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颖
【摘要】作为一款兼具通信、社交功能的消息类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凭借其低廉的运营成本,受到了大学生用户的青睐。随着微信用户的飞速增长和新功能的不断发布,其功能特点和传播模式愈发清晰。本研究从微信的基本功能出发,通过对安徽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人际传播的视角对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 微信 人际传播 功能特点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面向所有智能手机的消息类应用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并支持多人语音对讲和位置服务。①借助腾讯QQ 平台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手机通讯录联系人的快速备份导入、以及低廉的价格,自产品推出以来,微信用户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2014 年1 月,腾讯官方公布微信注册用户已达到3 亿,而据CNNIC 统计,截止2013 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微信已然成为“国民社交新媒体”和新潮时尚的人际传播渠道。
大学生在微信用户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笔者2014 年2 月对安徽大学181 名在读生进行的微信使用情况调查中,82%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已使用微信3 个月以上”,38.6%的受试者表示“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在30 分钟及以上”,微信已然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进行人际传播的一种日常渠道。作为一款拥有大量大学生用户,且自我定位为兼具通讯、社交功能的消息类应用软件,微信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研究从人际传播的视角出发,就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笔者向安徽大学的200 名在读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1 份,并从中抽取了10 位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结合问卷分析及访谈结果,笔者对大学生在微信平台上开展的人际传播活动的特点进行以下分析。
一、现实社交行为的网络延伸
与此前在美国、日本风靡一时的消息类手机应用What’s App、Line 一样,微信是由腾讯提供的免费即时通讯平台,微信用户仅需支付流量费用而无需支付其他费用。相较于国内较为普遍的0.1 元/ 条的短信和0.1 元-0.2 元/ 分钟的电话费,各大运营商所提供的流量费更为优惠。许多通讯公司甚至为“拇指一族” 的代表———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流量费用优惠套餐,如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套餐提供5 元70M 流量、20 元月租150M 流量套餐等;加之不少高校已经实现了无线覆盖,充足的流量为大学生用户使用微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互联网后台运行的情况下,微信每分钟仅消耗2.4K 流量。②低廉的通讯成本使得微信成为了颇受大学生青睐的通讯方式,80%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习惯微信一直在线”。大量的用户群和较长的上线时间,使得微信成为了深受大学生追捧的社交、通讯工具和人际传播渠道。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基于微信的社交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十分相似,现实中的人际传播情境在微信中得到了延伸,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熟人关系得到巩固强化
目前,微信添加好友的方式有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雷达、添加QQ 好友、添加手机联系人7 种方式,在用户安装微信后,微信会自动提醒“是否扫描通讯录中的使用好友”,并在“添加好友”菜单中提供了“添加QQ 好友”“添加手机联系人”选项,可自动对QQ 好友和手机通讯录中开通微信的好友进行搜索并进行添加;微信亦可以接收来自QQ的离线消息,并可对来自QQ 邮箱的邮件进行消息提醒,顺利地打通了微信和QQ之间的通道。腾讯公司利用已有的QQ 平台和手机通讯录功能,对熟人资源进行大力挖掘,在“你常用的添加好友的方式”一问中,添加手机联系人和添加QQ 好友两种方式分别占据了第一二名;86.36%填写问卷的大学生认为微信满足其最大的需求是“方便了与同学亲友的沟通”。以上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通过微信进行的人际传播多是现实中已建立的人际关系的网络化,通过微信,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关系在微信网络中得以巩固和强化。
2、陌生人交往态度谨慎
微信提供了“摇一摇”、“附近的人”、雷达、漂流瓶四种添加陌生好友的方式,使用者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将不方便与熟人探讨的问题与随机产生、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人交流,从而达到舒缓压力、拓宽人际交往圈的目的。
尽管微信通过LBS(地理位置服务功能)技术为使用摇一摇、附近的人、雷达功能的用户提供了显示好友的位置以模拟现实社交场景,但直接借助微信结识陌生人、拓宽社交范围,目前并未成为大学生微信人际传播的主流。91.4%的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微信中陌生人占据好友的比重低于20%”,有22.73%的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如果遇到陌生人打招呼会回应”,仅有15.91%的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遇到陌生人加自己为好友会回应”,而高达80.68%的受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会主动向陌生人打招呼”,20.31%的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来自摇一摇、漂流瓶好友的信息骚扰到了个人日常生活”。
大学生微信社交中,基于现实环境建立的熟人关系在微信人际传播环境中得以延伸、强化,虽然不少大学生为了满足好奇心,在使用微信初期通过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与陌生人进行交往,但大部分大学生并不愿将虚拟世界中结识的陌生朋友带入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关闭了摇一摇中的定位功能,想要将微信中两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间的“弱关系”转化为线下现实生活中的“熟人” 的难度较大,直接利用微信作为拓宽人际关系的渠道并未成为主流。
二、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融合
“朋友圈”是微信使用者自主发布信息的主要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亦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在“朋友圈” 中对好友新发布的照片、文字进行“评论”或“赞”,是微信中的“虚拟公共社区”。“朋友圈” 的存在使微信区别于统传通讯工具,成为一个社交平台;但与微博、微信等相对公开的社交媒体不同,在微信“朋友圈”中,用户只能看到相同好友发表的观点、评论,且可以设置该信息是否让好友看见,使得微信“朋友圈”的私密性大大提高,也使微信“朋友圈”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三五好友交流的“小圈子”。正是由于微信“朋友圈”独特性质,与微博相比,微信“朋友圈”中原创信息的数量大大上升。
微信朋友圈中,“分享” 自己生活信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按钮标识为一个小照相机的图标,点击为发布图片,长按为发布文字信息,微信对图片的记录方式的偏重,使微信对使用者编辑能力的要求大大降低,微信使用的便利性增强,以“文配图”的形式晒美食、晒旅行、晒心情,构成了大学生微信圈的绝大部分内容;而“仅可看到相同好友评论” 的人性化设计也使得个人隐私亦得到了保护,使得微信相较于微博等社交工具更利于情感上的交流。这些产品设计细节使得微信朋友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正切合了腾讯公司对微信“一种生活方式”的定位。
浏览“朋友圈”,不难发现,这个微信的公共空间是由好友私人生活记录、个人情感交汇而成,微信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较为模糊,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不断融合。
三、回归面对面传播
面对面的直接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开端,传受双方通过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体态语、面部表情等类语言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开始以媒体为中介,间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从书信到电话、电视、网络、移动互联网络,人际传播的形式愈发丰富,从单一的文字,到声音、视频图像及二者的组合,人际传播还原面对面传播的能力愈发增强,这一点在微信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1、超文本传播方式传递多元化信息
微信支持语音、图片、表情符号、文字形式的信息传播以及视频聊天功能,打破了以往社交工具单一文字沟通的局限。微信继承了QQ 对于表情符号的重视,在微信中,除了有与QQ 相同的基本表情外,还开通了表情商店,形成了一套个性鲜明、种类齐全的表情系统,直观地再现了面对面交流时的表情变化;视频聊天、实时对讲机等功能使得微信弥补了体态、表情、声音等要素在传统社交工具人际传播中的缺失;用户使用微信进行聊天的过程中,文字、图片、表情符号、LBS 地理位置、语音信息、视频等信息可以组合的方式同时出现,大大丰富了微信的表现形式。多元化、超文本的传播方式传递了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促使微信人际传播的过程更加生动、内涵更加丰富。较于传统社交媒体,微信中人际传播的亲切感大大提升,大学生微信人际传播愈发向现实中“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的情境靠拢。
2、传播语言的口语化、个性化
85%的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其使用微信过程中,“语气词和拟声词的使用量相较于短信有明显的增加”,微信人际传播中的口头语言不断增加,口语化特征更加明显。传播语言的口语化为微信人际传播营造了“面对面” 交流般的氛围。微信传播语言的口语化,使得微信人际传播的过程更为轻松愉悦,消除了传受双方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也缩短了微信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距离,促使微信“拟人际”传播特征更加明显。
随着语音对讲在微信中的广泛应用,原始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过程中独具特色的语音语调、用词特色等在微信中都得到了延续,使得每个微信使用者的个性更加鲜明突出,微信人际传播与现实中“面对面”传播的场景愈发接近。
结语
微信作为一个兼具社交、通讯功能的消息类应用,架起了及时通讯工具与社交平台之间的桥梁,在获得大量大学生用户的同时,微信的使用也丰富、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对大学生的人际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微信通过其良好的即时语音对讲体验、丰富的表情系统,推动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传播方式的革新。大学生微信用语呈现出了典型的口语化、表情化等“拟人际”特点,微信人际传播逐步向“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回归。
由于较早接触网络,大学生群体对微信表现出了较高的媒介素养,大学生面对微信理性、冷静,大多数大学生无意将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微信尚未成为大学生拓宽交友范围的工具;大学生用户借助微信平台运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表达自我、联系他人,达到了即时沟通、记录事件、分享情感的目的,实现了便捷、高效的人际传播,将现实生活中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拓展到了移动互联网络,并使得原有的强关系在微信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微信在为大学生带来全新人际传播体验的同时,其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注意。虽然大多数接收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微信并未影响其现实的社交活动,但为了接收来自QQ 的离线消息和QQ 邮箱的邮件,不少大学生保持微信一直在线的状态,将频频刷新微信朋友圈、查看推送作为一种习惯,对于微信逐渐产生了较强的依赖,甚至沉溺于微信的虚拟世界中。随着微信新版本的发布和技术的革新,微信对“面的面”的人际传播的模拟能力愈发强大,大学生微信的使用者势必继续增加。如何提高使用者自身的媒介素养,了解微信人际传播的特征,合理利用微信,是摆在大学生微信使用者们面前一个不可忽视的新问题。
【本文受安徽大学2013 年校级创新创业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035726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117297.htm?fr=aladdin
②徐静,《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