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市吕城中心校(212300) 符国芬
在课堂教学从热闹花哨回归真实自然之后,“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这里的“教什么”就是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过程,以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案例: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中教师频繁地强调“小数点对齐”,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说过:“只有在对比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深刻经历、感受。”
(1)5.73-1.6。
屏幕出示: 5.73
-
(卡车载着“1.6”,从右边开出)
师:你想让1.6停在什么位置,只要喊声“停”,司机叔叔马上把车停下。(学生热情空前高涨)
(卡车载着“1.6”开至“73”的下面时停下)
生(惊呼):不,不!
师(故作惊讶状):谁喊停了?这里能不能停?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小数加减法中的小数点要对齐,并与整数加减法作比较)
(2)12+0.43。
屏幕出示: 1 2
+
(卡车载着0.43从右边开出,开至“12”的下面时,学生喊“停”,卡车却一路开下去,学生焦急万分)
师(故作焦急状):怎么喊停,却没有停下?让我们听听司机叔叔是怎么说的。
课件播放司机叔叔的话语:“12没有小数点,让我怎么对齐呀?”(师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室像炸开了锅,学生个个都要发言,这时什么都不需要教师讲解了)
……
“小小卡车”的设计,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意识,课堂是轻松的、愉悦的。
分析:
美国詹姆斯·瑟伯写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童话故事——“给我一个月亮”:“7岁的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月光嗜’,只有摘下天上的月亮才能治好她的病。在全国聪明人的一筹莫展中,宫中小丑说:‘何不听听公主的想法?’于是大家在公主的话语中明白了意思,打造了一轮金色的小月亮挂在公主的胸前,治好了公主的病。”摘月亮的难题虽然是虚构的,但解决难题的办法却是真实可行的,那就是只有倾听对方的心声,才能明白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生活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这样?与其喋喋不休、反反复复地强调,教师不如好好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想什么?”上述教学案例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教学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算理寓于丰富的动态情境之中,使学生走向成功。
反思:
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需求,我觉得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高效的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要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就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精心预设教学过程,设计课堂练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获得不同的发展。
2.应该是快乐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是快乐的场所。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学生的动手实践,无论是思维的碰撞还是繁琐的练习,都必须融入快乐的因子,带给学生鲜活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上述案例中“小小卡车”的设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成教学目标。
3.更应该是美丽的
每每得知下一节课是美术课时,学生总是高兴万分,细问之下,才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爱美的,都喜欢用水彩笔描绘自己喜欢的那一片蓝。如果说美术课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色彩美,那我们的数学课完全能给学生带来另一种美丽。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不断向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精心锤炼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如特级教师张齐华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亲切而充满诗意;对学生的巧妙点拨,将他们的学习一步步引向深入;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准确而充满智慧。正是因为张齐华老师的“勾引”“撩拨”,才“勾”住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
高效、快乐、美丽是相互交融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需要而教的课堂一定活力非凡。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