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冲不出“围城”的女人——关于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点滴思考

  • 投稿郝强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99次
  • 评分4
  • 77
  • 0

史 岩

摘 要:明清小说中妇女的形象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安分守己的和具有反抗精神的,但可悲的是她们都没有逃出“围城”。这种“围城”是妇女自己给自己戴上的“紧箍咒”,它隐藏得很深,女人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它们又确实制约着她们的行动。因此,妇女们要真正意义上实现解放,关键是彻底地摆脱那些“内化”的“紧箍咒”。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妇女形象 围城 解放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妇女遭受着深重的压迫、奴役,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们生活在一种“围城”之中,她们在里面痛苦地生活着、挣扎着,并试图逃出这种“围城”,但是都没有成功。

那么这种“围城”到底是什么?女人们为什么冲不出去呢?

这种“围城”有两重,一重是男人们为女人建立的,建成这种“围城”的砖石就是封建礼教中对于女人们的种种要求,以儒学为主体的典籍文化歧视妇女,从多方面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孔子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自汉代以后,妇女地位每况愈下,各种禁锢纷至沓来。什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族权、父权、夫权、神权”等等,就像是一根根的绳索牢牢地将女人束缚住。特别是后来兴起的理学更是变本加厉地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封建的妇女道德规范,提倡妇女作温驯的羔羊,任男人宰割。甚至鼓吹“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用这种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戕害妇女。妄图把她们困在“围城”当中,让她们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永远也逃不出男人的手掌心。总之在整个封建社会,一切的衡量标准都是以男人为中心的,女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被剥夺了权利,女人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属物而已。女人们所能作的除了顺从还是顺从。

另一重“围城”是女人们自己给自己建立的,在男人“围城”的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女人们逐渐习惯了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男人们对她们的要求渐渐地使她们形成了惯性,有形的绳索逐渐地转换成为无形的内心的自觉要求,用心理学的话说是“内化”成了她们的“潜意识”。班昭的《女诫》便是这种潜意识的产物。班昭写这些东西的真实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却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男人们的“帮凶”。我们看里面的内容: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她对女人的要求甚至大大超过了男人,按这种要求生活的女人哪里还有一点自由?完全把妇女当成了男人的玩物和会说话的工具。

文学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小说中出现的大量的女性形象,更是可以很好地展现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生存状态。现仅以明清小说中出现的部分女性形象来做分析。

在浩如烟海的明清小说中妇女的形象是不可胜数的,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安分守己的和具有反抗精神的,但是可悲的是她们都没有逃出那种“围城”。

安分守己型的妇女很多,比如说,《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水浒传》中的林娘子、《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众多女性、《林兰香》中的燕梦卿、《歧路灯》中出现的韩节妇及孔慧娘等。这些女性都严格按照封建社会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包括《女诫》来行事,在男人面前曲意顺从,在家庭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牺牲了自己的几乎所有权利和人格自尊,但是却还是没有得到好下场,不是守活寡,就是英年早逝,有的虽然也得到了所谓的“贞节牌坊”,可是付出和所得毕竟不成正比,她们是不合理的制度的牺牲品。

例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为了得到宝二奶奶的地位,压抑自己的一切欲望,在长辈和同辈中甚至在丫环下人中都要戴上面具做人,时时为别人而生,处处为别人而活,小小的年纪便显示了令人吃惊的老成。实际上她的内心又何尝没有少女的青春冲动和理想,但是她不能表现,也不敢表现。她也有抑制不住的时候,在二十七回,她在花园里戏蝶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少女可爱的一面。实际上在书中她不自觉地流露自己真情的地方还有很多。她最后是成功了,她获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赞扬而成为了宝玉的妻子,在与林黛玉的竞争中她胜利了,但是她的这种成功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宝玉内心里只有林黛玉,宝玉在婚姻失败后绝望地出家,留给宝钗的是终生的等待和凄凉的空房,她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再如《歧路灯》中的孔慧娘和《林兰香》中的燕梦卿,这两个形象非常相似,是作者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塑造出来的标本式的女性形象,她们在娘家接受标准的封建教育,出嫁之后也严格地按封建礼教来行事,孔慧娘面对自己丈夫的堕落,虽然不满但还是恪守封建礼教,只是一味地容忍或者做一些无关痛痒的劝谏,根本无法阻止谭绍闻一步步地走向深渊,最后在忧愤中走向了死亡。燕梦卿对丈夫的不轨行为也是尽力的劝告,但忠言逆耳,丈夫因其好劝而疏远了她。她毫无怨言,甚至割指为丈夫疗伤,最后也是在忧愤交加中死去。像孔慧娘和燕梦卿这样的封建礼教的模范遵守者,最终的结局是悲惨的。就是说,按照封建礼教生活的妇女,也并不一定能够受到吃人礼教的保护,甚至还会被它吃掉,因为封建礼教维护的是男人们的利益,根本不会考虑妇女的利益。所以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生活,按照《女诫》要求生存的妇女,其下场并不一定是好的。

另一种女性形象是所谓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如《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庞春梅,《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尤三姐,《林兰香》中的任香儿,《歧路灯》中的巫翠姐,《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等等。潘金莲这个人物,虽然它性格中的主要方面并不值得肯定,但在她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按照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解释,潘金莲以色媚人,以相市宠,实际上是“身体的觉醒”,也就是说,“将身体作为获取生存权利的凭借”,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最安全的生存空间。尽管她们的反抗还是很低级的,甚至还是卑鄙的,但就其意义来说却是无法估量的,这正如漆黑的夜空中滑过的一道流星,虽然它的光亮是那么的微弱。与《金瓶梅》相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一形象就其觉醒程度来说就非常高了,她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觉醒,即从心灵上意识到了女性作为人的生存意义,而去自觉地追求作为人类最高境界的情感契合。她虽然获得了宝玉的爱情,但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难说她是一个完全的胜利者。而沈琼枝则是《儒林外史》中塑造的最为光彩夺目的形象之一,在女性探索逃出“围城”的道路上,作者塑造了她,并通过她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思索,即女人是否能够真正的逃出“围城”?假使能够逃出了,她又该如何在男人的社会里生存?即使能够生存又能生存多久?沈琼枝虽然一度逃出了围城,而且还自食其力地艰难地生活。可是封建礼教的“围城”实在是太强大了,而她一个人的力量又是那么的微弱,这就注定了她不可能在这个男人统治的社会中生存太久,所以她的结果只能是“堕落”或者“回去”,沈琼枝最后被押解回了江都,至于以后的事,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想了。沈琼枝的形象至少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封建的“围城”已经不是铁板一块,还会有更多的“沈琼枝”去冲击这座“围城”,总有一天会将它摧毁。沈琼枝没有能够彻底地逃出“围城”,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即封建势力太强大,但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即她和众多想逃出“围城”的妇女一样,总是把希望寄托在男人的身上,希望他们把她们解救出“围城”,这无疑是与虎谋皮,实际上男人们是不会放弃对女人的权利的。他们如杜少卿只是对沈琼枝表现出了一点最基本的同情,并不会去真正帮助她的。而另一方面,从内因上来讲,女人们想冲出“围城”的愿望比起那些“内化”到她们头脑中的类似《女诫》的束缚来还很软弱,这些内在的“紧箍咒”甚至比起那些外在的男人们的礼教还要顽固,她们才是制约妇女解放的根本因素。

因此,妇女们要真正意义上实现解放,关键是彻底地摆脱那些“内化”的“紧箍咒”,即类似《女诫》的,妇女自己给自己戴上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是最难的,因为它们隐藏得很深,女人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它们又确实制约着她们的行动。但这一天终究是要到来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

[2][东汉]班昭.女诫[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齐鲁书社,1994.

[5][清]李绿园.歧路灯[M].中州书画社,1980.

[6][清]随缘下士.林兰香[M].中华书局,2004.

[7][清]吴敬梓.儒林外史[M].岳麓书社,2001.

(史岩 山东省宁阳县福和希望学校 2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