saw a film”。

虽然宏观结构是指宏观语义结构,但从微观结构向宏观结构转变的三个规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观和最佳关联。语篇中往往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宏观信息提示成分,受话人可以按照事实间的关联运用删除规则,按照上下义的关系运用概括规则,按照心理框架运用组构规则,而明确信息的上下义关系就是一种认知的实现。此外,因为宏观结构是微观意义的浓缩,其本身就是一个临时的认知单元,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理论会在把握宏观结构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话人可以根据语篇语境来限制主题或者进行推理预设。明确的语境往往会使语篇的连贯更加容易实现。

要实现语篇宏观连贯的构建,从语篇宏观语义结构上来说,主要实现在其表层形式上的衔接,是一种有形的网络,即常指的显性连贯。而语篇宏观连贯除了要在语义结构上实现连贯之外,也往往体现在语篇的底层,通过认知推理等各种方法来实现其语用上的连贯,这种连贯是无形的,也就是一种隐性的连贯。

二、关联理论在语篇宏观连贯构建中的运用

Sperber 及Wilson首创了关联理论的概念。它是一种交际理论,用来解释明示—推理交际。[3]同一交际过程牵涉到明示和推理两个方面:对于听话人来说,交际为一种示意的过程,说话人要明白地表示其说话意图,同时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言语及非言语方式将此意图传递给听话人;对受话人而言,交际又是一种推理过程。明示是指说话人通过明白无误的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意图。在明示语篇中,受话人无需太多的推理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但是,在暗含话语中,新出现的信息往往会影响听话人的语境假设。在不同的语境下,受话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人们在理解语篇时会在出现的新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寻求关联。在寻求关联的过程中,语篇理解者或者听话人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即要进行认知和推理。关联理论指出,语篇理解的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即人类的认知靠的是关联:尽管每一个语篇微观结构都值得重视,但是,人们通常只注意那些与其相关的信息。

有时候,即使说话人出现明示错误的情况,受话人也会通过自己的推理来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例如:

A:我找不到袜子了,到底跑哪儿去了?

B:再找找吧,说不定你脱鞋的时候落在袜子里了。

A:哎呀,真的在鞋子里!

在这个例子中,A找不到自己的袜子,求助于B。B给予A自己的建议,但是,很明显他的表达出现了明示错误,袜子不可能落在袜子里。但是,A根据B提出的“脱鞋的时候”,很容易地就推断出A的本意是指“袜子落在了鞋子里”。

语篇接受者仅仅通过理解宏观语义结构是不能完成语篇宏观连贯构建的,实现语义结构的连贯只是理解语篇的基础。除了语义层面之外,宏观语用层面上的连贯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关联理论可以帮助构建语篇宏观语用连贯,实现语篇理解的最高境界。认知语境和最佳关联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语篇宏观语用连贯的有效途径。

(一)认知语境与语篇宏观连贯的构建

关联理论借助信息加工的概念,把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称为语境假设,是人们能感受并推断出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是心理构建体。关联理论指出认知语境并非提前设置,而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经过不断获得或激活知识而产生的。理解是通过认知到推理的动态发展,而非听话人知识储备和具体语境的简单相加。认知语境概念的出现将传统的静态语境转变成为动态,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依赖于受话人的重新构建。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是认知语境的两个基本操作单位。[4]知识草案指的是外部客观世界的情况,是事件或行为的典型结构概念化或经验化的结果,具有固定的意义。具备相关知识草案有助于实际交际过程中话语含义的领会。相比之下,心理图式更多地受到社会及其文化的影响,概念范畴更广。在认知语境的重新构建中,听话人会利用百科知识、逻辑知识及语言知识等去生成与当前话语信息相关的语境假设。语境在关联的实现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交际中,借助新旧信息提供的前提,听话人结合关联原则思考和推测,最终领会说话人的交际目的。因此,语篇宏观连贯的实现已经超越了语言本身,不是语码再加上客观语境因素就能够自动产生的,而是受话人通过语言内部的语义信息将前话语、情景信息或背景信息和后话语联系起来,体现它们的一种语用信息关系。这种语用信息关系表明了前话语和后话语之间的一种意义连贯关系,对受话人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性产生约束力。关联原则指出,任何明示交际行为都应该使其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即在正常交际中,听话人总试图用最小的努力来得到最大的认知效果。所以,为实现最佳关联,交际双方依靠语境在最“相关”的信息上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选择处理话语最佳语境的过程就是寻求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5]下面的公式可以表示关联的概念:

从该公式可以看出,关联是一个认知概念,关联和认知语境成正比,和认知加工成反比,也就是说,语境效果越大,关联度越大;认知加工努力程度越高,关联度越小。语境效果指的是听话人根据语境处理话语信息后对已有认知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有以下三种情况:1.加强已有语境。听话人有了新理解。2.和听话人已有语境发生矛盾,听话人对原有理解进行纠正。3.结合已有语境,生成语境隐含。听话人明白了话语隐含意义。[6]

(二)最佳关联与语篇宏观连贯的构建

关联是认知概念。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会关注和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内容,即不需要太多认知努力就能理解的信息。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原则为:1.关联的第一原则(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往往和最大关联性相一致;2.关联的第二原则(交际原则)—— 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第一原则和人类认知有关,第二原则和交际有关。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前者对后者有指导作用。最大关联性就是理解语篇时,付出尽量少的努力而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而最佳关联性指的是人们理解语篇时,付出有效努力后得到的足够语境效果。交际成功与否往往建立在最佳关联性的基础上。语篇宏观连贯一般分为来自于百科知识的最佳关联、个人经历的最佳关联、相邻语对及语用推理等类型。在进行语言交流时,认知语境帮助交际双方构成心理图式及知识草案,并添加社会心理表征。在实际语境中,这些因素都会被激活。如果交际中存在逻辑缺损,则交际双方能够借助内化经验或认知进行有效的填补。可以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A:宝宝晚上哭吗?

B:宝宝三个月。

(A:Does the baby cry at night?

B: He?s three months old.)

这个语篇从表面上来看,是不衔接的,为了理解B的话,A必须进行一定的认知语用推理来填补信息差。A通过自己大脑中储存的有关婴儿特点的信息——婴儿很小容易哭闹——这一推理满足了认知语境的需要,得出了最佳关联,即宝宝晚上会哭。因此,通过这样的认知运算就从宏观层面上实现了语篇的连贯。再如:

A正在使用办公室唯一的一台电脑,B走进来一直站在旁边。下面是他们之间的对话:

A: Are you waiting to use the computer?

B: I?ll go to another office.

在这个会话语篇中,A看见B站在旁边,询问B是否在等着用电脑,B对于A的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要到旁边的办公室。从表面上看,B的回答和A的问题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实际上,他们之间共有的认知环境可以帮助建立语篇的宏观连贯,A从B的明示之中推出语境暗含的信息,即他已经否定了A的询问,放弃使用这台电脑。

在阅读英语篇章时,读者往往只注意语篇细节内容,而不能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只看到表面的意思而不能领会到深层的含义,因此,对领会语篇主题就会有失偏颇。如果能在宏观连贯概念的指导下,从语义、语用两个层次理解语篇,就可以从细节放眼到整体,从而更透彻地理解语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Van Dijk.T.A.Macrostructures[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0.

[2]郎曼.语用视角下的语篇宏观连贯研究[J].外国语文,2012(6).

[3]D.Sperber & D.Wilson.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95.

[4]齐艳.认知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张亚非.关联原则及其话语解释作用[J].现代外语,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