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毅
(山东省东平县州城街道中心小学271506)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主体参与 ;学科融合;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学习设计成一件件宝贵而诱人的礼物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乐于获取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我们的数学要走进儿童,走进生活。下面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际,谈一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一、将课文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资源。课本是生活中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升华,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生活的素材,都可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上课时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说说数据的来源及百分数的具体意义。学生争相展示各自的资料:印花围巾商场上“成分比:100%山羊绒”;张裕干红葡萄酒商标上“酒精度:12%(V/V)”;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5?558亿吨,比去年增产569万吨,增产1.2%”;山东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017.3万人,占99.32%;少数民族人口为62.01万人,占0.68%……一大宗鲜活的数据走进了课堂,这样把生活和数学关联起来,会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通过这些数据的展示,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百分数的意义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趣,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动画、活动、故事游戏、动手操作、猜谜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起立并原地踏步走,教师喊:“一二一,一二一……”,让学生随着喊:“一二一……”,喊一会后问学生:“如果不让你停,这样一直喊下去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一二一”这句口令不断地重复,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后,说:“实际生活中的这种规律在教学中也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具体有一种规律的数-循环小数”。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求知。
三、合理运用学具,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知识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器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让学生把8个梨(学具中的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分法:一个人分1个,另一个人分7个;一个人分2个,另一个人分6个;一个人分3个,另一个人分5个;两个各分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个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这个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 “同样多”。
四、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又较宽,因此,在数学课上,不应只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还应顺应学生的需要,用“大课程观”的理念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起来,“跳出数学看数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先让同桌相互画正面像,展示个人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接着,介绍画人的反面像来印证,最后,通过众人喜爱的几位名人的正面像来印证,从而形成几道比例式来引入比例的概念。这种从美术到数学的教学,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享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如,结合数学教学讲一个小故事,放一段动画片,做一次实验,来一些表演,这样或描述、或演示、或体验,都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因此,如果能以开放的姿态展示数学与自然、数学与社会、数学与音乐、数学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必定能从有限的教材中再生无限,于“滞后”的教材中开掘鲜活,在“片面”的教材中构建完整,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多动脑筋,多提供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机会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地亲近数学,喜欢数学。同时,也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数学真正地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