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巧用动手操作优化数学学习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56次
  • 评分4
  • 19
  • 0

文/陈瑞云

《数学新课标》提到,动手操作、自主和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既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通过手的参与,实现手脑协调,促进脑部活动,培养智力的需要。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具有抽象、单调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搭建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平台,使学生高效地构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利用动手操作优化数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巧用动手操作,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他才能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同样的,动手操作也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学生只有对活动感兴趣才能提高操作的效率,教师在进行操作活动设计时,也必须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出发,关注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

例如,学习“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先课件出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红领巾、三角尺、房顶的形状等,然后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让学生对于三角形有了一定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画了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通过画结合说,让学生再次感悟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最终得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水到渠成的,学生在认识了身边熟悉的物体之后,就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了这个兴趣的驱动,学生的动手操作才会投入,才有效果。接着,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能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三组不同的小棒,学生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小棒太长了,怎么搭都不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展示了三组不同小棒搭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动手活动中,通过这个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在直观情境的推动下,产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在动手画的活动中,学生由生活中真实的三角形抽象出了数学上的三角形,获得了成就感,画三角形的意愿很高。在第三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活动发现了问题,驱动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了有效的教学。

二、巧用动手操作,经历数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活动要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多样化的课堂内容呈现方式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组织课堂活动时,要进行课前的有效设计,以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归纳数学结论。在这样的过程中,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动态的高效的知识构建,同时在结论呈现时,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先让学生感知三角形,举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表面形状是三角形,再让学生尝试画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概念,然后用反正法教学形成正确的概念,这就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的过程,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掌握概念,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猜测、验证,然后得出数学概念,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有效地构建知识,在结论得到验证时,体验到成就感。这样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学习是高效的。

三、巧用动手操作,理解数学本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作与思维是存在联系的,人的思维是从感觉器官获得的直观感觉开始的。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操作中,学生往往追求操作的结果,而教师也往往只关注操作的组织和结果的获得,如此若不把动作与思维有意识地进行结合,是达不到操作的目的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处于数学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在组织动手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用心去感悟,透过数学的现象,以思维深入数学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一教让学生充分动手,使学生在动手度量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在角的分类的教学中,让学生用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学生通过折纸感觉直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直角度数知道直角是90°的角。接着通过折纸让学生感知平角的概念以及“1平角=2直角”,再在学生认识直角和平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旋转活动角的一条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获取知识,掌握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把两块三角板按要求拼一拼,这样,不仅巩固了角的概念,而且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做好了铺垫。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但能获取知识,也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这节课的活动中,我不走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相关结果的捷径,而是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问题,进行数学思考,感悟算理,最后归纳出相关的数学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退位减法,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发展了数学思维。

总之,只有学生充分地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对学习的内容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真正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中“做数学”,在“做”中进行数学建模,进行数学的思考,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思维的培养,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仙降第三小学)